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水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乡镇场镇饮水工程建设的力度,人民群众“吃水难”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为进一步了解我县场镇集中供水现状,结合人代会代表对场镇供水的建议、意见,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在谭和平副主任的带领下,从5月下旬开始对乡镇场镇供水的水质、水价、卫生安全、设施建设、水源保护等方面展开调研,调研组按照“三到三看、一表、一座谈”即每到一个乡(镇)填一张调查表,开一个座谈会,到水源地看水源保护、到农户家看水质水价、到水厂看生产管理的方式进行调研,全面了解我县乡镇场镇集中供水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场镇集中供水现状
本次调研,调查组对新县城以外的40个乡镇中64个水厂(包括已被撤并原乡镇所在地水厂)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
全县场镇居住人口约39万人,其中40个乡(镇)政府所在地人口32万人,集中供水保证率达92.5%。水厂设施累计投入达2.5亿元,规范性建设的水厂40个,标准化水厂20个;64个水厂中,乡镇反映供水水质好的12个,一般的35个,差的17个;水源是水库水的28个,溪沟水23个,泉水9个,其他的4个;有污染的18个,无污染的46个,污染主要是城镇建设、园区建设、乡村旅游、生活垃圾和种养殖污染;水务局委托水管站进行运行管理的水厂34个,其中建制镇所在地 30个,由乡镇政府和村(社区)管理的13个,个体管理的有 17 个;年供水量约1400万吨,其中40个乡(镇)街道所在地1160万吨;水厂日供水量在400吨以下的有27个,400吨以上1000吨以下的有15个,1000吨以上2000吨以下的有10个,2000吨以上的有7个,在建和未能统计的5个。
目前,场镇集中供水运行管理模式中,以国家投资为主的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和规模较大的村级集中供水工程,产权归县水利部门所有,成立了供水企业统一经营管理。这类供水工程规模相对较大,配套设施较为完善,水费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水价计收。由国家补助和群众集资兴建的村(社区)集中供水工程,产权归村(社区)所有,由村(社区)或个体承包者管理,这类供水工程规模小,水价由用水户协商确定。通过调查统计,场镇水价最高5元/吨,最低1.2元/吨。
县疾病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全县水质监测主要不合格项目主要有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菌落总数和浑浊度,**年监测水样78份(含学校自备水),合格23份,不合格55份,合格率29.5%。**年监测水样198份,合格84份,合格率42.4%,其中出厂水合格34份,合格率51.5%,末梢水合格50份,合格率37.9%。**年上半年水质监测合格率为68%。由县级统一管理的供水工程水质合格率较高,乡(镇)、村、个人管理的供水工程水质合格率较低。
二、近几年场镇集中供水取得的成效
(一)领导重视,分工更加明确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及水务等相关职能部门将场镇集中供水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以“让全县人民都能喝上安全、放心的饮用水”为目标,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的场镇供水建设领导小组,并与各镇乡人民政府签订了场镇供水目标责任书,将饮水工作纳入了镇乡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奖惩兑现。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始终关注场镇集中供水的发展,多次率有关部门的领导深入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具体问题,督促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
(二)多措并举,投入力度加大
大力推进项目竞争激励机制和先建后补、民办公助的投入机制,同时从发改委、财政、农委、国土、卫生、环保、交通等部门争取整合项目资金,投入到场镇集中供水工程建设中。县水务局等部门认真履职,切实抓好场镇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已建成南溪、江口、沙市(鱼泉)、云安、高阳、渠马、双龙、路阳、平安、凤鸣、清水、堰坪、普安、红狮、桑坪、大阳、耀灵、洞鹿、后叶、人和等标准化自来水厂20余处,正在建设的巴阳、黄石、盘龙、双土、泥溪、**、水口、栖霞、宝坪等标准化自来水厂9处。近5年来,我县乡场镇集中供水工程总投入1.17亿元
(三)科学规划,布局日趋合理
在2005年全县农村饮水安全总体规划调查的基础上,按照“目标明确、统筹规划、先易后难、有序推进”的原则,采取“政府引导、部门配合、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建设管理机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全县场镇集中供水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的详细规划。全面推进了场镇集中供水建设。
(四)强化管理,效益显著发挥
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项目建设规划建卡制,项目公示制,招标采购制、巡回监理制,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对整个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监督。做到“先建制度,后建工程”,确保工程规划、建设、运行的顺利开展,加强水质监测和水源保护,确保供水质量达标。要创新管理模式,分类指导、确保运行,日供水400吨以上的由县水务局负责建设和管理,日供水在400吨以下的由乡镇和村社建设和运行管理。
三、场镇集中供水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是现有水厂规模小,标准化水厂少。我县大多数乡镇水厂是在90年代建设的,规划设计时,缺乏科学论证,规模小、工艺差,存在设计缺陷。个别水厂无专门管理人员,厂房杂草丛生;大多数水厂没有设备维修经费,不能达到设计能力。
二是水质合格率不高,存在安全隐患。虽然我县水质合格率逐年提高,但由于认识不到位,部分水源地保护不力;一些个体经营的供水站因消毒药品较贵,运行的成本较高,未能配备水质净化和消毒设施;有的水厂以水价较低,盈利不多为由,不投入资金更换新管网,长期使用陈旧管道、露天渠堰等等,导致了水质的二次污染。
