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毛泽东思想之所以在这一时期成熟,是因为:①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是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根本政治保证;②对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两次胜利与两次失败的反复比较,使党对中国革命的规律有了更清醒认识,为毛泽东思想成熟提供了历史经验;③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和丰富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提供了现实土壤;④共产国际指导思想的改变,党的思想路线的端正,使党能独立自主地制定和执行有关中国革命的路线和政策,为毛泽东思想成熟创造了必要的思想理论基础;⑤延安整风使全党从教条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最终使毛泽东思想为全党所接受。
(4)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主要是指:①党已能自觉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科学总结;②党已能深刻认识中国国情、中国革命的基本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并对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做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③党已形成了既属于马克思主义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的科学体系,并制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5)把成熟的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共七大最重要的历史贡献。
5 毛泽东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得到发展。
(1)毛泽东思想在这一时期得到继续发展的主要标志:①丰富和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的理论;②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2)毛泽东思想在这一时期得到继续发展的具体表现:①关于党的政策和策略的思想;②关于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思想;③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④关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⑤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⑥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⑦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⑧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⑨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思想;⑩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
(3)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毛泽东思想进入曲折发展阶段,毛泽东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正确和错误两个发展趋向。
链接与点拨
(1)1930年5月,毛泽东写作的《反对本本主义》,首次明确地反对教条主义,提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提供了哲学依据,并已孕育了后来党称之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从应试角度看,要把握毛泽东思想萌芽、形成、成熟和继续发展等不同阶段的主要标志、主要理论成果以及毛泽东的代表性著作,包括著作名称与重要观点。《毛泽东思想概论》这门课的一些试题常出自这些经典名篇。
§1.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和科学体系
一、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1 马克思主义产生在欧洲,要把它运用到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问题。中国革命,既不可能从马克思、列宁的著作中找到现成答案,也不是靠照搬外国经验就能解决问题的。中国共产党要使中国革命得到发展和成功,就必须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1)它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是与马列主义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2)它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毛泽东思想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还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形成了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3)它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所做的理论概括。
链接与点拨
毛泽东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先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毛泽东后来常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种原则和方法,也是一种历史进程。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则不同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它是一种理论形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与科学内涵[重点]
1 1941年3月,党的理论工作者张如心在《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文中,首次使用“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一提法。1943年7月,刘少奇在论述毛泽东及其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时,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体系”这两个概念。同月,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正式使用毛泽东思想这个科学概念,并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内涵首次做了科学表述。
2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决议》将毛泽东思想概括为三句话: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具体地说: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的。
(2)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凡是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思想、观点,即使是毛泽东提出的,也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3)毛泽东思想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党的代表大会(如中共七大、八大等)和中央全会(如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等)以及早期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特别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三、 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独创性发展
1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其基本原理构成的科学体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
2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它主要包括两大部分:(1)独创性的理论,主要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党的建设等六个方面。(2)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集中体现了马列主义的精神实质,也最能体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性和生命力,是毛泽东思想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总之,这两大部分构成了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最基本内容。
3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科学体系,其中的每一个原理、原则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不仅与具体的历史情况和历史经验相联系,而且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我们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四、 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1 毛泽东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杰出代表,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的名字来命名,是全党对毛泽东理论贡献的充分肯定。
2 毛泽东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科学著作,最系统地阐述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
链接与点拨
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的思想既联系又区别:(1)毛泽东思想主要是毛泽东的思想。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但毛泽东思想又不是毛泽东一个人的思想,而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2)毛泽东个人的思想中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毛泽东个人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思考、认识和理论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毛泽东个人的错误思想则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因为它背离了马列主义,也脱离了中国实际。
[NextPage《考研政治核心考案》第四篇:邓论和三个代表]
第四篇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学科架构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共有十二章,可分为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即§1、2,是总论,主要阐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历史地位。
第二部分即§3,是思想基础,主要阐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也即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第三部分即§4、5,是立论基础,其中§4主要阐述“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内容涉及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5主要阐述“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内容涉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第四部分即§6,是宏观设计,主要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发展战略。
第五部分即§7~11,是微观展开,其中§7~9分别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10主要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统一;§11主要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环境。
第六部分即§12,是结论,主要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承担者(建设者和领导者),强调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的活动(第一篇§6.3)。
备考策略
1.从历年命题的情况来看,考查重点是§6~8,考生复习重点是§4、5、6、7、8、9、12。
2. 本学科的显著特征,是实践性、时效性、政策性都很强。为此,考生复习中要注意两点:(1)对大纲涉及我国现实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一定要学会运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关论断和观点,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背景、问题的症结、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策(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以及当前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意义。(2)对新增知识点的阐释,一定要以党的十六大报告和中央最新文件的精神为规范,因为试题中对现实经济政治热点问题的回答,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参考答案”,大多是以中央文件的最新提法为依据来制订的。
3. 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通方面,要特别注意两个结合:(1)与《形势与政策》的结合,这主要是指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方面,要看每年一次的“党的中央全会”(下半年)和“全国人大代表会议”(上半年)有什么新观点、新论断。凡是这些新观点、新论断在大纲中有对应考点的,复习中一定要把它们吸收进来。具体到今年来说,尤应关注“十一五”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先进性建设等时政内容,考生复习中务必将它们与有关章节的对应考点结合起来把握。(2)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结合,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有关原理,来分析本学科关于经济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考试中可能出现的跨学科分析题。
4. 本学科在复习方法上,要以一些重大热点问题为主线,把相关考点串联起来把握。如“建设节约型社会”这个热点,其依据涉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5.1);重要性涉及“科学发展观”(§6.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6.2);基本途径涉及“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6.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6.4)。一般来说,对重大热点问题的准备,在方法上要注意四点,即热点问题对应的大纲考点(在哪里)、热点问题的背景和内容(是什么)、热点问题的解决意义(为什么)和热点问题的解决对策(怎么办)。
§1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