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扶贫政策资金对接整合与落地调研报告
根据县政协统一安排,第一调研组在副主席xx同志的带领下,围绕“精准扶贫政策资金对接、整合与落地”课题,深入有关县直部门、部分乡镇开展调研,提出了关于精准扶贫政策资金对接、整合与落地的思路与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全县精准扶贫政策资金对接整合的现状
(一)领导高度重视,政策支撑逐步形成。精准扶贫战役打响后,中央、省、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文件精神,全面落实扶贫工作责任制,成立精准扶贫作战指挥部,层层签订军令状,出台了《落实贫困县约束机制的实施办法》、《xx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与精准扶贫考核实施方案》等支撑文件,组建了产业发展、易地搬迁、兜底保障、医疗救助、教育扶贫、就业创业、金融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八项重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担任组长,统筹协调各牵头单位认真研究上级政策,紧密结合xx实际,制订完善精准扶贫各项具体政策,《xx县扶贫小额信贷实施方案》、《“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教育精准扶贫规划》、《农村医疗保障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已经县政府讨论通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政策兜底、就业创业精准扶贫方案正在修订完善中,“1+n”的政策支撑体系逐步形成。
(二)统筹规划设计,整合对接路径清晰。县委、县政府按照党中央“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到2018年实现“贫困人口脱贫销号、贫困村脱贫出列、贫困县脱贫摘帽”的总目标,研究出台了《整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决定》和《精准扶贫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统筹推进产业发展脱贫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教育扶贫阻断一批、就业创业带动一批等“六个一批”脱贫工程,按照自下而上的原则,编制完善了户、村、镇、县四级规划、行业部门规划,制定了《精准扶贫资金整合办法》,健全了扶贫资金使用绩效监管机制,完善了扶贫资金和项目的分配、立项、审批、实施、绩效评估等环节的操作规程,建立了县级财政按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25%、存量资金的50%用于精准扶贫的稳步增长机制,精准扶贫政策资金对接整合路径逐渐清晰。
(三)各地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成效初显。各级各单位积极响应精准扶贫号召,发挥部门主观能动性,加大项目申报、争取和政策对接力度,取得初步效果。县水务局积极对接中央、省、市南水北调中线补偿、上级水利精准扶贫政策,将全县建档立卡的1.98万户、5.19万人饮水安全,黄堡、寺坪、店垭等4个乡镇应急水源项目纳入国家、省、市“十三五”建设计划;县发改局主动与国家、省、市发改部门对接沟通,争取易地搬迁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家专项建设资金达4.1亿元,扶贫、环保、住建、交通、教育、农业、林业、人社、民政等部门主动作为抓对接、争政策。各乡镇和村组不等不靠,积极探索产业带动、村企共建、股份合作、公产安置等模式,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引导农户以土地、林地入股,网络农户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过渡湾镇茶庵村网络105户农户发展蓝莓产业,黄堡镇黄堡村网络62户农户发展核桃产业,使村民变股民、林权变股权、荒山变果园;鸿兴园、唐儿河、水田坪等村通过争取政策、整合资源,积极探索实施弱势贫困群体公产安置新模式,有效解决特困弱势群体住房难题,为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积累了经验。
二、政策资金整合落地存在的问题
(一)落地政策尚不明朗。一方面,虽然中央、省、市各级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但政策比较宏观,没有具体政策标准和操作办法,如在易地搬迁上,省里还没有制定具体政策细则,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建设基金、地方政府债券和长期低息贷款的资金计划还没有下达,对于每部分资金额度有多大、具体使用范围和额度没有明确界定,农户建房能不能贷款、能贷多少、怎么贷等具体政策还没有明确,客观上制约了地方具体政策的出台与落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20xx年20个重点贫困村脱贫出列。如过渡湾镇鸿兴园村建档立卡贫困对象126户、329人,其中易地搬迁1xx户,按照规划今年应实现村出列、户销号。而至今具体政策仍是天花板,许多项目无法如期推进,实现整村脱贫出列和销号很可能会落空。另一方面,落地政策与群众愿望还存在一定差距,如国家规定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但群众普遍认为建房是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大事,都想借政策机遇,一次性将房屋建设到位;再如国家要求各项政策资金重点针对20xx年至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014年已脱贫和20xx年预脱贫的贫困人口不再享受精准扶贫相关扶持政策,这与当初宣传的“只要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即使脱贫销号了,仍然可以享受相关扶持政策”的口径不一致,极易引发新的社会矛盾,给农村社会管理带来压力;再就是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要求通过对贫困户产业项目评估后才能享受政策,但实际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将近30%的贫困户因缺智力和劳力等原因,无力发展产业项目,也就意味着无法享受扶贫小额信贷政策。
