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题解题心得体会第2页
各个信息点;最后淘金,联系比较各个信息点,选出最佳信息点。而整合是由繁到简,有目的有步骤地合并、塑造的过程,如同炼“金”:先淘金,有针对性地对文中信息进行取舍;再归类,区分“重复性信息”和“差别性信息”,再提取,把“重复性信息”整合为一个信息;再合并,把“差别性信息”整合为一类信息;最后成器,把提取合并的信息整理排列,按题目要求组织成文。请看20xx年福建卷第14题:
作者“喜欢用日历”的原因有哪些?(3分)
本题的考点就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级。此题不难,答案要点在文中都有迹可寻。第一点在第二段,“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边的‘明天’的未知,喜欢它隐含着一种希望”。“我喜欢”就是提示词。注意,此题紧密联系上一题。第二点,第三段作者感叹到“我们便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日历在提醒作者只争朝夕。第三点,由唐山大地震深切感受到日历是生命忠实的记录,从而促使作者“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我们要用情感、忠诚、爱心、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月历”。这一点是最重要的意义。参考答案:(1)日历让作者感受到明天的希望;(2)日历让作者思考如何珍惜时间;(3)日历让作者感知到生命的意义。
关于“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结本文来源:文秘网http://www.wenmi114.com构是思路的具体展现,思路决定着结构的具体形式。我们要了解基本思维程序:化面为点,连点成线,切线为段。
首先要把握文体特点。像散文,记叙性散文有纵式结构(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事情的过程、感情的变化为线索来谋篇)、横式结构(按材料的性质来谋篇)、纵横交错式结构(时空交错),抒情性散文多以感情为突破口表现。像议论文,按论证进程有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按篇章结构有并列、对照、层进、总分诸式。像小说常常由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几个部分组成。其次要注意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文章的线索(人、物、感情、时空等),标志性的词句(关联词、概括语、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等)之类的。
此考点多有规律可寻,命题者似乎总是回避它。所以不举例说明。
关于“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梳理清楚文章的层次,进而弄清各层内容服务于怎样的中心。可以抓重要语句,抓重要词语,抓结构分析。
请看20xx年北京卷第20题:
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龄。你认为他在二十岁以后和三十岁以后对母爱各有怎样的体会?(4分)
本题的考点就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c级。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龄,分别是“十岁那年”、“二十岁”、“三十岁时”,不难看出,作者想表达自己的人生经历与不同时期对母爱的体会。题目要求回答后两个时期的体会,我们要对内容进行组织:①二十岁以后,作者双腿残废,母亲为了给他治病和帮助他学习写作而努力不懈,直至因过度操劳而早逝,这使他体会到母亲的执着与无私。②三十岁以后,作者在创作上接连获得成功,他感念没有母亲就没有自己的现在,痛定思痛,更体会到母亲的深厚与恒久。
关于“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要辨清文章体裁,注意带有明显思想倾向的语句,注意写作背景,还要联系作者自身特点。
此考点是“分析概括”,层级较后面的“评价”低,容后一并例说。
关于“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这是针对文章信息进行演绎推理、联想发挥的发散思维过程,包括:1、根据前因推究可能产生的后果,或根据后果推究可能产生的前因;2、根据一般规律推究个别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或汇总众多个别现象,推究出其中的一般性规律;3、根据某一信息整合与其相似、相关、相反的其他信息,进行否定、肯定、可能性判断;4、根据现有信息设想出尚未出现的某些信息,进行验证、修改和增删。
这是命题者亲睐的一个亮点,具有较高的开放性,与“新课标”接轨,对考生的思维品质要求高。考生要特别关注。当然,为了评判试卷的客观性,命题者还是“想说爱‘她’不容易”。
关于“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要明白,人、物、生活图景都是形象,而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意味着通过什么手法刻画了什么形象,此形象有什么特殊意义等。对语言的鉴赏正常程序是先整体感悟,再局部玩味。至于表达技巧,其内涵相当丰富。诸如表达方式(五种表达方式的运用,叙述人称的选择,叙述顺序的安排,白描、心理、细节、景物各种描写及其作用)、选材剪裁(材料和中心的关系,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表现手法(是否运用了联想和想象、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手法)、结构安排(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密、完整匀称,是否烘托铺垫、前后照应,是否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等都在此列。
请看20xx年福建卷第16题:
请你从取材和语言两方面,对本文做简要赏析。(6分)
本题的考点就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级。此文是“小中见大”,以日常生活材料为题。这样深入浅出阐述人生价值观更接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以大地震为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果选择政治性大题材会让读者反感。与选材相适应的是语言朴素平和,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后一点谈语言似乎让学生困惑,对学生来说,华丽生动的语言更有内容可写。参考答案:(1)取材方面:文章取材于人们生活中“用日历”这样熟悉的小事,却从中揭示出生命的意义,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2)语言方面:①寓丰富的感情于平实的语言中。本文的语言是平实的,却蕴含着作者对日历、对生命的真挚感情,读来令人感到亲切面有意味。②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关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文章的思想内容”指文章中通过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所揭示出来的中心和主题,还包含文章的写作时代和文章材料的时代背景、作者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文章中人物事件的社会意义。“作者的观点态度”指文章中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基调,对某些事物的看法和观点。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通常指能够概括分析文章描写的事物,阐述论证的观点,介绍说明的道理以及作者表达的感情。“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通常指能够对作者的观点作出中肯适当的评述,判断其正误,分析其意义,有时还要谈自己的体会与认识,要融进自己对人生、社会某一方面的感悟。
具体解答时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还要顾及全篇,最大限度地调动个人的经验(生活经验、阅读经验等),尽量做到全面、深刻,辨证,有理有据,具体、充分、有深度。
这个考点在当今命题时往往以多选题的形式出现。如20xx年山东卷第21题:21.下列对这篇散文(指《溯源》一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的两句古诗“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因为两者表达的主旨是相同的。
b文章第3自然段以设问和反问在文意的递进中完成了过渡,结尾又以发问的方式收束,使文章意味深长。
c文章内容丰富,线索分明,结尾表达了作者对失落文化根源的隐忧。
d文章情景并茂,以小见大,细节丰盈、精当,成功的营造出了浓郁的文化认同感。
e文章第8自然段说“……就是无法体验什么是满足与宁静”,是说“他”虽不乏物质上的丰盈,事业上的成绩,但因再也无法回到童年,所以体验不到满足与宁静。
这道题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了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能力兼及对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a项脱离语境进行架空分析。两句古诗所表达的主旨有别:本文里的“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是说胡马、越鸟和鲑鱼一样,都有“生命本能的根源感”;而陶诗“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表达了作者厌恶黑暗的官场,亲近大自然,向往自由生活的热望。e项属于断章取义。“无法体验什么是满足与宁静”是说“他”尽管物质丰盈,事业成功,但这些都不能激起“他”的文化认同感,“他”的精神世界是空虚和躁乱的。所以当选ae两项。c项的“结尾表达了作者对失落文化根源的隐忧”是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正确表达。
又如20xx年北京卷第18题: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儿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母亲却说她小时候作文写得还要好。她这样说是为了激励孩子成为作家。
b.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
c.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
d.在质朴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与工作显然比文章,比获奖更重要。
e.“悲伤也成享受”,是说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
本题考查的也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级。a项说法错误,因为从下面的文字我们知道,母亲说这话时还没有发现“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这在设题的技巧上是“打时间差”。c项母亲以为“是个好兆头”既是为合欢树高兴也是对生活特别是对“我”充满了新的信心,并不是暗示“母亲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所以应该选择ac两项。
概而言之,只要我们洞悉了考哪些知识点,怎么考这个知识点,我们又如何对付它,养成良好的现代文阅读的思维习惯,啃下现代文阅读这个“硬骨头”并非“镜中花”、“水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