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互助担保合作社经验交流材料
县农行在服务“三农”过程中,为了解决农户贷款难、抵押难、担保难的问题,在全国首创了农户贷款互助担保合作社模式。合作社以村为单位,农民自发组成,建立担保基金,公司化运作。合作社不以赢利为目的,通过与农行合作,为社内成员提供担保,使农户快速获得免抵押贷款,农行也实现了批发办理小额农贷业务,解决了机构和人手不够的难题,控制了风险,提高了综合效益,实现了小额农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急农民之所急积极探索实践
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县农行是一个农村大行,大客户、大项目相对较少。全行11个网点全部为乡镇农村网点,这些网点以前基本上以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主,资产业务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由于资产业务的停滞,农村网点的竞争力也在下降。在这种状况下,通过对十个村抽样调查后,得出的结论为30%的农户有贷款需求,依照这一比例,全县有30万农户,有9万农户有贷款需求,贷款总需求近40亿元,这说明农村市场广阔。后,该行按照总行提出的“服务到位、风险可控、发展可持续”的原则,发展农户贷款业务。在推进过程中,先后采用了多户联保、信用等方式,也学习过“五老”推荐、村委会推荐、共青团+农户等方式,但是在继续加大农户贷款投入的同时,也越来越感觉到了困难在加大,这种困难来源于管理和风险防控的难度,按照上级行的规定,如果农户贷款不良率超过2%,小额农贷业务就会被叫停。但事实上农户贷款点多面广,目前每个网点平均发放贷款超过了300户,对这些农户管理已是力不从心,另一方面,由于农行人员少,信息不对称,对每个农户进行调查,放贷效率也不高,防控风险也更困难。从理论上讲,小额农贷的批量放款和管理是世界各国寻求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小额农贷不通过批量处理,就很难解决收益覆盖成本、风险防控和业务发展难持续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进行新模式的积极探索。
帮农民之所帮创新担保模式
现代农业的发展,说到底还是要靠农户,根无基不立,没有农户的生产种植,任何产业链条都不可能做成功。作为农行,服务“三农”在农村说到底还是要服务农户,没有农户的发展,就没有农村产业的发展和新农村的发展。农户在生产经营中的金融需求很强烈,但是存在贷款难、存款难、取款难、汇款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是必须面临的问题。在破解农户贷款难的问题上,积极探索了农户贷款互助担保合作社设立、运作、控险、合作的四种模式,共同构筑起农户贷款互助担保合作社的整体框架,最终形成了现在小额农贷“批量管理”的模式。其主要特点是以合作社为纽带,以社员为对象,以产业为基础,实行互助担保。主要特色为:
科学严谨的设立理念农户贷款互助担保合作社坚持四个原则运作,即坚持政府引导、有限介入、商业运作、自负盈亏的原则。其中商业运作是,指在农户入社入股自愿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原则进行运作。包括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吸收股份。农户加入合作社时,入股5000元,用于建立担保基金。成员有贷款需求时,农行按照成员入股的金额最高放大10倍给予贷款支持;二是市场经营。担保合作社的主要经营收入为担保费和股金利息收入,农行让利于农户,对农户贷款实行利率优惠,农户在贷款时,按照不超过贷款额度的1%向合作社缴纳担保费。合作社的收入分为两个用途,其中不高于60%用于合作社的日常开支和维权费用,包括对工作人员的酬劳支付,其余用于增加担保基金、冲抵担保发生的经营亏损、代偿支出和弥补担保呆账损失,确保农户贷款互助担保合作社正常运行。
新颖高效的运行模式农户贷款互助担保合作社的最大创新就是把担保公司和社员联保模式组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担保体系和担保模式。该模式吸取了担保公司的正规化经营方法、运作体系、管理措施,同时又兼备了社员联保的连带偿还责任。一是三个制度奠定基础。制订了章程、担保管理办法和财务管理制度,对社员加入的条件、社员的义务和权利进行了明确,同时进一步细化了担保流程,让流程更加清晰,操作更加规范,确保了担保合作社的可持续运转;二是三个流程提高效率。在入社流程上,按照成员申请、联保小组民主投票推荐、合作社理事会议民主投票决定、理事长审批的流程进行操作;在担保流程上,按照成员申请、联保小组民主投票推荐、合作社理事会议民主投票审批、向农行提供担保函(附名单)、农户借款合同逐户盖章担保的流程操作;在贷款流程上,按照成员申请、受理调查(担保函、总行农户贷款制式三张表)、上报审批、签订农户贷款合同(合作社逐户盖章担保)、贷款发放的流程操作。三是三个账户强化管理。设立担保基金账户,成员入股的股金全部存入担保基金专户,主要用途是在补偿担保基金账户不足以偿还逾期贷款垫付农行贷款;设立补偿担保基金账户。担保合作社按照社员贷款金额的1%至2%收取担保费,其中的40%存于补偿担保基金账户,用于偿还社员的逾期贷款;设立费用管理专户。在财务制度中规定将担保费的60%存入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