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考研实用笔记整理(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3


经过社会大部分人/一部分有影响力的人认定才成为社会问题,其中权力因素作用关键;
分类为,过失性社会问题,即偏离社会正常状态和规范的过失性行为,如青少年失足等,结构性社会问题,即由于社会自身结构不合理所引致的社会现象。
特征:社会问题是主观定义、价值判断性、关系大多数人;客观条件、系统性、有发展过程。
2.政策问题,当社会问题引起政府的重视,纳入政策范围,成为政府议程,社会问题才会转变为政策问题。
3.政策问题确认的步骤:
1)问题察觉,某一社会现象发现并逐渐扩散,引起社会公众及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人们普遍认为需要采取行动改变状态,但具体方案不能确定。
2)问题界定。
首先,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问题进行归类;类别、类比、层次、假设分析法。
其次,进行必要的诊断,其一差距何在,其二,原因何在;
最后将问题情境转化为实质问题。
3)问题描述
首先,可操作化形式(数字、符号、文字、图表)对问题明确表述;
其次,有效的制度安排;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代替主观,直接代替间接,真实代替加工,有一说一,对问题进行客观描述。
4)问题确认,问题的明确界定是政策规划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明确问题情境、进行系统解释,是探求问题解决方案的有效途径。(说说重要性的内容)
二、政策议程的含义和类型
1.政策议程,一是公众议程,即某些社会问题引起社会公众、社会团体的广泛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行动加以解决;二是政府议程是社会问题引起政策制定者的关注,认为有必要采取行动并纳入了政策范围之内的一系列过程;三是公众议程与政府议程共同构成政策议程,两者是两个阶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2.政策议程的类型:
1)按照学者安德森的划分:
外在创始型;
内在创始型;
政治动员型;
2)此外,实质性议程(两个特征、三个条件),特征一是社会影响的广泛性,二是潜在性和爆发性特征的公共政策问题;条件一是引起公众与政府的密切关注。二是涉及公共资源分配等利害议题。三是公共议题存在重大变化的可能性。象征性议程,则是注重象征价值而非实际资源。
三、政策议程建立的条件和障碍
1.政策议程建立的条件(这个需要自己拓展,多翻翻书)
1)公民个人的作用
2)利益团体的作用
3)大众传媒的作用
4)政治领袖的作用
5)政府体制的作用
6)问题本身的作用
2.(适当拓展)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政治原则的偏离、价值体系的排斥;政治体系的封闭、承受能力的超重;表达方式的失当。
3.(不用扩展,只看框架)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公共政策的催化剂,在范围、强度与时间相影响。
1)内在:社会变迁、经济威胁、技术灾难;自然灾害、生态破坏;
2)外在:战争行动、地区国际冲突、新式武器力量失衡、经济对抗
这些可是爱考的专业课老师(如果俺考研成功她可就是俺滴学姐啦)珍藏不外漏的当年的笔记啊。
顺便说一句:考研公共课自然不用说,全国统考,大家都用一本大纲,但专业课每个学校的侧重点和考试风格都不一样,所以这样的情况下及时抓取你所报考学校学员的信息很重要,如果跨考可能难度就更大,我在北京爱考机构的专业课辅导老师就是人大在读的研究生助教,信息量自然不用说,连复试导师喜欢听啥都能知道,不用有那些后顾之忧,我才可以踏踏实实安心背书,在分数上下硬功夫。
 


相关话题/公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