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强化阶段马政经知识点详解之第一章(2)

万学海文 /2008-07-27

  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经济体制在资源配置方式上既有其一般性,也有其特殊性。这是因为,一定的经济体制首先受制于经济制度,存在于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中的同一经济体制,必然有其特殊的规定性,这种特殊性就体现了一定社会经济制度下的经济体制的不同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相联系的,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则是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相联系。它们对资源的配置及经济的调节必然受到与各自相联系的经济制度根本性质的制约。

  计划经济人类通过自觉的社会活动来调节经济过程、实现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在这一体制中,计划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资源基本上不进入市场,企业也不是作为一个真正的市场主体从市场上直接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资源。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基本上不起作用,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竞争对整个经济活动发挥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整个资源配置纳入到国家的计划系统,由国家通过指令计划这一主要方式来实现。

  通过计划经济这一方式来进行资源配置,也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一是计划制定者必须具有充分的信息,即对社会经济运行过程程中发生的各种信息要能够充分地把握。如果不能掌握完全的信息,制定的计划就避孕药可能不符合客观实际,从而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二是要能够充分地协调好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即对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要能够完全加以解决。如果不能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制定的计划就有可能在执行中难以得到贯彻,从而导致计划运行和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第二节 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

  一、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指的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自己或本经济单位的需要、不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态,即自给自足的经济。在自然经济形态中,每个生产者或经济单位几乎产出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产品,基本不存在产品的交换活动。

  自然经济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全部或大部分是在本经济单位内产生的,并直接从本经济单位的总产品中得到补偿或再生产,生产的目的是满足本经济单位或生产者个人的需要,不是为了交换。

  第二,自然经济与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在封建社会及其以前的社会中,由于分工和协作还不发达,小而全的生产方式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经济联系异常薄弱,生产被封闭在一个个分散的家庭或经济单位内,劳动生产率低下。

  第三,自然经济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

  二、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经济形态。或者说,商品经济是在社会分工条件下,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劳动、进行劳动联系的特定方式,即通过商品货币关系进行劳动交换的经济形态。

  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社会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人们生产的产品,除了维持劳动者再生产所必要的部分以外还有剩余。这些剩余产品的出现为公社之间的交换提供了条件。由于农业部落和游牧部落各自都需要获得本部落内部不能生产的产品,就开始出现交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第二次社会分工,即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同时,由于私有制的出现,直接以交换为目的商品生产发展起来,使产品变成商品,产品生产转变为商品生产。商品生产使商品交换经济化,进而产生货币,于是就有了商品经济。以后由于商品交换的日益频繁,交换的产品日益增多,交换的地区范围日益扩大,需要有一些人专门经营商品交换业务,从而出现了不从事生产只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这就产生了第三次社会分工。商人的出现,缩短了商品的买卖时间,开拓了远方市场,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推动了剩余产品的增加和私有制的发展,使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日益发展起来。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