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生命德育教育经验交流第2页
与实施,让教师更新德育观念,学会从生命教育的高度看待德育,看待学生,看待自己,提高组织设计生命德育活动和生命价值引领的能力。二、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学校生命德育的实施
为了践行生命德育理念,实现生命德育的系列目标,我们必须高瞻远瞩,长远谋划。我们必须找寻抓手,寻求突破。通过深入分析学校的办学历史和现状,考察影响学校发展的社会资源,我们认为,德育活动课程化建设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1、规划与提炼,描绘学校生命德育活动课程化的发展蓝图
(1)着眼未来,统筹规划。学校坚持以校为本,实事求是原则,在认真梳理德育资源的基础上,深入调研,多方取经,制订了《构建生命德育体系,打造有生命力的学校德育——堰桥中学德育发展五年规划》。从“背景分析,对生命德育和德育活动课程化的认识,国内外研究和趋势分析,指导思想和发展总目标,生命德育活动课程化建设的操作模式,管理与评价”六个方面,对“生命德育活动课程的校本实践”进行科学规划,并经学校八届九次教代会通过,成为学校近几年德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年10月,学校成功举办“生命德育工程启动仪式”,11月成功承办“全国中小学班集体建设高层论坛”观摩现场会。
(2)提炼升华,提高品位。在省十五规划课题《以增强耐挫力为突破口,优化普通中学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及市*课题《中学生道德成长档案的编制和实施研究》成功结题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新课题,成功申报了省教育学会的“十二五”规划课题《生命教育理念下的班集体建设研究》,同时参加了北师大生命教育研究中心课题《新形势下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学校成为北师大生命教育研究中心课题研究实验学校,探索生命德育活动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让科研提升德育内涵。通过课题研究,保证德育品牌后续发展。**年11月,学校成功承办**市“十二五”中学德育特色研讨会,全方位展示学校生命德育品牌建设的成效。
(3)学习借鉴,优化方法。为了进一步明晰学校德育特色发展的思路、步骤和方法,学校先后组织人员到东北育才中学等取经,不断提升生命德育活动课程化建设研究和实施的品位。邀请华师大教授和**市教科所专家来校作指导,思考如何提升德育的内涵和品位,如何着眼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如何着眼于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为提升学生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奠基;如何着眼于学生活动中实践体验,为营造健康和谐生命环境奠基;如何有效给予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
2、整合与优化,构建生命德育课程的科学体系和实施方案
在“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原则的指导下,从学生内心需求出发,按课程要求,我们建构了“以学生生命发展为本”的德育活动体系。以“尊重学生主体意识,注重学生体验感悟,创设有利学生体验感悟的活动形式”为研究内容,逐步形成活动目标多元化,活动内容系列化,活动途径多样化的生命德育课程体系。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感受、体验、内化、升华,使道德发展成为自然、愉快的一个过程,让学生开发生命潜能,创造生命奇迹。
从生命德育的目标出发,整合专题教育内容,建构校园生活课程体系。包括基础文明课程、身心和谐课程、校园人文课程三大中心内容。分学段,分时段,有计划,有侧重地实施教育;按生命教育目标要求,整合研究型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建构社会实践课程体系。包括重大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和走进社会大课堂活动课程,爱心志愿者课程。六个年级按年度和教育侧重点编排成内容纵向衔接,要求横向沟通的课程体系。
按课程要求精心设计生命德育活动方案,明确教育目的、内容、方法、实施过程和评价保障措施。要求包括课程目标、活动方案、拓展教材、活动记录、感悟体会、活动评价六大块内容。做到目标多元整合,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融知、情、意、行为一体,使学生丰富人生经历,获得生命体验,弘扬生命个性,拥有健康人生。
3、多元与交融,探索生命德育活动课程化的实施策略
(1)落实一个核心理念。德育活动课程体系的构建,满足学生的生命发展之需,落实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理念。学校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自主、健康发展的文化场,突出“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注重学生的体验内化,通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在校园人文环境中的体验,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素养品位。
(2)两种课程有机渗透。学校将德育与学科教学、专题教育与日常管理、重点活动实践体悟与平时习惯培养相结合。在思品、历史、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课这些显性课程中进行生命教育课程渗透。在语文、音乐、美术、主题班会等隐形课程中有机融合,进行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
