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荆州港航海事的思考第2页
的服务型港航海事系统,树立新一轮“水运发展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效益基础上的发展”的理念,从管理就是我管你、管理就是收费、罚款、扣船等“硬”管理向管理就是服务,管理就是质量等“软”管理转型。第一,运输管理突出结构调整。围绕发展主题,以推进民营化、公司化、标准化、规范化进程为手段,提高审批效率,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对经营者资质管理,加大对民营水运企业和个体经营业主的支持力度,开展船舶标准化研究和推广工作,促进运力结构调整。20xx年,系统共培训代理人员36人,整顿规范9家代理企业,查处15起违规代理经营行为,取缔11家非法代理经营资格;新增船舶149艘,8.2万吨,鼓励引导水运企业做大做强,走集团化,公司化发展之路,已新开业公司16家,先后组建了鸿兴、航鹏、天利等一些具有规模与实力的水运企业。截止目前,全市有从事水运的企业29家,个体经营233户,船舶修造厂7家。
第二,水上安全突出专项整治。以打击船舶超载运输的专项整治为切入点,狠抓安全薄弱环节。在重要节假日期间,对现有的“四客一危”重点船舶进行专项检验和安全检查。深化乡镇渡口达标,将渡口达标升级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为民服务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从20xx年开始四年间,全市共有134处乡镇渡口改造达标,落实“以奖代补”资金113.5万元。全市水上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已基本形成。
第三,港口管理突出规划编制。今年,市政府专门召开**港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布置会,人员、经费、资金等全部落实。《**市**港口总体规划》出台指日可待。松滋、公安、石首、监利、洪湖等地港口总体规划已大部分完成。认真实施《港口法》、《港口经营管理规定》和《港口危货管理规定》等“一法两规”,全面整顿港口经营市场,严格实施港口经营许可和危货作业资质许可。
第四,费收、财务突出规范监管。按照“三个理财,五个成本控制”原则,细化成本控制,量化预算改革,加强部门预算,确保收支平衡。改革征管方式,落实“收支两条线”,完成微机裁票,实行费收目标管理,积极推进会计电算化。操作实行政务公开、“阳光透明”。
(3)建设坚持“建、管、养”并重,突出精细管理,人与自然和谐。
港口、船闸、航道建设是我市水运建设的主体,我们在“工程建设中的主寿命周期成本理念”上进行了有力的探索与尝试,从工程的可行性研究、设计、立项到建设,突出了“成本”概念,坚持工程的“建设、管理、养护”并重,不仅控制建设成本,还要注意养护成本和管理成本,突出考虑效益的综合成本,按照“内在质量优、外观形象美、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强、文化氛围浓”的精品标准,按照“从功能性和管理方便性转向考虑社会公众、服务对象的出行安全、便捷等”和谐社会发展要求,全力打造优质精品工程、安全廉政工程和园林绿色工程。
(4)行业文明建设突出主题创新。
结合全省港航海事系统“三新”主题创新活动,深化创新内容,促进上档升级。全市系统实施了“三个战略”:一是实施品牌创建战略,沙市处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建成省交通厅“示范窗口”,全国海事系统文明执法单位,将沙市处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港航海事系统窗口创建的示范品牌;二是实施梯次创建战略,石首、洪湖处争创市级文明单位,公安、监利、**区、江陵、松滋争创县级文明单位,创建面达100%;三是实施“一处一转”战略,全面启动并推行各县市区“一处一所”示范窗口的特色创建工程,以此为基础再创建2至3个省、市级交通示范窗口,覆盖面达100%。
(5)政治、文化建设稳妥有序,注重政治生态环境的营造。
今年以来,全市系统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积极营造良性循环的政治生态环境和浓厚的“港航海事文化”的氛围。
一是市局党委和各地党支部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工作,作为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和矛盾、推动各项工作的着力点来抓。各级领导自始至终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做到带头学习和开展党性分析、带头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活动、带头征求意见、带头办好联系点、带头进行自我剖析、自我整改。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适合本单位党组织的结构特点,党员队伍现状的教育管理制度和监督考评机制,加强对党员的党性教育,提高素质。
第二,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治观为导向,坚持民主集中制,党管干部等基本原则,集思广益、广开言路,增强和促进班子执政能力。
第三,树立为民服务民本观,结合行风评议“回头看”活动,加强作风建设,确立基层满意不满意、群众赞成不赞成、船民欢迎不欢迎的工作检验标准,改进工作作风。
第四,在工作实践中,集中一切积极因素和优势力量,群策群力,克难攻坚,保持好、实现好、体现好党员群体的先进性。
这种党员先进性和公仆精神,正是港航海事政治生态环境中的核心要素。
