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答案】AB
【解题思路】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又称小商品经济,它是以生产资料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生产和交换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生产者自身使用价值(物品)方面的需要,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发达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生产和交换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使用价值而且是为了价值(货币)。发达商品经济分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12.【答案】BCD
【解题思路】价值和使用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其一,其统一性表现在: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其二,其矛盾性表现在: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相互交换劳动。使用价值是一切物品包括商品都具有的共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历史的范畴。对同一个人而言,不能兼有二者。
13.【答案】ABD
【解题思路】价值是凝结在商品里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反映了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平等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是商品的特性和本质。
14.【答案】AD
【解题思路】价值凝结在商品里面,它要表现出来就必须借助交换价值这一形式。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价值和交换价值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5.【答案】ABCD
【解题思路】价值凝结在商品里面,它要表现出来就必须借助交换价值这一形式。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价值和交换价值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商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表现就是价格。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用汇率表现)的比率。价值与价格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内容和物质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16.【答案】ABCD
【解题思路】见前四题。
17.【答案】CD
【解题思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要通过商品的交换(销售)来解决。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消费者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让渡了价值;生产者(商家)则相反。或者说,商品交换的实质是,消费者拿价值(货币)去交换使用价值(物品);而商家是拿着物品,去换货币。
18.【答案】ABCD
【解题思路】具体劳动是生产不同商品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其统一性表现在它们不是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或两重属性;任何生产商品的劳动都兼有二者。其矛盾性表现在,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反映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世界上的事物(使用价值)除了人造物(劳动成果)之外还有自然物,所以使用价值不仅来源于具体劳动,而且也源于自然。
19.【答案】AC
【解题思路】商品的价值量就是凝结在商品里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数量。衡量劳动量的标准是劳动时间,但它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时间。它取决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里的“社会”,是“部门”的意思,即生产同种产品的企业总和。不同类商品生产者的竞争,导致平均利润的形成。
20.【答案】AB
【解题思路】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统一。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第一,社会分工,它决定了生产者或生产单位之间必须进行产品的相互交换——这是生产力方面的条件。第二,生产资料和产品归不同的所有者所有(私有制)。它意味着各经济单位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因而它们之间的产品交换必须采取等价有偿的方式进行——这是生产关系方面的条件。
21.【答案】ABC
【解题思路】在商品交换中,商品的内在矛盾得到了解决,所以A、C正确。生产不同种商品的劳动有简单和复杂之分,因此不同种商品的交换需要把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所以B项正确。价格与价值是否一致,是由供求关系、国家政策等因素决定的,与商品交换没有直接关系。
22.【答案】AC
【解题思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B项是错误的说法,D项是价值规律中的实现机制的内容,与题目所问不符合。
23.【答案】ACD
【解题思路】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有:①自发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②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完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③自发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由于价值规律对社会宏观比例的调节作用具有自发性和滞后性,所以可能造成比例失调,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所以B项说法欠妥。
24.【答案】ABCD
【解题思路】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商品的价格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种价格与价值不一致的现象不仅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且恰好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理由在于:①深入地看,价格归根到底是由价值决定的,价格的波动受到价值的制约。②全面地看,价格的上涨部分与下跌部分可以相互抵消,因而价格与价值具有一致性。
25.【答案】ABD
【解题思路】所有制是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由谁支配。所有制上升到法的关系的高度,就形成为排他性的权利即所有权。所以,所有制是经济基础,所有权是上层建筑。所有制决定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
26.【答案】AB
【解题思路】资本主义是雇佣劳动;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者说是劳动力的报酬。从本质上讲,资本主义工资都是血汗工资,服从服务于资本家榨取雇佣工人剩余价值的需要。而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具体形式。所谓计时工资,是按照工人的劳动时间的长短来进行工资发放的形式;而计件工资,则是按照工人的劳动成果进行工资发放的形式。CD属于资本主义工资的范畴。
27.【答案】ABD
【解题思路】价值规律的作用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或者说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机制。所谓市场机制,就是价格、竞争、供求等市场要素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C项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与题干所问无关。
28.【答案】ABD
【解题思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理由在于:其一,它是商品和商品生产一切矛盾如价值与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根源;其二,它贯穿商品生产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其三,它决定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29.【答案】BC
【解题思路】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但与一般商品生产不同,它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剩余价值即赢利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因而有自己的特点。就劳动过程来看,这时劳动力的使用权已属于资本家,工人是在资本家监督下为资本家利益而生产,劳动产品也归资本家所有。A项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展开的前提;D项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里价值形成过程的特点。
30.【答案】AB
【解题思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对立面是人身依附制)。资本所有者手中的生产资料成为资本,工人则沦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处于被雇佣被剥削的境地。C项是一切剥削社会的共性;D项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的目的。
31.【答案】BC
【解题思路】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其价值量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即发生了增殖的那部分资本;它是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用“V”表示。
32.【答案】ABD
【解题思路】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其价值量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原封不动地转移到新产品中而没有发生变化的那部分资本;它是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用“C”表示。
33.【答案】ACD
【解题思路】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意义:①进一步明确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②为考查资本主义剥削的程度即剩余价值率提供科学依据;③为理解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理论奠定了基础。B项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意义。
34.【答案】AB
【解题思路】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不是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该论断意味着,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从现象上看,它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35.【答案】ACD
【解题思路】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价值增殖)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态,如货币、生产资料、劳动力等,但这些东西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当它们成为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工具时,才成为资本。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指出,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物掩盖下的社会生产关系。资本要带来剩余价值,需要顺序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的运动。
36.【答案】ABD
【解题思路】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剩余价值率,它与利润率成正比;资本周转速度,它与年利润率成正比;不变资本的节约,它与利润率成正比;原材料价格的变动,它与利润率成反比;资本有机构成,它与利润率成反比。
37.【答案】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