三是面源污染依然严重。水源地农药、农作物桔杆腐烂物较多;建筑、工业生产等无序排放、生活垃圾乱倾乱倒较突出;个别饮用水源选点不合理,没有水源保护警示标志,取水点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牛羊等规模化养殖场没有配套污染防治设施,粪便、污水排放不达标;个别饮用水源地有承包养鱼、经营农家乐等等,严重影响了水源的水质。
四是部门配合仍需加强。场镇集中供水涉及水务、卫生、环保、市政、扶贫、畜牧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在征地撤迁、工程资金、项目补贴、监测管理上未能形成合力,不能更好发挥工程的效益。比如,目前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机构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场镇卫生监测监督和卫生评价体系,但由于开展监测和卫生评价的费用在制度上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导致对大多数的水厂不能长期开展水质检测和卫生评价,影响了场镇集中供水质量。又如有的供水工程已竣工,但受经营主体、资金拨付、管理人员等影响未能及时投入使用,影响了场镇居民的供水。
五是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导致供水能力不足。全县有16个乡镇缺水严重,有19个水厂水量不足。有的高海拔乡镇,受冰冻灾害的影响在冬季都不能供水;有的乡镇受地势地貌影响,导致水源不足靠天喝水等等,都影响了场镇居民的供水保障率和水质。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刚性缺水较大,导致供需矛盾突出。
四、抓好场镇集中供水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规划,加快推进场镇供水工程建设
要充分认识解决场镇集中供水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争取中央、市的大力支持,因地制宜的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加快推动场镇集中供水建设项目,切实保障场镇居民持续获得安全饮用水。要着力抓好与城镇化、工业化和场镇供水工程规划编制的衔接,量水而行。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加大投入,根据轻重缓急分步实施场镇供水工程。要对场镇现有自来水厂进行扩容改建,辐射延伸供水管网,扩大集中供水的覆盖面。对人口集中,水源水量充沛,地形、管理、供水成本等条件适宜的地方,结合当地乡(镇)的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区域供水整体发展,新建适度规模的跨乡镇(社区)的联片集中供水工程。已建好工程要尽快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在建工程要加强质量安全管理,纳入计划的工程要抓紧开工建设。
(二)理顺体制,充分发挥供水工程效益
要全面理顺供水体制,明确主体责任,加强水质监察。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工程运行管理机构,明晰产权,落实责任,做到建管并重,不断提高运行效益,构建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要积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运行机制。以政府投资为主修建的工程,实行政企分离,明确责任主体;由民间资本修建的工程则实行业主(法人)责任制,并且在用电、占道、办证、税收、水质监测等方面应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实行费用减免和税收优惠,在确保饮用水安全的前提下让经营主体有利润空间。
(三)强化监管,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安全
要加大水源保护工作力度,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切实做好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工作。划定场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设立保护标识,在保护区内坚决杜绝人为造成水源的污染,特别是饮用水源地的塘、库、池坚决杜绝投饵施肥养鱼,坚决制止有污染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餐饮业在饮用水源周边发展,坚决禁止排污行为和对水源有影响的生产经营活动。要强化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生态农业,指导农户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要开展场镇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村组垃圾集中处理站点建设,推进农村改厕和沼气池的建没,对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从源头上确保饮水安全。要抓住长江绿化工程契机,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划分生态林保护区,扩大生态林区域,提高水源涵养能力,从根本上解决水源不足问题。
(四)优化服务,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饮用水源的保护意识,建立定期联合执法制度,及时解决实施场镇集中供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健全价格机制,用政府引导、市场定价、适当补贴的办法,形成合理的水价,落实工程的运行维护费用,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保证水厂的正常运行。要加强对本地区场镇,特别是已撤并原乡镇所在地集中供水工程管理,强化消毒等必备设施的配置和检查,明确相关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负责对供水水质进行抽样化验,加快场镇供水水质检测体系建设,确保集中供水水质卫生达标。要将饮用水检测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加大饮用水的检测力度,检测的面要大,尽量做到全覆盖,以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的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