二是结合人事制度改革,机构改革和系统推进“瘦身”计划。实现干部选拔公开、公平、透明的程序,使全市港航海事系统政治制度化建设迅速推进,其意义已超出改革,选拔干部本身。近两年,全市系统稳妥、顺利地完成了港口体制改革和水监体制改革。去年6月,市港航海事局机关在全省系统率先启动机关机构改革,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实现了“四个之最”,即:最大限度体现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制原则;最大限度将岗位竞争制、竞争选任制、竞职演讲制等为核心的新型机关改革制度和竞争原则的理论体系和操作实践的方式予以展现和验证;最大限度规范、发展了干部管理制度、内部轮岗制度、离岗退养制度和安置分流制度,从根本上为队伍精干效能开拓了渠道,激活了机制,疏通了“出口”,堵住了“入口”;最大限度地精简机构,优化了人员、明晰了职责、规范了设置、确立了建制。这次竞职演讲共39人参加,通过现场演讲、现场评分、现场确定入选人员方式,12名同志入选正科职位,9名入选副科职位,13名入选科员职位。
三是文化建设平稳推进,已开始从港航海事文化向文化港航海事转型。港航海事文化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传统资源和独具魅力的行业特质。近两年来,全市系统“文化生态”的理念已逐步形成,发挥港航海事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励、凝聚、润滑、整合作用,营造行业发展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文化工业和产业的发展明显加快,形成了“示范窗口”“文明诚信窗口”“红旗窗口”等“窗口”文化;“三个一流”、“三学四建一创”“三优一满意”等“学创”文化;向许振超、陈德华、赵家实等先进典型学习的“典型”文化和“职工创一流工作,单位创一流品牌、行业造一流环境”的“特色”文化。力求将**港航海事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项目优势、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6)系统建设上已注重到各种因素的和谐性。
在系统经济发展的同时,为职工办实事,解难忧工作也得到加强,通过组织专班,实地查访、建立船闸困难职工档案,局班子挂帅,号召机关干部职工向船闸特困户伸出援助之手,班子成员以“1帮1”的方式对困难党员结对帮扶,班子领导带分管科室的“1+1帮1”的方式对困难职工对口帮扶,去年上半年,帮扶特困家庭25户,帮扶额近2万元。全面清查机关及局直累计亏欠的参保金、公积金,一次性补交67.8万元。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队伍建设、职工教育、文化、体育等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2、主要问题剖析
长期计划观念的思维惯性,使系统一些职工甚至包括有些领导始终冲不破“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按部就班”的樊笼,行业管理落后、改革意识不强、发展不够。
(1)发展不够快,水运发展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
全市港口、航道基础设施、船舶运力的发展规模、速度及结构,政策软环境相对落后和欠优。348个港口泊位真正形成规模上档次的寥寥无几,大多数仍停留初级生产,中心城区港口脏、乱、差十分突出,与历史文化名城的声誉很不协调;31万吨登记船舶运力结构不良,千吨级以上船舶的总量不足10%,“小、零、杂”船舶比重大;近20xx公里的内河航道,五级航道只有193公里,且多属季节性通航,航道等级不高,通航障碍多,船舶通行率低。投融资软环境跟不上,其结果是社会、民间资本、企业财团凤凰就很难落在行业或单位的“枯枝”上。
(2)体制不顺,管理落后,不适应水运发展的新要求。
条块分割、安全监督体制仍是中央、地方“两张皮”,职能不明、事权不清、人员膨胀、经费紧缺。多年来,行业囿于“管理收费,收费养人”,领导落于“费从哪里来,人往何处去,单位何处走”的窠臼。
(3)安全监管乏力,不适应和谐社会的新需求。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还只停留在领导者的思维中,水上应急搜救体系尚未建立。监管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大多充当的是“水上119”的角色。
(4)经济困难,严重制约了系统的发展和正常的管理工作的开展。
全市港航海事系统在册职工1300多人,“十一五”前年均规费收入1000万元左右,人均不到1万元,扣除上解和建设,人头经费所剩无几。“养人”的矛盾一直非常突出,必要的管理硬件投入更是微乎其微。用经济社会的杠杆来调控经济、调控行业、调控管理等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与和谐港航海事系统的构建越来越不适应。
(5)制度不健全,不同程度缺乏一个制度化的管理平台来处理矛盾。
一是服务者与服务对象的矛盾;二是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的矛盾;三是单位所属各部门之间配合与协调的矛盾;四是制定的目标、计划与操作之间的矛盾;五是领导层与普通职工之间利益的矛盾。
(6)基础设施总量和能力不足,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水路交通生产要素之间协调整合不够,突出表现为港口分布散,生产力水平低,港口装卸设备、工艺比较落后,集装箱、大型散货泊位能力严重不足;运输船舶始终在简单再生产的低水平线上徘徊;航道通航等级低,泊位优势不优。土地、能源、城市发展空间和环境保护等对水路交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运输成本上升和建设成本越来越高。
二、和谐港航海事构建的基本思路
