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创新模式探索第2页
结合, 探索走一条政府改革和政治参与相融合的治理之路。在政府发展的战略理念上, 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五个重庆”(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的新发展理念和战略决策。在具体行动中,重庆市委市政府将“五个重庆”细化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政府行为, 将民生的改善和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作为实现“五个重庆”的注脚和检验标准,让市民真正享受到城市发展的成果,让市民生活在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之中, 提高广大市民群众的幸福感指数。 与此同时,为了加强社会管理,改善百姓民生,重庆将“打黑除恶”、“公租房建设”、“植树造林”、“两翼增收”等写入了“民生十条”作为具体政府行动指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地提升社会管理能力, 创新了以民生为核心的社会管理模式。
社会管理从来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 它与政府改革息息相关。我们要通过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做好公共服务为社会管理创新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重庆以“大部制”改革为政府职能转变的突破口,积极建立一个亲民众、亲市场的服务型和民生型政府。从根本上讲,重庆市对“大部制”的需求和认同,缘于“大部制”本来就是对社会公共服务需求急剧增长和民生需求呼声日益高涨的一种政府回应。 重庆市的大部制改革将政府职能的转变置于核心位置, 将职能的统合与部门的压缩有机结合在一起, 使大部制改革与社会管理职能的实现相挂钩, 与百姓民生的改善相协调。 例如,20xx年8月8日,重庆市农委挂牌成立。 市农委由原农业局、农机局、农办与农综办合并而成,形成“大农业”。 经过此次调整,市直属机构减少1个,直属局事业机构减少1个,而处级内设机构减少了16个。 此举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大农业” 的实现是重庆积极构建服务型政府以满足民众和市场的需求, 是实现政府职能方式转变的题中之义;另一方面,“大农业”的实现也是重庆市政府致力于“两翼增收”政策落实的必然选择,是政府为弥合城乡差距走向城乡一体,实现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城乡社会管理科学化的一次“自我式革命”。
三、以多方参与为补充,鼓励社会参与,构建多元社会管理新格局
政府改革和社会组织的发育是我国社会转型的主导因素,两者都诱发于市场发展的逻辑之中,并彼此互为要因。 社会组织的发育和公众参与度的提升将有效地承接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 从而构建一个多方参与多元化的社会管理格局。 构建多元化主体之间相互合作的社会管理格局, 并探索出一套这种管理格局的实现机制, 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重庆市积极培育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并利用非政府组织的影响力来整合和统筹社会资源, 积极构建多元化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重庆市委市政府积极发挥工会、 共青团和妇联在社会管理上的传统优势作用, 并重点筹划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 “两新”组织建设和社会中介组织建设,有效健全公民的参与路径和意见表达机制, 形成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和各主体之间行动协调化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就工会组织而言,各级工会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切实保障广大农民工的民主合法权益, 维护城乡职工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民主权利,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组织来教育广大农民工增强权利意识, 积极探索农民工维权新模式,切实服务好、维护好广大农民工群体权利,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工会的神圣职责,实现城乡职工均衡、持续、协调发展。与此同时,各级工会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和教育农民工,用先进的文化和技能武装农民工,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对农民工的亲切关怀, 宣传农民工先进模范事迹,提高农民工的思想政治觉悟。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xx年10月28日[2] 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n].重庆日报.
20xx年6月27日[3]20万机关干部“大下访”[n]. 重庆日报.20xx年11月19日作者:本刊编辑部责任编辑:惺 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