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第2页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出发,一要正确地分析人民内部矛盾的变化,制定有利于调动积极性的正确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尽可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二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群众积极性,调动地方和社会各方面积极性,不能一切人一切事由中央包办、政府包办、领导包办、上级包办,要让群众想办法,社会想办法。统筹兼顾就是用辩证法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问题。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必须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处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问题。关于辩证法,毛泽东同志生动形象地概括,辩证法就是讲“两点”,讲辩证法就是用“两点”的思想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毛主席说,一万年都有两点。将来有将来的两点,现在有现在的两点,个人有个人的两点,总之,是两点而不是一点,说只有一点,叫知其一,不知其二。处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重大关系和矛盾,要讲两点,不能搞一点。处理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重点和非重点的辩证关系;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毛泽东同志讲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
统筹兼顾就要确立“两条腿走路”、各业“并举”、“综合平衡”的发展思路。毛泽东同志提出一整套各业“并举”和“两条腿走路”的思想,强调了综合平衡,认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平衡是个根本问题,有了综合平衡,才有群众路线。当然,综合平衡,不能搞“一平二调”,抽肥补瘦,平均主义,这是计划经济吃大锅饭的办法,过去我们吃过亏。
毛泽东同志统筹兼顾的思想,为我们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方法。“统筹兼顾”,统字就是统揽、总揽,就是宏观调控,适时适当干预。筹字就是筹划、协调,兼顾就是照顾到方方面面,平衡各种关系,一是兼顾到方方面面的关系,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二是兼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解决好方方面面的利益矛盾。统筹兼顾就是讲全局、讲引导、讲干预、讲调整、讲平衡、讲兼顾、讲协调。当然,毛泽东同志提出“统筹兼顾”思想,是针对计划经济条件下对发展中各种关系和矛盾的协调平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兼顾,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在新的发展阶段上的新任务,需要我们从新的实际出发,根据新的经济与社会条件,掌握并运用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
统筹兼顾,解决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突出问题
一定要按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纲领,解决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加强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这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一定要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相对“软”的弱化问题,这是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还要解决当前经济社会不协调的几个突出问题。
解决好分配差别的问题。历史和现实都说明,发展可能会在分配上带来两个可能方向上的变化:一是最终共同致富;一是贫富悬殊,直至两极分化。当然在发展进程中,所谓共同致富,不可能同时让大家富起来,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然后先富带后富,逐步走共同富裕之路。也就是说允许先富,但不允许两极分化,允许差别存在,但不允许贫富悬殊。一个社会的分配差别结构保持在什么状态下比较好呢?保持橄榄型而不是葫芦型社会结构比较好,有利于社会稳定,所谓的橄榄型,就是两头小中间大,最穷的特别少,最富的也特别少,大量的都是中等收入层。所谓葫芦型,就是两头大中间小,最穷的人和最富的人形成两极对立,中等收入阶层比较少,这种社会结构势必影响社会稳定。
要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解决好分配差别过大的问题。积极推进分配制度的改革,理顺分配关系,加大分配调节力度,创立较为完善与合理的二次分配体制。运用体制、机制、政策、税收多种手段,采取“扩中、保低、调高”的措施,依法保护合法收入,打击非法收入,清缴整顿不合理收入,形成公平有序的分配秩序。逐步建立以养老保险、劳动保险、医疗保险、失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救助和保险制度。采取积极措施,让低收入者中一部分达到中等富裕程度,逐步形成庞大稳定的中等收入阶层。总之,要形成效率与公平有机统一的分配协调的机制。
解决好城乡贫困问题。解决分配差别过大,说到底是逐步消灭贫困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相对落后的基本国情,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决定了贫困问题在短时期内不会自动消失。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深化改革、发展生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尽快地增加全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当前,要集中力量采取多种措施和办法解决城市贫困问题,逐步消除城市贫困;集中力量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民增收难,提高农民收入,逐步消除农村贫困。
解决好就业问题。一定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加突出的位置。既要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又要保证充分就业,这是一个难题。如果GDP增长加快,而就业率下降;如果只是把GDP做大,但不能够保证充分就业;如果经济增长的全部成果只是一部分人分享,一部分享受不到或受到损害,则是有增长无发展。充分就业应当是同增长同等重要的发展指标。当前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解决就业问题,首先,发展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其次,坚持“劳动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正确方针,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把现有就业资源最大限度利用起来,促进就业;三是建立健全完善的失业救助和社会保障体系,对失业人员实行完善的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四,深化体制改革,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不协调问题,从根本上说,要从体制创新、制度建设着手,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消除制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以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继续深化改革,推进制度创新,从而形成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为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体制上的条件。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构建与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人才市场体制,实行公平竞争,健全激励机制,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营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体制环境;改革教育体制,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加快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强化政府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医疗卫生体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制度上切实保证人民在政治上当家做主;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发扬基层民主,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理顺中央和地方,政企、政社两个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健全公务员制度,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干部管理机制;加强和改革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权力监督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按照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完善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种法律制度,完善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法律制度,改革执法和司法体制,加强对执法和司法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形成有利于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法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