1、全面推进行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一是突出“港航海事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构建和谐港航海事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坚持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优化环境、加强管理,着力解决经济效益不大,结构不优,活力不强,软环境不好等突出问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其运行质量和效益。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人本管理,提高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制定水路交通发展“十一五”规划,努力实现**港航海事经济由“基本缓解”向“总体适应”跨越。
二是完善系统、调整结构、增加总量。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兴市”为原则,以港口立市为先导,以**港成为国家一类口岸为目标,加快中心城区港口资源的整合和港埠经营企业总体实力壮大的步伐,走科学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的发展之路,使**港成为名符其实的长江中游重要港口城市,成为“两湖平原”信息和物流中心。加强水路运输与其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配合与衔接,逐步建立和完善水上旅游快客运输系统、集装箱运输系统、江汉平原航道网运输系统、江海直达运输系统、特种货物运输系统、联运系统等。加快航道等级化建设、港口建设和运输船舶更新步伐,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港口建设、造船业和船舶运输业。支持两江运河的建设。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提高行业经济发展的质量。改革创新是发展的源动力,通过改革投资管理模式,改善投资环境,争取投资政策,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拓宽筹融资渠道;通过改革审批方式,简化程序,引导港口向集团化、联盟化、网络化发展,引导水运企业向民营化、公司化、规模化发展。突出质量在水运发展的基础地位,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道路。实现从片面追求水运经济效益向提高水运经济质量和效益上的转变。
2、围绕“振兴湖北水运工程”,建设“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港航海事系统。
一是牢固树立“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思想观念,在水运基础设施的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诸多环节中,从侧重于考虑水运设施的功能性和管理方便性,转向更多地考虑社会公众、管理对象对出行便捷与安全的基本需求,不断提高水运行业公共服务水平,为水运振兴营造良好的大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是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提高效率,模糊“管理者”“被管理者”概念,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宗旨。在行业内弱化和退出微观管理,强化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的职能。
三是依法行政、整肃队伍,提升依法行政能力。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严格实施行政许可,简化和改革审批程序,实行相对集中受理,开展“一站式”服务。深入推进执法“四制”建设,清理查处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等问题。落实“八项”承诺和便民措施,为管理相对人提供服务。提高执法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开发人才资源,鼓励执法人员再深造,提高再教育,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管理队伍。
3、实施精品战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巩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结合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组织、全体党员和教育广大职工,夯实系统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加强系统内各种学习制度的落实,增强法律意识和树立“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约束人”的理念。打造“诚信港航海事系统”。
二是共建和谐的舆论环境。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全系统形成积极向上、生动和谐的主流舆论。扩大和充实通讯员队伍,形成“报纸上有字、广播里有声、电视上有影”的舆论强势。
三是继续把“精品”工程作为系统的文化产业来抓。强势推出带有**特色的“精品”,诸如先进典型、全国全省文明示范窗口,企业品牌、文明航线、优秀船队等,激发行业的创造活力。
4、促进行业发展和谐有序
一是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改革成果。机构改革实行编制刚性管理。县一级站房设置要打破行政局限,按照管理职能和地域条件合理布局。按照“三个分开”“三个转变”“三个精简”原则,建立政企分开、管理规范,运转协调,高效廉洁的行业管理机构。实施“人才兴航”战略,引进工程、船检、财务、法律及管理等专业技术人才,避免队伍的“近亲繁殖”,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管理队伍。加大投入,开发建设**水运网络化管理系统,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形象工程”,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化,管理智能化。