(二)规划项目对接不紧。调研中,基层反映县直各部门服务中心、参与扶贫的热情很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缺乏行之有效地统筹协调,各类规划模板和表册雪花般地飘向基层,仅贫困户档案就有21种表格,看似疏而不漏、细针密缕的设计,原本是想把所有扶贫信息尽囊其中,最终却让乡镇和村组感到应接不暇,大量时间都耗在了建档案、做规划、填表格上,无法集中精力去论证项目、核实数据,申报的项目和填报的数据缺乏真实性和操作性,与贫困群众的愿望、基层发展的实际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很多项目的申报,由于实施范围和建设内容相近,导致出现多头规划、重复立项的问题,都将给精准扶贫政策资金的对接、整合与落地带来不利影响。
(三)源头整合力度欠缺。我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多、精准扶贫任务重,现有政策资金不能满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需求,仅易地搬迁一项,概算投资29.4亿元,虽然对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政策性贷款进行了明确,但是群众自筹、部门整合资金占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左右,自筹整合资金是否有保障,还需论证,资金筹措的难度和整合的任务还很艰巨。县政府虽然出台了《xx县关于建立资金整合机制实施精准扶贫的意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资金使用范围仍受多种因素制约,资金整合的路径还不清晰、阻力仍然很大。
(四)监管机制不够完善。调研座谈中,基层反映在扶贫资金的监督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项目申报把关不严。少数项目规划由于缺乏科学论证,无法实施,造成资金长期滞留,影响了扶贫资金整体效益。二是资金监管存在漏洞。少数乡镇在扶贫资金使用过程中,擅自调整项目建设计划与任务、改变项目资金用途,少数农村专业合作社不发展产业项目,变相套取政策资金,导致资金用途发生错位。三是报账体制需要完善。扶贫资金报账流程过于复杂机械,需要大量佐证材料,但因扶贫项目实施地点大多在乡村,由乡镇政府负责监管,并在乡镇财政所报账,县级财政部门对工程项目原始单据难以审核,很难体现项目资金使用的真实性。
三、对策与建议
(一)要开展政策大研讨,尽快完善落地政策体系。建议由精准扶贫作战指挥部统筹,组织财政、发改、扶贫、涉农和金融等部门力量,组建专班,认真对照中央、省、市政策,结合基层组织和干部群众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深入开展落地政策大研讨和再论证,提出切合xx实际的整合落地办法,科学修订和完善易地搬迁、金融扶贫、医疗救助、教育扶贫、产业发展、政策兜底、就业创业、基础设施等具体落地政策和操作方案,确保制定出台的具体落地政策既符合顶层设计的硬性规定,又符合基层干部群众的愿望。
(二)要实施项目大统筹,坚持精准扶贫规划管总。县八项重点工程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牵头管总作用,对精准扶贫规划项目进行大统筹,组织专班人员对贫困村建设与发展项目需求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摸底,列出“项目清单”,采取“群众建议、村级摸底、上下结合、集中论证、逐个甄别”的办法,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总体规划项目,研究制定本部门、本行业精准扶贫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做到责任单位、时间节点、目标进度、资金分配“四个明确”,确保规划项目与贫困村、贫困户需求无缝对接,真正实现整合效益最大化,避免出现扶贫项目交叉立项、重复建设的现象。
(三)要实行源头大整合,充分发挥资源聚合效益。要实施扶贫资金大整合,实行县级扶贫资金总统筹,建立扶贫开发专项基金、产业扶贫信贷基金和农产品深加工风险共担基金,撬动金融、保险社会资本参与脱贫攻坚,真正做到“多条管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出水”,充分发挥政策资金的聚集裂变效益。要实施社会力量大整合,健全村企对接机制,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参与扶贫开发,打造产业示范基地,形成“长流水、不断线”的扶贫功效。要实施培训资源大整合,系统实施技能培训、能人培养、“雨露计划”,实现“培训一人、脱贫一家、带动一片”的目标。要实施产业培育大整合,鼓励发展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目标,促进贫困户稳定脱贫致富。
(四)要跟踪开展大督查,提供政策资金落地保障。要不断完善领导包点、牵头督导、部门会商、考核考评等制度保障机制,形成压力层层传导、责任重重压紧、动力次第迸发的格局。要强化乡镇和村组主体责任,坚持用项目说话、用行动说话、用效果说话。要强化各部门在政策资金整合中的主体责任,营造同频共振、合力攻坚的氛围,促进各项政策平稳落地。要组建强有力的督查专班,定期开展大督办、大检查,对于争取对接不主动、整合态度不积极的单位,要实行跟踪问责,保持高位推进精准扶贫的强劲态势。要建立健全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监察审计等监管机制,规范资金运行,严格项目管理,强化绩效评价,确保各项扶贫政策资金规范、安全、有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