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构建和乐校园
以人为本 构建和乐校园--毛安中学 吴金泉(教科室副主任)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什么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党和国家的奠基工程——学校教育更应该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乐校园”的发展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为时代培养和造就出自主创新人才。
教育改革30年,在改革中我县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教育教学硬件设施较30年前有了天壤之别;学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更进一步提高;师资力量、师资水平更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实施了由“应试教育” 全面向“素质教育”转轨;实行了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的四制改革;建立了为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校本培训的长效机制。我县教育发展迈入了快车道。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例如:办学条件的改善没能紧跟社会的快速发展速度;学生的家庭生活、居住等条件远比学校好,使学生一时不能很好的适应学校环境;城乡教师配置不平衡,越是城区的学校教师越超编,越偏僻的农村越缺教师;特别是教师自身发展滞后,教师队伍中有较大比例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不吻合、不同步;还有我县尚未建立起一支学习型、创新型教师队伍。等等这些,为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乐校园”的发展理念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学校教育的责任重大。教育培养出来的应该是民族的希望,祖国未来的接班人。目前,我县仍有许多学校的教师仍然使用过去的老方法如填鸭式、题海战术,还有的教师靠一味的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来提高教学质量等等。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角色,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新课程的探究者与开发者,成为教与学的设计者与创造者,成为学生发展的合作者与促进者;师生之间要构建起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关系;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法。所以,要求学校的管理始终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学校的管理始终要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而展开,营造宽松、和谐、愉快的校园环境。
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和”。 “和”的基本含义是和谐、平衡、有机结合;“乐”的基本含义是欢乐、愉快。所谓和乐的境界即是组织管理者通过和谐、平衡、有机结合的方式达成全体组织成员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的欢乐、愉快的情感体验和精神满足。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就如何引发学习兴趣,巩固学习信心这一问题时说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以说,“以人为本,构建和乐校园”是我们学校今后的发展方向。而学校管理中体现这一理念在形式上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领导与领导之间的和谐。
这是实现和乐校园的基础。学校主要领导要以宽大的胸怀,包容自己团队成员的不足,利用各自的优点,避开他们的缺点,任人为贤,给他们以人性化的关怀,让他们体会到领导的关爱。其他成员同样要从大局出发,团结合作,开诚布公,同心同德。任何一所学校,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要正视矛盾。矛盾是工作中的矛盾,不是人为的矛盾。领导之间要尽可能将矛盾化小,坦诚相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领导集体要身先士卒,以领导的表率作用,来促成教职工对领导集体角色的认同、相容和相依。要在全体教职工中树立团结向上、积极合作的形象。领导带头,群众才加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和谐。
社会的教育在学校,学校的教育在教师。小平同志讲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既是学校管理的客体,又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因此,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和谐是实现和乐校园的关键。而最根本的手段便是建立和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去管理教师,约束教师的行为。制度是管理学校的准绳,但主要还要靠领导在工作中人性化的操作。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教师从内心体会到领导对自己的真诚与贴心,工作起来也就会动心、真心。和乐的工作环境能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
教育是人类社会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学校以培养和塑造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为根本目的。因此,师生之间的和谐是实现和乐校园的最终体现。如何构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键是教师要奉献出自己的爱。爱学生是教师职业之本,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教师的天职。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说得好:“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