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总的说,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改革和完善这一分配制度的总取向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分配格局(逐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收入分配格局)。
5.当前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主要表现有哪些?分析其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但收入差距出现了明显扩大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居民总体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导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十分复杂,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收入差距扩大的直接原因。首先,改革开放以前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抑制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导致了共同贫穷。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进行了包括分配体制在内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打破传统体制以及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以激发社会经济活力,这必然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其次,十四大正式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从我国改革的轨迹来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就一直朝着市场化的方向迈进,市场经济规律在经济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价值规律为基本规律的市场经济具有使收入差距扩大的内在倾向,如果政府对收入分配未能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甚至会产生两极分化。第三,与市场化改革相适应,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使收入差距更趋扩大。
第二,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是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的基本原因。
第三,对收入分配的调控特别是对高收入者的调控尚不完善、不到位,也是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第四,历史和自然等原因也是地区收入差距扩大不可忽视的因素。
第五,少数人因不合理甚至非法收入而暴富。
6.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1)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3)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7.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附:为什么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原理:关于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的原理为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共同参与财富和价值分配提供了理论依据。既然社会财富和价值是多方面因素参与的结果,那么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在社会财富和价值分配中,也应该参加社会的分配,得到相应的回报。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健全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1)在公有制经济中仍然要继续坚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改进和完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要尊重和保护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复杂劳动,都应当得到承认和尊重,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同时也要注意提高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工资报酬,充分 体现他们的劳动价值,同时应当建立严格的约束、监督和制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