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考研笔记知识点大全-社会工作原理(社工概论+社会学概论)(22)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3-19


(3)循环理论
该模式将政策执行过程分为三个不同阶段:①纲领发展阶段;②资源分配阶段;③监督阶段。同时,这三个阶段并非直线单向地运行的,而是相互循环的。政策执行过程亦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4)中国特色论
该理论将社会政策的执行细分为准备与实施两个阶段。
①准备阶段包括制定计划、组织落实、宣传、物质准备、典型试验等内容:
②实施阶段包括指挥、协调、监督、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两个阶段都体现出中国执行社会政策的特点,特别是准备阶段的政策宣传与典型试验等内容。
4.影响社会政策执行的因素
(1)政策本身,包括政策本身是否合理、可行等,是一项社会政策得以有效实施并取得预期结果的基本前提。
(2)政策资源,是指实际推行一项政策时所必需的各种资源。包括资金、人力资源、组织资源、权威资源、信息资源等。
(3)目标群体,是指由于政策的实施而必须对自身的行为或利益加以重新调整或改变的人们。
(4)执行策略,是实施一项社会政策的具体行动方略,包括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5)执行机构。合理的结构划分及人员调配是确保政策顺利推行的关键。
(6)沟通与协调。是确保发挥最佳整体效应的各种活动。
(7)环境。政策执行的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各方面的外在影响因素。
(8)监督,是指对政策执行过程的察看、督促。
5.社会政策的终结
<1>实施社会政策对社会问题的影响
一项社会政策对其所对应的社会问题可能造成的影响,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五方面:
(1)社会政策可以完全(基本)解决社会问题,使原有的问题消饵于无形,这当然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政策目标,虽属理想状态,但亦并非没有可能。
(2)社会政策可以减轻社会问题的严重性。
(3)社会政策对社会问题并未产生实际效果,或只不过使问题改变了存在的方式。
(4)社会政策实施后,反而使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加剧,或引起了新的社会问题。
(5)社会政策预防了社会问题的发生。
<2>社会政策评估
 (1)含义
社会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分析研究。政策评估的主要目的在于鉴定一项政策的实际推行在达成其预定目标上的效果,确认政策对问题的解决程度和影响程度。
(2)在进行政策效果的评估时,以下几点应加以注意:
①政策效果的评估当然应以政策的预期目标作为主要依据,但不能仅限于此。
②政策评估不应仅限于对政策执行者行为的评估,还应将政策环境方面的因素考虑进来。
③在进行政策效果评估时,应做投入产出分析。
<3>社会政策终结
政策终结是根据政策评估结果,对现行政策进行修改、补充、调整和终止的过程。
(1)政策终结的内容
①功能的终结
功能是政策执行者为了满足目标群体的需要而提供的各种服务,政策的效果就是通过具体的功能来体现的。功能终结即意味着某种服务的终止。
②机构的终结
这分两种情况:
a.有的机构系专为实施某一政策而设,政策一旦终结,机构亦随之撤销;
b.有的机构同时承担几种政策的推行工作,某项政策的终止导致该机构的缩减。
③政策的终结。政策终结即停止实施某一政策。
(2)政策终结的方式
①政策替代,即用新政策取代旧政策,但政策所针对的问题不变。政策替代产生的新政策在内容上有所变化,但更多只是方法上的变化,或只是操作程序上的改变,目的在于更好地解决旧政策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②政策合并,是指旧的政策作为整体虽被终止,但其部分内容仍然适用,因而被合并到其他政策中。
③政策分解,是指将原来的政策的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分解成几部分,每一部分各自成为一项新的政策。
④政策缩减,是采用渐进方式对某一政策加以终结,这样可避免仓促终结所可能产生的剧烈反应。






















