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题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1.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是价值决定规律和价值实现规律的统一。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格与价值一致。
2.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通过价格波动表现出来。商品市场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以及供求与价格的相互作用表明,一方面是供求关系变动,使价格背离价值;另一方面则是价格变动对供求关系起反作用,使价格与价值不会偏离太远,并使偏离的价格再向价值靠拢。因此,从较长的时间来看,价格始终围绕价值这个中心波动。这种状态不仅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正是价值规律强制贯彻其作用的表现。
4.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配置资源)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效率)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优胜劣汰)
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具有有利条件的生产者可能积累大鼙的财富,而一部分处于不利地位的生产者可能亏损甚至破产。其三,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第四题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在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的同时,创立了劳动二重性理论,第一次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价值,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从而为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此外,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也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有关。因此,劳动二重性理论成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在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分析中得出的,但是如果撇开其中的制度因素,它包含的关于价值的本质和价值量的规定的理论,关于价值形式的演变和货币的产生及其本质的理论,关于价值规律的理论等,都是对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发展最一般规律的揭示。我国正在实现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中所揭示的关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一般理论,对于我国深化经济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第五题 所有制和所有权
资本家之所以能够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把工人变成雇佣工人,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所有制与所有权二者既有区别,也有密切的联系。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所有制的性质和特点只能从现实的生产关系的实际运动中去把握和理解,而不能从所有权出发去认识。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这种意志关系或者法的关系的性质在根本上是由这种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