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教育局2017年工作总结
一、2017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各学段教育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公办幼儿园2所,批准新办民办园4所。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撤并观山学校初中部、北关小学、关山教学点,整合叶集二中与叶集二小西校区,组建叶集明强学校。我区以全省第二的佳绩成功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提前两年完成基本均衡目标。优质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叶集中学与安师大教育集团联合办学即将签约。多样发展职业教育,推进叶集职业学校省级示范实训基地和名师工作坊等项目建设。
(二)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全力推进叶集中学迁建、叶集二小扩建、孙岗中心小学迁建、皖西当代中学三期项目,除叶集中学项目外其他3个项目年底前全面竣工。新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投入2.6亿元,征地86亩,征迁房屋163户,新建18栋单体楼2.7万平方米,对68所学校进行全面升级改造,配齐所有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投入2822万元,全面完成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保障工程项目11个。
(三)内涵发展逐步提升。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1人获市“十佳美德少年”。扎实开展“百年追梦全面小康”读书教育活动,启动“时刻听党话
永远跟党走”教育活动。全面启用道德与法治、语文及历史统编教材,促进课堂教学德智一体化。校园特色文化初步彰显,2所学校获市第二批依法治校示范校,1所学校获“国字号”足球特色学校。新建标准化考点和考务网上巡查系统,首次成功组织全市中考英语学科网上阅卷工作,中考总分700分以上190人,较去年高分段有所增加;高考本科达线686人,较去年增加72人。
(四)师资水平不断攀升。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新增教师资格注册148人,招聘新进教师89人,定向培养乡村教师5人,教师校长交流186人。实施名师好校长工程,成立区首个名师工作室,1人获安徽最美教师,10人获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6人获皖西好校长乡村好老师。教研成果丰硕,12节课例获省优课,6人获省首届乡村教师信息化大赛一等奖。
(五)教育公平有效彰显。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出台义务段划片招生方案,全面实施“阳光招生”“阳光分班”政策,区教科局获市级“控辍保学”先进单位。迁建叶集特殊教育学校,多途径落实34名“三残”适龄少年就学。实施教育精准扶贫,率先在全市整合民生工程和教育扶贫资金,发放各类助学金601.2万元6644人次。投入1908.09万元为29589名学生提供免费营养餐,成功引进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一体化项目。
(六)科技创新步伐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奖补政策,兑现2016年市区奖补资金112.05万元,争取省级科技项目2项53.5万元。制定科技助力精准扶贫三年行动计划,实现2017年农业科技大院和创业链工作站建设覆盖贫困村达20%。今年新增专利申请158件,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7家,申报市农业科技园1家、市农业科技专家大院4家、市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工作站2家、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各学段教育发展仍不均衡。公办学前教育师资严重缺乏;义务教育与优质均衡差距大,城区存在大校额、大班额现象,教师结构不够合理;公办普通高中质量不高、内涵发展不足。
(二)科技创新助力不足。研发经费投入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企业科技创新人才不足,缺乏行业内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融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三、2018年工作打算
一是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掀起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热潮,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健全中小学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拟成立区委教育工委或局党委。
二是统筹教育协调发展。落实学前教育第三期三年计划,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全力推进叶集中学与安师大教育集团联合办学,确保秋季招生。推进叶集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质量提升工程。
三是扎实推进项目工程。强力推进叶集中学迁建工程、叶集明强学校扩建工程。实施叶集中学、叶集二小智慧校园建设和茶棚小学教学楼等新建项目。春学期开学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一体化项目投入使用。
四是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举办区首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开展校园读书创作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书香校园。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学校内涵式发展,实施高效课堂计划,优化教学视导。加强教学设备的管理和使用,以活动为载体,推进教学质量有效提升。以校园视频监控升级改造为突破口,强化门卫管理、校园巡视和治安督查,防范校园侵害案件发生。加强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推进“七五”普法进校园活动。
五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师招聘力度,补齐师资短板,解决学科结构性缺编问题。重点加强干部后备力量培养,完善校长考核办法,打造优秀校长和名校长,锻造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
六是大力推进“双创”工作。加强科技创新项目建设,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家、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市创新型企业1家。加大研发经费投入,保持在1000万元以上。稳步提高发明专利授权量,确保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在全市名次靠前。继续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加大各类科技型培训。实行科技特派员动态管理,新增科技特派员15名,农业科技服务平台11个。年内实现农业科技大院和创业链工作站建设覆盖贫困村达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