第二十章 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
1.社会保障的含义
社会保障最基本的含义是,政府通过立法,社会团体、社区等通过政府授权,以现金、物质、服务等形式向因精神和生理的残疾、年老力衰、意外伤亡、失业、多子女负担者以及他们的家属提供旨在维持他们最基本生活水平的保障。
2.社会保障的构成
(1)按较为普遍的看法,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
(2)另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保障包括两个部分:
①现金补偿,又称“收入保障”。其又可分为:与工作相关联的保障制度、普遍保障制度、依据经济状况调查的保障制度;
②提供服务,包括实物资助和服务,又称为“实物补助”。
(3)美国将社会保障分为五个部分。包括:①老年、伤残、死亡;②疾病与生育;③工伤:④失业;⑤家属津贴。
3.社会保障的基本模式
(1)就业保障制
这是一种与工作相关联的保障制度。
①职工享受养老金和其他保障项目主要取决于工作的年限和交纳保险费时间的长短;
②通常由国家通过立法来实行,具有强制性;
③其资金来源有三部分:雇主和雇员按照雇员的工资以一定比例交纳,这是主要来源;政府也承担其中一部分资金。
(2)普遍保障制
普遍保障制又称为人头补助制,即每一个公民或居民,无论其是否就业,是否有收入和收入多寡,政府按统一的标准发给现金补助。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从财政收入中的拨款,也有一部分资金来自雇主和雇员交纳的保险费。
(3)以经济状况调查为基础的补偿制
政府根据当地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水平,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制定一个最低生活需要标准,也称为“贫困线”。然后,逐个调查那些生活水平较低的个人或家庭的收入和经济状况。凡低于贫困线的,给子一定的现金或实物补偿,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
(4)储蓄基金制
储蓄基金制是一种强制性的储蓄保险基金制度。即政府通过立法,要求雇主和雇员按工资的一定比例交纳储蓄保险费。这些费用在银行建立专用账户,当雇员发生法定保险事故时,将这笔专用基金连本带利一次性付给受保人,或按规定分期支付受保人年金或支付给其遗属。这是一种自助式社会保障模式。
(5)雇主责任制
政府用法律规定,雇主对雇员有保险责任。当发生法定情况时,其保险费用由雇主直接承担。近年来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有加强雇主责任保险的趋向。
4.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1)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增进了人的平等
社会保障制度在20世纪取得的巨大成就,缓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在增进人的平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2)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维护了社会公正
人类在实行竞争原则的同时,要强调公正原则,即效率和公正应当兼顾实行。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许多条款,确实体现这种公正原则。
(3)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保持了社会稳定
实行了社会保障制度,使贫困者、流浪者得到基本生活保障,一个社会潜在的反对者就有可能变成社会建设的参与者。
(4)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推动了社会发展
社会的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①生产力的发展;②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不单单是物质的,还有精神生活的健康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是有密切关系的。
5.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1)社会保险范围过窄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就全国范围来说显得过于狭窄,农村人口、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经济、乡镇企业均未施行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2)国家、企业负担过重
三种情况使国家和企业不堪重负:
①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离退休人员大规模增长,退休金开支越来越大;
②随着人们对身心健康的关注,公费医疗支出十分庞大,加上管理不尽合理,浪费惊人;
③劳动人事制度改革迈不出步伐,企事业单位人满为患,生产效率低下,但平均型的福利费用却大幅度增长,入不敷出。
(3)个人积极性难以调动
我国社会保障的水准不高,但对保障待遇范围广,且保障投入与付出完全脱节,客观上助长了人们的懒惰行为。
6.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是指社会(政府和群众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恢复社会生活能力,改善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这个定义有三个基本含义:
(1)社会工作是其主体为增进社会和谐与社会进步而展开的一项自觉自愿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活动。
(2)社会工作是以那些不能维持正常社会生活而又需要他人帮助的个人和群体为服务对象的。
(3)社会工作是用社会整体利益、社会各方面协同发展作为这一事业的基本目标。
7.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价值
(1)社会工作的功能
①恢复功能
恢复不能正常地参与社会生活的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社会工作应当承担起的主要任务。这种恢复,包括直接给予帮助,还包括生理功能的恢复和心理功能的健全以及社会关系的改善调整。
②协调功能
社会工作者要反复地提醒政府和社会各界注意到未受到损害和受到损害这两类人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差异,通过社会立法和社会服务来保证受损害人的利益得到一定的照顾和补偿。
③稳定功能
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损益不一,尤其是某一群体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社会工作把工作重点放在这部分人身上,借助社会的力量,帮助他们提高社会生活能力,使他们与整个社会融合在一起,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2)社会工作的价值
①关于人的价值
现代社会工作高度重视人的价值,认为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和人的尊严以及人人平等都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准则。社会工作就是把人的价值放到一个具有一定高度的位置,努力去帮助那些受到损害的人恢复本应属于他们的权利和尊严。
②关于社会的价值
现代社会工作认为,社会应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对社会中的某种不健全和缺陷,社会有责任和义务予以干预。
8.社会救济(社会救助)
社会救济又称社会救助,指政府和社会团体对那些维持社会基本生活水平有困难者给予必要的物质帮助。社会救济工作的关键是要正确划定被救济对象最低生活标准,维护贫困者的基本权益。

 


相关话题/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