二是加强行业的保障体系建设,关爱弱势群体。完善干部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大病医疗保险制度、住房公积金制度等,彻底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建立完善市县两级救助体系,继续开展“1+1”和“1+1帮1”主题活动,重点解决特困户、特困职工的生活困难。
三是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整顿和规范水路运输市场秩序,以运政现场检查登记制度的落实为手段,严肃查处非法经营行为,保护合法经营人的正当权益,实现“合法经营的不吃亏,非法经营的不讨好”。继续深入开展行风评议的活动,下重拳治理水上“三乱”。
四是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探索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模式,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初级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继续深化部门预算管理和费收财务的“收支二条线”管理。全面实施成本控制,不断完善内控制度。
三、在四位一体的整体推进中,谋求构建和谐港航海事的发展动力。
和谐**港航海事的总体布局,是经济、管理、建设和文明创建四位一体,是这四位建设的整体推进,不可顾此失彼、重此轻彼,要在这四位一体的平衡发展中,针对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重点的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谋求和**谐港航海事的发展动力。
1、抢抓机遇,推进市场生态圈建设,谋求**港航海事发展的经济动力。
当前,国家领导人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对水运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要重视港口、水运的发展,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省委省政府已把振兴湖北水运列入政府重要工作,省交通厅根据“中部崛起,交通先行”战略,提出了“水陆并举”的交通发展新思路,并将“水运振兴工程”列入全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交通发展主要工作任务。诚然必将激活水运这个大市场。结合**实际,**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工业兴市”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将**市建成“两湖平原”信息中心和物流中心,结合两沙运河、江汉平原航道网四级航道建设,辅之的建设武汉航运中心为龙头,加快武汉、宜昌、**、黄石等主要港口建设和技术改造,货运船舶标准化、大型化、专业化,客运船舶旅游化、快速化、舒适化、水运信息化建设,**的水运市场开放性、活跃性凸现,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市场带动战略,实施大开发,促进大发展,坚持把市场项目推进作为抓发展和调整的载体来抓,全方位、大力度推进市场项目建设,把发展是硬道理硬在抓市场和项目上,切实做到经济工作市场化,市场工作目标化,目标任务责任化,形成市场生态圈,其蕴含的强大发展动力就在其中了。
2、全方位转变管理职能,寓管理于服务,谋求**港航海事发展的原动力。
**港航海事系统表面是经济的落后,实质上是改革的落后、思想观念的落后,体制机制上的落后。我们必须增强改革和创新意识,做到心系改革,言谈发展,行为创新。
一是精简机构,精干主体,减少管理层次,降低显性成本。
二是充实发展力量,将发展兼知识型干部落实到重要领导岗位,提高行政效率,降低隐性成本。
三是把握方向,认清形势,用足、用活、用好政策,把握机遇,降低机会成本。
今后一段时期,**港航海事管理机构的着力点应是:构架水运工程质量监管、安全监管、水运行政服务等“三个体系”,提高和落实水运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公共服务、依法监管、应急处置等“五种能力”。管得少才能管理好,“无为”才能达到“有治”。努力变“管理型机关”为“服务型机关”,变“官僚型机构”为“亲切型机构”,形成原动力。
三、认真研究发展理论,扎实推进文明创建,谋求**港航海事发展的思想和精神动力。
行业的精神文明创建。不单是树几个典型、建几个示范文明岗口、立几面旗帜,而是激励行业积极向上的一种信念,一种精神,营造发展的氛围。研究发展的理论也不仅仅是开了几个研讨会,出了几篇论文,而是如何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指导行业的发展之道。发展要有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导,要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要有正确的政策措施和务实的发展之道,三者互为支撑,形成一种良性的生态体系,方能整体协调,促进行业经济跨越式发展。我们横向看,周边的安徽、重庆、湖南运力发展突飞猛进,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纵向比,武汉、黄石、宜昌集装箱吞吐一年一个台阶,沿海业务取得突破,规费征收实现翻番,认真思考一下,不难看出,谁对理论理解得深,谁的措施就得力,发展就快。建设和谐**港航海事,如果缺少理论指导,缺少精神支撑,缺少政策研究,缺少得力措施,发展动力就不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