中国政治思想史(曹德本)考研复习笔记(3)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6-12-25


(4)愚民政策
孔子认为对于专制国家,愚民政策是最好的政策;其前提是人与人之间存在智力上的差别。人的四个等级“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也”孔子设计的就政治统治模式是由圣明的君主对于愚昧民众的政治统治。
4、孔子的人生哲学
孔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是克己忍让和内省修身,这是基于对仁与礼的理解。   克己忍让是最高尚的道德和具体体现;认为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中每个人都应该把他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内省修身是达到高尚品质的重要途径。  道德意义上的君子,应该是与世无争的,一是政治上不能犯上作乱,经济上安贫知足。
三、 孟子的政治思想
1、身世:孟子名轲,邹人,师从孔子之孙子思。晚年著有《孟子》一书。舍我其谁也。
2、性善论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是仁义礼智四种没得最基本的基础和动力来源。“四端”中恻隐是核心。  性善是人类社会群体所以可能的前提,也是人类社会全部政治、经济制度是基础。 人性善的基本内容就是理和义,理和义的表现形式就是敬长和爱亲。但是性善论完全忽视了社会实践对人的决定作用;人性应该包含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他所说的人性,是抽象的人性,没有准确地说明人性
3、仁政学说
以人性善为出发点,在政治上主张实施仁政。仁大体上本于孔子 仁者,爱人 ,但更强调人的道德自觉。   施行仁政的条件:最主要是统治者能够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以仁爱之心对待天下;同时,也看到了民众在政治生活中的决定作用。
如何实行仁政的具体设想:(1)制民之产,恢复井田制    (2)平均地税,不违农时   (3)保护工商业   主要着眼于社会经济政策上,在于说服统治者能够不与民争利。   出发点和理论依据是性善论,兼顾了民众利益,绝不是带有民主性质的政治学说。
4、历史观
孟子的历史观是唯心的,用仁爱的观念去解释历史;没有历史发展的观点,认为是一治一乱的循环,虽具有社会批判态度,却被唯心主义历史观淹没了
四、 荀子的政治思想
1、身世:荀子名况,字卿,又称孙卿,战国末赵国人。著有《荀子》,主张礼治。
2、性恶论
人性本恶,是先验的人性,与孟子一样,也不承认社会环境对人性的决定作用,表述为:一是人的感官欲望,人的利欲之心没有止境;二是权势欲望,每一个人都有根植于荣辱心理的权势欲望。
人的本性是好利的,计利而行,主张人的本性应该在社会实践中得到矫正,就是“化性起伪”。 “伪“是一种后天学习和磨练而形成的德性。化性起伪必须依赖礼仪和君师。要依据四种力量:一是“立君上之执(势)以临之”,二是“明礼仪以化之”,三是“起法正以治之”,四是“重刑罚以禁之”。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所以引导人们发挥善的本性,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所以矫正,最后殊途同归,达到善的境界,成为圣人。
3、礼治主张----重礼,施行礼治
(1)礼的起源: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利欲冲突导致社会动乱使人贫穷,需要利;二是圣人的创造,即先王制礼。
(2)礼的作用:礼不仅是单纯的做人准则,更是为政的大节;礼一方面还因对外物的归属有明确的规定而避免人类之间的争夺,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是人们在政治上的遵循。
(3)礼与法的关系
法主要指历史传统或先王之道,也有法令、政策、法律含义。法律对于国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较之法,礼具有更重要的地位;礼是指导作用的一般原则,法是为了实现礼的原则而运用的手段。        礼治思想,实际主张礼法并用
(4)礼治与人治
实行礼治关键在人,礼和法都是治理国家的工具,结果取决于人。为政由人,这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
(5)礼治的重要内容
第一、法后王,也就是复古,就是全面恢复古代的政治制度。
第二、尚贤使能,君子和贤人是国家至善的决定因素,重视用人,贤能有两个标准:一是道德,二是个人才能,继承孔子的举贤才。
第三、富国富民,富民是富国的前提。因此要做到:以礼调节人的物欲;重农抑商政策;薄税敛的政策

