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思想史(曹德本)考研复习笔记(4)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6-12-25


五、节用主张
墨子主张节用,通过节用来解决国家财政用度的不足,从而消灭贫困。他认为节用是国家积累财富的根本途径。   首先要满足人们最低的生活需求为前提,其他一切消费都在节省之列。  事实上墨子显然过分夸大了节用的作用。

第五章、法家的政治思想
法家思想的若干特点
1、法家的含义:著书定律为法家---章太炎
2、思想特点:重视法律的作用,主张以法治国;主张实行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主张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用进化的观点解释历史。
3、代表人物:前期,李悝、商鞅、慎到、申不害;后期,韩非。商鞅重法治,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韩非是集大成者,创立法术势兼用的政治理论。
一、慎到的政治理论
1、身世:慎到,战国时期赵国人。著有《慎子》《汉书艺文志》。
2、关于权势的作用
慎到认为对于君主专制统治来说法律、权术和权势中权势最为重要。君主掌握权力才能成为君主。君主专制统治是必须的,而国家权力也必须是一元的。   君臣关系本质是一种权衡关系,关键在于谁手中有更大的权力。
3、关于君主巩固权势的要领
不尊贤;  君主应该通过获得民众的支持以此要挟臣下;  君主无为以治臣下,君主必须善用权术驾驭臣下。

 二、申不害的术治理论
1、身世:申不害,战国初期郑国人。
2、术的本意是权术。
法家认为术是由君主一人掌握、用于驾驭群臣的工具。  申不害认为专制君主要用权术来驾驭臣下,因为对君主的威胁主要来自于群臣。
3、运用术的要领:
一、正名责实,君主应该明确群臣各自的职分,只有这样群臣才能勤恳地为君主做事。正名责实的目的是控制臣下的行为,使臣下恪守自己的职分,不得违背君主的意志,不得有任何主观能动性;  二、示天下以无为,聪明的君主应该任何时候都不露声色,统观全局,洞悉一切。
4、申不害的术治理论是站在君主的立场上提出的,为君主专制政治服务的政治理论,其主观目的是维护专制君主的绝对权威,一切以君主的意志为转移。
 
三、商鞅的法治理论
1、身世:商鞅又名公孙鞅、卫鞅,战国时期魏国人。战国时期第一个从经济方面认识人性的思想家。
2、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奖励告奸;奖励耕战;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废除井田制;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
3、商鞅的历史观:一、商鞅认识到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社会内部,每个时代的社会制度都有其内在矛盾;二、商鞅正确认识到历史上的每个时代都具有其政治特点,这些特点主要决定于当时的历史条件;    历史是不断进化的过程,商鞅充分认识到现实社会的出路不在于法古,而在于变法更礼。
4、商鞅的人性论:商鞅认为人的本性是好利的,表现在人的生存欲望和生存需求,因此每一个人在利弊之间都要趋利避害;    人的本性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后天形成的;        人性好利政治上追求爵禄,经济上追求田宅。

5、法治理论
商鞅认为法律是治理国家的根本,主张实行法治。
A.   法治的原因:法律能够定分,主要指人与人之间财产分界;   法律能够胜民,即起到约束民众行为的作用;    法律是实行富国强兵政策的保证,商鞅认为专制国家设法立制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民众服从于专制国家的需要。
B.   法治的原则:刑无等级,就是在执行法律过程中除君主之外任何人都不能逃脱法律的制裁,法律必须为全体臣民所共守;    明法利民,即公布法律条文,使法律为全体臣民知晓;    轻罪重罚,严刑峻法,以使民众对法律产生畏惧。
C.   法治理论的局限:商鞅的法治理论是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的,专制君主在法律制裁范围之外;     商鞅片面强调法胜民则国治;    刑于将过,刑于未然导致法治过程带有很大随意性。
6、商鞅的耕战思想
A. 法家主张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商鞅认为国家的强盛取决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而耕战则是综合国力的象征。处理好耕战,国家即可富强。
B.  他认为,耕和战是国家最重要的两件事。耕战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耕可养战,农业生产的发展可以使国家富强,为战争提供物质条件,培养战士;农业生产与战争相互结合,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农业主要作用在于生产力,增值财富,战争作用在于杀力统治者应运用法律工具把农民驱使道耕战的轨道上来。

