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促进中学政治课教学之探讨
灵活运用研究性学习促进中学政治课教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具有使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主动探索、发现和创新知识等基本特征。此学习方式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化。如何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到中学政治学科教学实践中去,去深化政治课程改革,笔者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政治学科教学实践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弥补目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不足的要求。强烈的时代性是思想政治课程最大的特点,它要求教材应紧跟时代发展的要求及时而迅速地传递时代发展的信息,而教材一旦形成往往具有固定性和延续性,因而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再者,中学思想政治课理论性比较强,内容相对枯燥,和学生鲜活的现实生活距离比较远,导致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不大。而研究性学习是信息素养教育非常好的载体,它以学生做课题为主线,将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等各种信息手段融为一体。一方面,它丰富了信息的来源,从课堂内到课堂外、校外的整个社会中,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将学生置于广阔的信息海洋,让他们逐步学会自由驰聘。另一方面,它让学生接触到各种信息资源。通过课程的调查、实验和研究,学生的信息渠道从教科书、课堂的单一渠道变为多途径的多样化的信息渠道。
2、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要求。可以讲目前思想政治课程只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课程只是特定的知识载体,教师和学生无权更动课程,也无须思考课程问题,教师的任务就是按计划教学,学生的任务就是被动的学习。课程和教学成为两个彼此分享的领域,两者机械地、单向地、线性地发生关系,师生的生命力、主体性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新的政治课程应该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学科走向学生。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学生与教师应共同参与课程开发,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机械地融为一体,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从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看,它恰恰符合了新课程的这一要求。研究性学习具有实践性,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挖掘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它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它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它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的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研究性学习具有生成性,它注重活动前的精心设计,更注重发挥教育机智,捕捉活动展开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价值。再者,指导学生课题探究过程,对教师而言也是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对课程改革进行探索的过程。在课题研究中,学生发现的问题很多情况下也是教师在学习、思考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能查到的资料学生也能查到,甚至比教师查到的更多,因此,教师必须放下架子,和学生一起探讨,真正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促进师生共同探讨对新课程的开发。
二、政治学科教学实践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1、改革学习方式,促进师生互动
改革学习方式,主要指改革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改造和培养学生思维结构与能力为中心,促进师生互动。有的课,我采取首先给学生提出一个教学目标,然后围绕教学目标自学课文内容,遇到有疑难的问题记到笔记本上,然后围绕本文果的教学目标自由提问,提出的问题先由学生之间互问互答,有些问题可由学生讨论,实在难以解决的,再由老师帮助解决。采用这种方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开启了学生的思维,每种层次上的学生都在这种思考、发问、求解中获得了成功的满足,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的课,我采取好学生说课的方式,即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钻研教材备课,然后到讲台上讲课。尽管学生有些知识和观点理解还比较肤浅,有待老师去补充,但毕竟是学生主体意识的参与去完成的。这样,学生的知识得到了扩展,综合驾驭教材的能力得到了加强,鼓励了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同时在这种师生角色转换的过程中也体验到了主动学习的快乐。
2、走出书本课堂 获得亲身体验
新课程要求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会认识并构建自己的知识。因此,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