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劳动价值论
第一节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人类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及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区别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是社会经济制度。社会经济制度是指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社会经济制度不同,社会形态就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表现为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二、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1、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一定社会的性质取决于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在生产关系中,最重要的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有的性质即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结合的社会方式。这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就是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它构成了该社会的经济基础。所以,经济制度反映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体系,属于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反映着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不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制度性质的规定。正因为如此,相同的经济体制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经济制度中,相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也可以通过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来实现。
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经济体制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既然存在于一定的经济制度中,就必然以该社会的经济制度为基础,并受其制约和影响。一定社会的经济制度决定着与此相联系的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适应的资源配置方式反映出来,并贯穿于整个经济运行过程,通过经济运行过程的不断往复,便该社会的经济制度得以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无论选择何种资源配置方式,都不能背离它的制度规定的要求。
一定的经济制度可以采取的经济体制是多样的,这是因为经济体制的选择既受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也受诸如生产力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和国情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一定的经济制度建立以后,选择不同的经济体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世界各国的历史沿革和现实的生产力状况不同,所选择的具体经济体制也会不同。由于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相对于人们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表现出相对的稀缺性。因此,在社会经济发燕尾服的一定阶段,选择一个适合生产力状况、国情、历史文化传统的经济体制,可以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而用较少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最适合的资源配置方式,经济效益就显著提高。经济发展就能充满活力;反之,则经济效益就会明显下降,经济发展就会受到阻碍。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制度相同的各国,可以有不同的经济体制;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不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可以有不同的经济体制;同时,经济体制不同的国家,在体制上也可以相互取长补短。
2、两种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经济体制的两种不同类型,是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调节手段,反映着经济活动的组织与运行的不同特点。
无论市场经济体制还是计划经济体制,它们作为经济体制范畴,反映的是社会经济运行中对资源进行配置的方式,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法和调节经济的手段,但对它们的认识、考察和选择,都需要与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相联系。市场经济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都存在。市场经济是人类通过自发的社会活动来调节经济过程、实现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方式具有共同性。这种共同性就是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即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对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资源进入市场,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以供求关系的变化为依据,以价格作为反映市场状况的经济信号,以竞争作为优胜劣汰的有效方式,价值规律、市场机制发挥着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