四、韩非的政治思想
1、身世:战国末期韩国人,著有《说难》《孤愤》《韩非子》,集大成者。
2、历史进化论与人性好利论
因袭商鞅的历史进化论,分历史为上古、中古、近古和当今;   由于历史时代不同,人们不能拘泥于先王之道,株守圣人的作为;    认为从上古到当今,发生了几个方面的变化:一、物质财富供给关系的变化,人口增长超过了物质财富增长的速度;二、社会权力结构的变化,古代天子权势不如当今县令。所以古讲辞让今讲争夺是历史进化的结果。
其人性论受到荀子性恶论和商鞅人性好利的影响,认为:人的好利根源于人们的生存需要,人的任何行为都受好利的本性制约;  仁义道德是靠不住的,人的关系本质上是经济关系,所以不能用仁义道德的观点与认识、分析人的行为;   所以要求依靠礼和法的约束,节制和矫正人性,化性起伪。    韩非的人性好利理论,对于人际关系的实质揭露是深刻的,但是据此完全否定了伦理道德的作用,具有片面性。
3、君利至上论
韩非站在极端专制制度的立场上,认为君主利益高于一切;   君主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是君主的私有物,君主利益也就代表国家利益;   臣下应该辅佐君主,臣下利益绝对服从君主利益;    民众的存在价值就在于能为君主所利用,利用权势使民众绝对服从;    对民众的分析认为只有愚昧淳朴、守法殉诚的民众才是良民。
4、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理论
以君主利益至上为出发点,主张君主应该法、术、势兼用。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法和术势人主统治臣民的工具,势则是运用法术的前提和条件。


关于法:a)法律的特征:法律是用文字形式肯定下来的成文法;法律的对象是民众;法律要公开,知法是守法的前提。       法律对国家的重要性:法律是全体臣民的行为规范,只有在法律约束下全体人民才能统一;法律是制止社会动乱的有力工具,只有实行法治才能避免人与人之间的争夺;法律史惩治犯罪行为的唯一准绳。    所以国家必须实行法治,坚决反对儒家的德治和尚贤主张,          实行法治的具体原则:法一而固,法律要具有统一性,全国只有一个法律,同时具有相对稳定性;以其所重禁其所轻,依据趋利避害的心理严刑峻法,禁止人民犯罪;法不阿贵,法律面前全体臣民是平等的,法律高于一切
b)关于术:术与法的差别在意法是用来通知全体人民的工具,而术的对象则是群臣、百官,是君主驾驭群臣考察群臣的手段,法律是公开的,术则要藏于胸中为君主所独有。     对于君主来说,法与术是同样重要的,君主的威胁一半来自身边,一半来自外,重要的是君主要善于统治臣下。     术的运用:君主无见其所欲,装扮得高深莫测;虚静无事,以  观疵,自己能够观人,而不让人观几;设法割断人臣与群众、大臣与大臣之间的联系,是人臣不能结党养成声望,才能唯君命是从;循名责实,参验群臣。         关于术的理论。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统治集团内部勾心斗角的真实写照,客观上适应了加强君主权力的需要,但是消极因素超过了积极因素。
c)关于势:势也就是权势,是君主掌握的生杀予夺的权力,是君主运用法和术的前提,势是君主之所以君临臣民的根本条件,有势与否是君与臣的根本差别所在。 认为三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君主能够制服臣下并不是其品行才能高,主要是其手中掌握着势。权力是决定政治地位的根本条件,道德与才能都不起作用。   势的内容就是德和刑,只有操德和刑二柄,才能制服臣下,否则为臣下所制。   因此要做到:禁止臣下结党营私;严格控制重臣的政治、经济实力;臣不得专擅兵权、人权。      评价:韩非法、术、势兼用的理论,是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利益为出发点的极端专制主义理论,一旦付诸实践,只能是苛政,君主利益最高的理论愚弄臣下,严刑峻法的理论是不可取的。极端的君主专制制度,以君主为中心,强调御臣之术,必将演化为残暴的统治。