(3)三项板块专题教育。一是认识和珍爱生命专题:生命与健康(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军训教育、体育节)、生命与安全(安全法制教育、禁毒防艾教育、自救自护、逃生演练等生存技能提升教育);二是关注和关爱生命成长专题:生命与成长(感恩教育、养成教育、抗挫折教育、榜样教育、艺术节、文明礼仪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生命与价值(诚勤校训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自律自主教育、道德成长档案的评价研究);三是创造生命意义和价值专题:主要是生命与关怀(人生观教育、环境教育、红十字活动、爱心教育、青年志愿者活动)。
(4)四类社团活动跟进。本着“更加规范、更高质量、更具特色”的目标,在校本课程实施的基础上,对原有的校本课程进行统筹规划,并借鉴名校丰富的校本课程实施经验,着力开发和实施四类十八门社团活动。一是科学素养类(地理待解之迷、航模、爱上PS、布艺DIY、数学史、生活与化学);二是人文素养类(国际时事热点、大国历史、吴地文化史与堰中百年史、影视欣赏、主持与朗诵);三是身心健康类(五星棋艺社、团体心理辅导、社交礼仪);四是生活技能类(十字绣与编织、摄影、插花与花卉栽培)。从学生和教师的情况调研,制定《课程开发指南》、《选课指导书》,组建校本课程“走班制”模式,加强过程管理,开展总结评价和展示活动等方面进行操作,整体实施情况良好。
生命德育体系的建构,德育品牌的打造必然将成为实现学校办学理念的重要途径。
三.品牌塑造、文化构建——充实生命德育品牌发展的内容
品牌是一种口碑,一种品位,一种影响,更是一种科学管理。“品”是品格、品质、品位等内隐的物质,“牌”不过是一种外显的媒介物,它只有与内涵相匹配才是真正的品牌。品牌建设必须注重品质保证,它始于品格、继成品质、终成品位。品质是学校的内涵,品位更是学校的灵魂,可以使学校充满生命的张力。
学校在完成基础调研、品牌定位、战略设计几个环节以后,品牌塑造必然成为下一步着重打造的工作。因为,品牌创建须经历一个长期、稳定的,执着的追求打造过程,需要形成浓厚的文化底蕴,需要长期培育。要多一点耐心期待,多一点渐进式、渐变式的累积。学校的各个阶段和各项工作都要体现品牌意识,学校各种办学行为都要指向品牌发展。
品牌塑造包括形象、行为设计与建设,品牌培育(规划、实践、拓展、管理),品牌推广,品牌整合与提升,品牌维护、监测与创新。品牌塑造必须在历史层面、现实层面和未来层面寻找独特的文化生长点,拥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品牌价值。在长期经营中追求卓越,要有独特的故事,独到的做法。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量,体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文化特色。
品牌塑造常依托校本课程的系列化实践,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它是品牌发展的重要标志。课程是文化的载体,也是育人价值取向的直接表现。学校重视构建与倡导的文化相符的课程体系,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课程化让品牌创建成为学校发展的强劲动力。在总结多年来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编撰了生命德育校本教材《社会实践活动指南》,使德育活动更规范、更富实效。
学校还编撰了生命德育校本教材《学习力行弟子规》,借助传统国学经典帮助学生确立基本的道德行为准则,提升师生文明素养,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基。学校深入开展了千人诵读《弟子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感恩的心》手语操表演等活动。经过宣传学习、理解感悟、实践提升等三个阶段,探索出传承经典与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掀起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
学校教育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发展与幸福,关注人性的完善,生命意义的提升,让每一个生命通过教育绽放光彩。开展每月之星评比,强化身边的榜样作用。引导全体学生寻找自身潜能,挖掘自身潜力;引导广大教师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每月各年级都评选出学习之星、进步之星、才艺之星、勤奋之星、文明之星、智慧之星等,并在升旗仪式上颁发证书。许多学生以这一个月中的出色表现登上了光荣榜,感受到了荣誉的激励作用。也让更多的学生充满了向往之情,在校园中营造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生命德育品牌宣传社区行融学校、家庭、社区为一体。学校与施教区六个社区签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合作协议》,以我校生命德育教育实践为宗旨,开展党员教师进社区、主题教育进社区、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进社区、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组织和引导党员、青年教师和学校社团组织走向社会,走进社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更好地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体系,更好促进品牌成长,特色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