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文广新局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全面贯彻我县“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抓、社会参与、引领风尚”的原则,以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为核心,以实施“125”工程为关键,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抓普及、创特色,全力推进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县各项文化事业呈现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获“**市首届全民阅读示范单位”、“**第十七届民间秧歌会金龙奖”等荣誉称号。汇报如下:
一、强基固本,转调提升,实施五项工程
一是文化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创新活动形式,优化服务质量,全力做好县图书馆创建国家一级馆工作,累计投入80余万元购置图书设备及馆舍优化提升,完成国家复核验收工作。县博物馆筹资600余万元完成县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后,对照国家标准优化完善,积极筹备争创国家三级博物馆。
二是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打造业务精的专业队伍,配齐配强专业人才队伍,目前全县在编专业文化人才378人,其中,高级职称43人,中级职称152人;培养能力强的基层队伍,文化站均选配2-5名工作人员,文化大院均配有1名以上专(兼)职管理员,正常开展活动的各类基层文化团体140余个、5000余人;壮大服务优的业余队伍,各类文化行业协会、艺术团体共计6000余人。
三是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定期对县级以上123处文物保护点进行常态化巡查检查;分步实施“齐长城人文自然风景带”工程建设,齐长城(**段)保护工程被列为县“125”工程,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完成《山东省志·文物志》**编的编写。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双百”工程,新挖掘87处县级文物点、107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由县政府发文公布,扩大县级文化遗产底数。
四是文化扶贫点亮工程。按照社区文化活动室不低于200平、文化广场不低于800平,村居文化活动室不低于80平、文化广场不低于500平的要求,与村居(社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推进,达到有设施、有人员、有管护、有活动的“四有”标准,今年在全县92个贫困村中完成了文化广场所建设全覆盖,村居文化活动室建设全部完成。
五是广场舞辅导培训工程。列支文化专项资金,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优选100余名文艺辅导志愿者、在全县1040个行政村、开展1万余场广场舞培训活动,延伸了服务触角,扩大了覆盖范围,截至目前,已开展2期县级集中培训,培训人员300余人次;各乡镇(街道)共开展广场舞辅导培训活动6500余次(年底预计达9000余次),覆盖所有行政村。
二、城乡一体,惠及大众,落实五个全覆盖
一是文化广场全覆盖。将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建设工作纳入2017年度全县群众文化工作考核,目前,全县18个乡镇(街道)已建成文化广场1081个,实现了所有行政村文化广场全覆盖。
二是农村广播喇叭“村村响”全覆盖。根据工作分工,我局负责广播喇叭“村村响”工作的制度建设及督导、调度工作,以移动、广电、联通三种传输模式作为传输媒介,累计投资274万元,安装广播喇叭3983个,确保全县1040个行政村实现广播喇叭天天响、长期响、优质响。
三是文化活动全覆盖。开展“五个一百”活动: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举办文化活动各100场次以上;举办节庆演出、主题汇演、非遗展演、文艺比赛、诗词美文等活动不少于100场次;指导业余文化团体开展文化活动2000场次以上。
四是电影放映全覆盖。贯彻落实国家“2131”工程,筹资30余万元维护、更新设备,组织35支农村电影放映队、70名农村电影放映员,在全县巡回放映共计19658场,观众达600万人次(年底预计2万余场次)。同时兼顾送电影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福利机构等主题放映活动。
五是基层培训全覆盖。分类推进公共文化培训工作,逐步健全完善长效机制,以文化馆、博物馆、文化站、尼山书院等阵地为依托,开展国学、文物、文艺、表演等方面培训200余场次、惠及1200余人,实现了乡镇培训全覆盖。
三、内树外创,凸现特色,打造五大品牌