(6)社会观
人群聚而组成社会,人跟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能组成群体。   由于义的作用,,人还能辨,主要指亲疏上下之分。   维系人群的力量有二:一是君主,二是礼。并且合群之道在于分,首先要由君主来分,其次要分之以义。   荀子的分,有多种含义:一是社会分工,二是财产定分,三是等级贵贱之分
第三章、道家的政治思想
一、    道家学派的若干特点
1、道家创始人是老子
2、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道是宇宙的本质,也是最理想状态,道家把道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通过无为达到无不为的境界。其基本主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
3、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二、 老子的政治思想
     身世:老子,战国人,人称老聃。著有《老子》一书。
1、 老子的道论
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明”道先于物质世界而存在,并且独立于物质世界。常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老子对世界的基本看法是物质世界产生于精神世界,世界不是统一于物质的,而是统一于精神。
2)   道是价值判断的标准。道可以用于品分自然界万物的良否,也可以用于判断善恶,只有与道的基本精神相符合的状态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3)   由道衍生出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却忽略了条件的作用,一味强调柔弱胜刚强。
2、小国寡民的思想
a)   老子的政治思想可以一言概之为“小国寡民”。他所设想的理想社会具有下列特征:国家规模十分狭小,人口稀少;人们在极其原始的状态下生活,没有一切可以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器具;人们没有知识,没有欲望,对于原始生活十分满足;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交往,过着十分封闭的生活。
b)   老子认为人类群体生活所必须的伦理规范、礼仪制度都没有价值。他之所以把小国寡民作为理想中的社会,根本上取决于他的社会认知意向。
c)   老子运用倒退的观念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他认为人类社会不是进化的而是倒退的;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无法避免,仁义道德等伦理原则的产生是人与人之间日趋关系紧张的结果。老子的思想具有浓重的复古倾向
3、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1)   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无为是最高境界,是达到道的境界最直接的途径。无为政治也是最符合道的原则的政治。他认为无为可以使民众保持质朴良善的品质。法令则是盗贼产生的原因,利器是国家滋昏的原因。
2)   无为政治的内容: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绝圣弃智,绝仁弃义;慎征伐。        其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反对战争,反对专制国家的横征暴敛。其实质是通过统治者的无为使民众变得无知无欲,从而有利于专制国家的政治统治。本质上无为是以扼杀民智为目的,无不为是以牺牲民众的利益为代价。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归根结底是为了专制主义统治而服务的。

第二节、 庄子的政治思想
 身世:庄子名周,战国中期人。著有《庄子》一书。其人生哲学的重要特点是消极遁世。政治上继承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同时带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1、庄子的政治理想
a)   庄子理想中的社会是“致德之世”或“无何有之乡”。致德的根本特征是自然。庄子对于理想社会的设计也是以自然为原则的,整个世界原初的混沌状态才是至善至美的境界。
b)   他认为在理想社会中人与自然是一体的,否定人类社会生活的群体特征,伦理原则和价值准则也不重要,人无知无欲。总的来说把原始、蒙昧、与自然为以的状态作为社会理想。
c)人不再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相反,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形式的交往。与老子的思想方式是基本一致的,否认一切文明成果的价值,必然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相违背。
2、庄子政治哲学中的相对主义观念
相对主义是庄子哲学的突出特点。主要内容如下:一是、物无贵贱,庄子认为事物的大小贵贱都是相对的,并不存在判断事物贵贱的绝对标准;二是、无是无非,在社会生活中所谓的是非也是相对的,根本不存在判断是非的绝对标准。   庄子认为人类社会的治与乱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庄子否认了治天下与乱天下的客观标准,一味用相对的观点来解释社会现象。
3、 庄子的人生观
1)   关于人与自然的认识
庄子把原始的自然状态当作人类社会的理想境界。自然是其认识人生问题的出发点。      庄子认为人应该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2)   关于人与社会的认识
否认人类群体生活的价值。社会群体是道的衰败的表现,一切社会关系都是人的桎梏,要解脱出来。
3)   关于生与死的认识
人的生与死是一个自然过程,反对商周以来的厚葬习俗。死是人的彻底的解脱。
4)   消极遁世的人生哲学
把自然作为人的尺度,庄子对于社会生活的态度十分消极。庄子认为人处于纷乱的世道最重要的是保全自己的真性,成为养生。     人的天性和物欲尽可能保持和谐的状态,即是“折中”的养生之道。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超脱于世俗的生活之外,摆脱现实社会中一切人际关系的束缚和制约。
4、庄子的社会批判精神
庄子也是用倒退的观点解释人类社会的历史。他批判圣人和现实社会的伦理道德和历史经验。        庄子认为圣人乱天下,现实生活中的君主与盗贼实际上没有什么区别。       儒家与墨家所常道的礼仪,兼爱事实上只能是专制国家的政治统治工具。      对于人类社会长期积累的历史经验庄子同样持否定态度。

