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科学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七矿地处镇,是省唯一的一家国有煤矿,也是江南唯一的千米深井,核定生产能力19万吨/年,实际产量保持在13万吨/年左右,在册职工835名。党的十七大以来,七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省委“两创”总战略,推进企业科学发展,使得矿井发展思路清晰明确,生产经营屡创佳绩,安全生产态势平稳,职工收入稳步提高,矿区社会和谐稳定。尤其是近两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通过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和技术改造,七矿正逐步建设成为一个设备先进、管理创新、效益颇佳的新型煤矿企业。
一、调整生产布局,拓展矿井发展空间
地处江南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七矿,是一个有着30多年开采历史的老煤炭企业,随着开采年限的延长,矿井不断向深部和两翼延伸,资源赋存条件越来越复杂,开采难度越来越大,现有的开拓储量还满足不了矿井三年的开采量,生产后劲严重不足,生产能力面临着迅速萎缩的局面。七矿能不能发展?怎样发展?成为摆在七矿全体干部职工面前的首要问题。面对矿井生存发展的现状,七矿党政班子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理论,按照省委“两创”总战略的要求,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发展共识,积极探索矿井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确立了“确保安全,维护稳定,持续发展,提高效益”的发展新思路。按照这一思路,他们认真分析研究矿井煤炭储量分布和赋存情况,作出了调整矿井总体生产布局的决定。一是积极探索深部开采技术,突破南延和北延采区开拓限制;二是努力完善生产系统,积极寻找北冀采区的发展空间;三是加强技术研究,积极做好中央采区、南副采区、南二延深采区的扩边找煤工作。经过艰网苦细致的工作,矿井开采总体布局得到合理调整,拓展了开采空间,增加了可采储量,从而延长了矿井寿命,确保了生产能力,为矿井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整改安全隐患,巩固矿井发展基础
煤矿生产,安全为天。七矿采深大、地压高、构造复杂,曾是一个安全隐患较多的矿井。经过30多年的开采,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井下安全生产系统没能得到及时调整,井下电气设备、设施老化;安全出口、安全监控设施不符合新的安全规范,矿井达不到继续延深和开拓的基本条件。上述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严重制约着矿井的安全生产,如不及时解决,矿井必将面临闭坑的局面。面对矿井的生存危机,七矿干部职工坚定地选择了加快安全隐患整改,保持矿井持续发展之路。9月,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集团公司的直接领导下,投入5689万元资金,对七矿进行全面的安全隐患整改。通过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有序推进,到5月止,七矿安全出口改造等19项安全隐患整改全部完成,完善了矿井的安全生产系统,提升了设备的安全保障程度,安全生产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在此基础上,七矿借力抓好矿井技术改造,完善各采区生产布置,优化开采的基本条件。历时近年的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和技术改造,有力地巩固了矿井安全生产的基础。为矿井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三、积极应对挑战,确保矿井经营效益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七矿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受到极大冲击,煤炭销售市场急剧萎缩,销售价格直线下降。同时,由于矿井采深大,生产环节多,生产成本较高,企业经营处于十分困难的局面。面对内、外部不利因素的双重影响,七矿干部没有退缩,而是以强烈的开拓进取精神,努力克时艰、保增长,确保生产经营效益。
一是外抓销售,积极拓展营销市场。针对煤炭市场出现的新情况,他们积极调整煤炭销售策略,在提高和改善销售服务,努力稳定老客户的同时,增强营销力量,开辟新的销售市场,并采取多销有奖等促销办法,充分调动经销商的积极性。通过有力的营销措施,使块煤销售格局有了很大改变,产品销售半径由原来的不足50公里扩大到200公里以上,煤炭销售市场逐步趋稳。
二是内抓管理,严格控制生产成本。为加强生产技术管理,七矿定期召开生产技术分析会,根据采掘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生产组织,落实科学、合理、有效的生产工艺,努力降低无效工程。在材料消耗管理上,根据作业实际,重新制定考核办法,把材料节超与每个职工的绩效挂钩,并每月兑现,此举有力地提高了职工的材料节约意识,材料成本同比下降30%以上。同时,严格执行材料采购公开竞价制度,努力降低材料采购成本;从严压缩非生产性开支。一系列从严从紧的管理措施,既树立了干部职工艰苦奋斗、过紧日子的思想,也保证了矿井生产经营的平稳运行和经济效益的稳定。从至三年间,矿井创利分别达到852.33万元、1326.01万元和1202.75万元。
四、依靠科技进步,攻克矿井发展难关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煤炭开采、安全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七矿干部职工自觉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攻克了矿井发展的一个个难关。围绕深网井复杂地质条件下煤层开采的安全技术难题,七矿成立了专门的技术创新攻关小组,采取自主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