一是千场公益演出送基层。按照“形式多样、雅俗共赏、推陈出新、常演常新”的要求,以县文化馆为主体,业余力量为补充,上下互动、左右互通、内外互补、强弱互助,今年来,县文化馆开展精品文艺演出140余场,各乡镇演出共计2162场(年底预计达2300场)。
二是公共设施免费开放。以城乡基础文化设施为载体,以柔性职能、精细服务实行免费开放。今年以来,城区场馆免费开放共计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大院(文化中心)、儒学讲堂每周免费开放不少于48小时。
三是精品文艺创作。创作了一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传递正能量的优秀文化精品。魏然森电影剧本《红柿子》已经广电总局备案,以党政领导干部清正廉洁为主题创作了4集纪录片《清曜四韵》、墓葬改革主题微电影《怀恩的后事》;薛兆平完成**精神广播剧《一双布鞋》、微电影《柳眉的婚事》,等等。小型戏剧《双全其美》获得2017年“**文艺奖”三等奖。
四是图书立体、多元化服务。坚持“以创促建、以建强管、以管拓用、以用增效”,深入扎实推进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大力推介全景数字图书馆服务,创立了网络远程服务品牌,建设“**文化信息资源网”,今年共更新文化信息400余条。
五是文商旅结合。认真贯彻“全景**、全域旅游、全要素融合、全员化参与”四全**建设理念。依托现有文化遗产资源,做活春秋文化、红色文化、长城文化、民俗文化等文章。深化“文化+”思维,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商贸为用”,实现文商旅融合发展。
四、2018年工作计划
2018年,我们将认真贯彻上级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调高标杆、调快节点、调硬措施,围绕“一二三四五六”的工作思路,全面推动群众文化工作的大发展大繁荣。
1、围绕“一个中心”。即紧紧围绕群众满意度这个核心,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始终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
2、构建“两大网络”。一是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完善县、镇、村城乡一体、上下联动立体化传导机制,构筑起以县级为“主干”、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枝”、村居(社区)文化活动室为“叶冠”的“树型”服务结构。二是内部管理网络。运用“互联网+”思维,持续健全全县文化信息资源网络,通过网上问需、网络问政等方式更好地服务工作开展,拓展群众文化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3、强化“三类服务”。一是抓好体制内服务。领导带头、以上率下,以城带乡、以老带新,增强全县群众文化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统筹体制外服务。充分发挥各类文化协会的龙头带动作用,统筹业余团体、庄户剧团、表演队、文化能人等力量,推动**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三是引导文化志愿者服务。全力打造文化志愿者服务品牌,促进城乡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一体化、均衡化发展。
4、打造“四张名片”。一是免费开放。城区场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村居)文化大院免费开放,根据目标群体需求开展特色差异化服务。二是公益演出。深入开展前场公益演出送基层活动,县文化馆完成演出不少于100场,乡镇文化站整合资源演出不少于行政村数量的两倍。三是主题活动。扎实开展送文化下乡、主题演出、非遗展演、读书日活动、诗词 “八进”等文化活动。四是精品创作。依托全县国家级会员多、文化领军人才年富力强的优势,再创一批书画、文学、诗词、摄影、动漫等精品。
5、实施“五项工程”。一是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工程。进一步健全完善县级总馆、镇级分馆、村级基层服务点总分馆制服务体系,更好发挥效能作用。二是积极争创国家三级博物馆。对博物馆进一步加强管理、完善配套,积极争创国家三级馆。三是齐长城(**段)穆陵关及东段保护工程。将根据上级要求和工作实际,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任务。四是全县广场舞辅导培训工程。于上半年、下半年分别组织县级集中培训,乡镇继续完善相关制度,广场舞辅导员下沉到村开展培训活动。五是文化扶贫提升工程。在全面完成贫困村文化扶贫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提升。
6、完善“六套机制”。健全完善组织领导、联系群众、分析研判、网上问政、定期巡查、督查考核六项机制。通过加强领导,加快推进;密切联系群众,优化服务;综合分析研判,源头治理;推行网上问政,即时互动;实施定期巡查,靶向突破;严格督查考核,注重实效,真正发挥文化主管部门职能作用。
7、做好上级主管部门及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