第四章、墨家的政治思想
墨家学派的若干特点
墨家的创始人与主要代表人物是墨子,墨子名翟,战国初期鲁国人。著有《墨子》一书。墨子的学说注重实用性,政治思想上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经济政策上节用、节葬。墨子的学说很受下层人民的信从。
一、兼爱主张
墨子将战国时期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看作是人与人之间不相爱。墨子认为兼爱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制止社会动乱的根本办法。这里的兼爱是抽象的爱。与儒家常道的仁者爱人有许多相同点,都试图把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仁爱推广到整个社会,通过爱解决全部社会问题。但儒家认为爱要有差等,而墨子的兼爱是无差等的,而且墨子的兼爱思想没有真实的社会基础。
二、尚贤主张
墨子特别主张赏贤使能,认为不尚贤是国家失败的根本原因。赏贤使能思想是其政治学说的精华。墨子的尚贤主张对于否定旧的世卿世禄制度有一定积极意义。  墨子主张任人唯贤,任人唯能,对于国家官僚队伍也应该优胜劣汰,选用人才应不拘出身,不论贵贱。
三、尚同主张
墨子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是由于人们的意见不统一。          一旦社会产生了君主,就出现了人们意志力的绝对力量,他主张强权就是真理,专制君主的言行不仅是善恶是非的标准,民众不得保留自己的意见,应以君主为榜样。墨子主张剥夺人们的行动自由和思想自由。       墨子的尚同思想根源于其相对主义的真理观,由于没有共同的是非观念,只能借助于专制权力确定是非,权力转化成了真理
四、非攻主张
从兼爱思想出发,墨子强烈反对战争。  原因如下:亏人而自利,战争都是以亏人自利为目的的,与偷盗行为一样属不义;战争双方都会杀人;战争影响民众生活,妨碍社会生产发展。

相关话题/中国政治思想史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66292.html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复习笔记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论  第一编 思想形成期   引 言 先秦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一章 商代、西周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二章 儒家的政治思想   第三章 道家的政治思想   第四章 墨家的政治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04
  • 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模拟试题】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78260.html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   说明:我们严格按照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六编。每一编都精心挑选名校考研真题(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以及经典常见考题,并予以详细解答。所选考题具有一定的代表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04
  • 《中国政治思想史》(曹德本)考研笔记
    中国政治思想史导论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论(了解)一、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定位(一)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1.关于政治哲学问题就中国先秦的政治思想理论看,政治思想与哲学思想浑然为一体。 天人合一是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其政治思想系统。在《大学》中作了精辟论述。2.关于社会 ...
    本站小编 网络资源 2015-07-04
  • 南开大学2000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政治思想史
    论述题(共四题,共100分) 1、评“刑名之术”(20分) 2、评“明君论”(20分) 3、论理学的政策思想(30分) 4、从汉代儒学 ...
    网络资源 免费考研网 2009-01-13
  • 南开大学1999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政治思想史真题
    1、邵公论饵谤的政治意义评析 (20分) 2、析贾谊总结秦朝二世而亡之历史教训的借鉴意义 (20分) 3、论华夷之辨的核心价 ...
    网络资源 免费考研网 2009-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