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供水管理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经验材料第2页
困难职工的建档工作。基层各工会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准确了解困难职工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做到不重复、不漏记,情况准确,全面掌握困难职工情况;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完善了大病医疗有关制度。在“两节”和其他节日,系统工会组织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对困难职工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精神上鼓励,物质上资助,充分体现了党组织和集体的关爱之情;⑵、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以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文体活动激发职工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坚持举办一年一届的职工体育运动会,每年“五四”、“七一”和国庆节期间,都举办不同类型的文体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全系统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每年10月下旬,为全局干部职工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将妇女的“四期”保健列为检查的重点项目,聘请专家为女工普检,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完善措施,切实关注和改善民生
系统工会把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把职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向基层一线倾斜的原则,积极争取党委支持,努力改善全局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逐步走出了一条关注民生,关心职工,依靠职工共谋发展,让职工共享发展成果的道路。
⑴、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加大职工的劳动保护投入。筹资20余万元为全系统干部职工统一定制了防静电工作衣、工作鞋,使职工的人身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⑵、多方协调筹措资金近100万元,配备了两辆职工接送车,有效改善了基层员工的乘车环境。合理调整了沿线职工的工作时间,使岗位离县城较远的干部职工无法照顾家庭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⑶、针对基层沿线单位厂房、食堂漏水严重,办公场地及职工宿舍不同程度破损等问题,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逐步修缮,在夏季就为基层单位备足了冬季用炭,同时对供热实施进行了更新及维护,供暖质量较历年有了较大的提高,为基层各单位修建了浴室,配备了高标准的洗浴设施,努力为基层沿线职工营造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⑷、按照县委实施“三城同创”的具体要求,为进一步强化水源地安全卫生工作力度,本着节俭、美观、卫生的原则,对机关及基层单位的整体环境进行了全面治理,治理工作中坚持厉行节约,修旧利废的原则,尽量利用现有资源,整体环境面貌一新,绿化面积达到了60%以上,大大提升了对外形象,基本实现了净化、亮化、绿化、美化的目标。
三、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的几点启示
1、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是企业加强管理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劳动关系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企业和个人联系的纽带,也是双方利益得以保障和实现的基础。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劳动者就业是与社会相联系、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而劳动关系状况决定了就业的质量和个人发展的空间。所以,从各方面来讲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才能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2、发挥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将民主管理纳入企业管理范畴。工会组织要深入研究职工的所想所思,调节好职工民主管理制度,真正成为联系职工的桥梁,注重把“情感维权”融合于企业发展之中,坚持与完善职工代表大会,落实企业平等协商的集体劳动合同制度,并以此为基点,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作为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原则,保证职工依法行使民主管理权、知情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培育职工忠诚企业的理念,增强职工对企业的感情,激发其强烈的归属感。
3、加大协调劳动关系的力度,营造企业团结和谐的发展局面。一要做到超前参与的原则,积极建立劳动关系预警机制。摸清职工的思想动态,重视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配合党政把企业矛盾化解于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二要重视预防为主、加强监督和检查。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职工代表对企业的劳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安全生产劳动保护规章制度落实情况,集体合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督促,排除各类隐患,保护职工的身心健康,保证集体合同的持续履约和兑现。
4、充分发挥工会组织送温暖、定向帮扶、定向解困的作用。企业工会要根据不同帮扶的对象,建立多层次的帮扶长效机制。(1)建立和完善以“送温暖”工程为核心,突出帮困扶贫的生活保障机制,积极为职工排扰解难,当好困难职工的“第一知情人,第一责任人,第一报告人”;(2)、建立职工困难户档案、成立“企业职工困难补助基金会”、以及开展“结对子、一帮一”送温暖行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实际问题;(3)、建立完善的协调和服务功能,及时掌握信息,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公益援助和志愿者活动,弘扬社会美德,形成长效的帮扶机制,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5、选准活动内容的载体、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以实际性贴进实效性,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架设精神桥梁。如在组织“创争”活动中,要注重挖掘职工个人的潜能,使人人争当智能型职工,在生产经营上有所创新。通过开展各项有益活动,满足广大职工的各种精神需求,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确立“强企报国、造福职工”的思想观念和敬业精神,激发职工参与企业各项活动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