第二编  思想发展期
引言  秦汉隋唐时期的社会特点
一、社会政治状况
(一)统一与分裂交替的复杂政治格局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历时15年。秦始皇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
汉朝:公元前207——公元220年,历时437年。其中,西汉公元前207——公元25年,历时232年,由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东汉23——220年,历时195年。西汉末期,王莽篡位,黄巾起义。
吴、蜀、魏三国:公元220年曹操死。曹丕称帝,国号魏。曹丕代汉称帝。东汉亡。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
西晋南北朝: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帝,建立西晋,魏亡,265年西晋统一全国。
公元291—306年八王之乱。
公元308年匈奴人刘渊称帝。
公元316年匈奴刘曜攻占长安,西晋亡。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即位,东晋开始。
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宋朝(刘宋),东晋亡。南北朝开始。
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西魏、东魏。公元550年高洋建立北齐,东魏亡。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建立陈朝,梁亡。字文觉建立北周西魏亡。
隋朝:公元581——617年,公元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历时36年。
唐朝:公元617——907年,历时290年。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隋炀帝被杀,隋亡。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公元907年朱温称帝,建立后梁。唐朝亡,五代时期开始。
(二)逐渐建立成熟的政治制度
第一,建立了郡县制和官僚制度等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秦朝统一中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各级官员成为职业官僚。此后,汉袭秦制,但是,增加了部分诸侯,郡国并行,以郡为主;魏晋南北朝实行州、郡、县三级体制;唐朝改为道、州、县三级体制。
第二,在官僚制的基础上,职官设置日趋完备。秦汉中央政府设置三公九卿。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东汉为司徒)为最高行政长官,太尉(东汉为司马),为最高军事长官,御史大夫(东汉为司空),掌管监察事务;九卿各管其事。基本形成行政、军事、监察三权分置的权力体制。魏晋南北朝时期,臣相之职实际上分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管拟议诏令、审议查核和具体执行,形成了“三权分设”的体制。三省长官,并称臣相。
第三,逐渐形成了官员选拔制度。西汉实行察举、征辟选任制;西晋实行“九品中正制”;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
(三)门阀士族势力兴衰
从东汉到魏晋,统治集团中逐渐形成带有贵族色彩的门阀氏族阶层,其影响一直从南北朝到唐代。门阀氏族的鼎盛期在东晋。
二、社会经济状况
(一)经济的曲折发展和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西汉农业达到中国古代的第一个高峰,隋唐时期走出汉末魏晋的低谷又进入一个高峰,西汉手工业也非常突出,主要体现在官营手工业上
南北朝时期,南方商业活动远盛于北方,秦汉隋唐时期,经济重心从北方向南方发展,为后来南方取代北方成为全国的 经济中心奠定了基础,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成为经济地位消长的关键事件。

相关话题/中国政治思想史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66292.html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复习笔记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论  第一编 思想形成期   引 言 先秦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一章 商代、西周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二章 儒家的政治思想   第三章 道家的政治思想   第四章 墨家的政治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04
  • 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模拟试题】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78260.html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   说明:我们严格按照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六编。每一编都精心挑选名校考研真题(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以及经典常见考题,并予以详细解答。所选考题具有一定的代表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04
  • 《中国政治思想史》(曹德本)考研笔记
    中国政治思想史导论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论(了解)一、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定位(一)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1.关于政治哲学问题就中国先秦的政治思想理论看,政治思想与哲学思想浑然为一体。 天人合一是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其政治思想系统。在《大学》中作了精辟论述。2.关于社会 ...
    本站小编 网络资源 2015-07-04
  • 南开大学2000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政治思想史
    论述题(共四题,共100分) 1、评“刑名之术”(20分) 2、评“明君论”(20分) 3、论理学的政策思想(30分) 4、从汉代儒学 ...
    网络资源 免费考研网 2009-01-13
  • 南开大学1999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政治思想史真题
    1、邵公论饵谤的政治意义评析 (20分) 2、析贾谊总结秦朝二世而亡之历史教训的借鉴意义 (20分) 3、论华夷之辨的核心价 ...
    网络资源 免费考研网 2009-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