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培训教育论文
干部培训教育论文从难入手,找准提高干部培训质量的破解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指出:“围绕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大规模培训干部”。而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找准培训中的症结,对症下药,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
一、建立健全制度,破解培训“梗阻”的难题
中央十分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提出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但有些基层领导干部对教育培训工作在认识上有偏差,以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压力大,经费紧等为由,不派干部参加培训,或派工作不忙的同志参加培训,从而出现了“两头热,中间凉”的现象。因此,提高干部培训质量必须首先解决学员选调问题。
一是实行干部教育培训联系会议制度。通过会议调度、文件学习,明确要求,提高基层领导对干部教育培训的认识,解决领导干部对单位中的优秀分子“重使用、轻教育”的思想和干部调训中“两头热,中间凉”的问题,促使其从“培养造就一支善于治党治军治国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大局出发,舍得抽调单位的贤能,工作中的骨干参加培训,进行重点培养,促其早日成熟,尽快成长。
二是建立领导干部学习考核制度。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之所以出现“梗阻”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单位领导是否支持干部参加培训无硬性约束,以致出现了“调闲人易,训贤人难”的问题。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学习考核和激励机制”的要求,将领导干部的学习和支持干部培训的情况纳入年终政绩考核,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约束力,促使领导干部既要积极支持干部参与培训,更新知识,更要以身作则,注重搞好自身的学习,参与培训,经常组织本单位的干部职工进行学习,开展培训。
三是完善干部调训制度。干部调训机制的不完善是干部培训“梗阻”的重要因素。在实际培训过程中,根据制定的干部培训计划,区别不同班次,变分配培训名额,由单位自主调训学员为由组织部门根据干部参加培训的情况直接调训到个人,保证干部的应训尽训。文秘114版权所有
二、增强培训实效,破解培训“低效”的难题
当前,影响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需分离,主要表现为:培训内容滞后,老生常谈,对学员想解决,关心、急需和实用的新知识培训少,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形式习惯于“我讲你听”式的“满堂灌”,调动不起学员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提高培训质量,必须在结合实际,立足实用,突出实效上下功夫。
一是实行分类施训。在实际培训过程中,要区别不同的干部,不同的培训需求,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实行“分餐制”培训,既促进了干部培训的质量,又做到了学以致用。对科级领导干部的培训突出“全”,重点抓好科级以上干部的理论素养和领导艺术等有关知识的培训;对年轻后备干部的培训突出“用”,加大实用知识培训,丰富其工作经验,增加其阅历,提高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对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培训突出“专”,提高他们的致富能力和指导生产,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
二是灵活培训形式。灵活有效的培训形式对于提高干部培训质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培训过程中,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通过灵活的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如,可采取课堂教学与理论研讨相结合,小组讨论与大会交流相结合,学习理论与参观考察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同时,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现电化教学,还可以借助于发达地区的培训基地,选派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异地培训,以实现“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的培训效果。
三是注重实践锻炼。“学习理论多,接触实践少”、“纸上谈兵的多,参与实践的少”以及“眼高手低”的现象都是影响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主体班次,组织不同形式参观考察,或是把参训学员分别派到有关部门进行挂职锻炼,跟班学习,在经济一线接受锻炼,既磨炼他们的意志,丰富了其工作经验,又增加了其阅历,实现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完善评价机制,破解培训“动力”的难题
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激励机制不全,培训评价不完善,“培训和使用相脱节”、“学与不学、学好学孬一个样”,干部参训的热情不高、动力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各级组织部门及培训机构要完善干部培训评价机制,激发学员的参训热情。
一是完善培训评价。为真正解决“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孬一个样”的问题,客观公正地评价学员在校培训期间的表现,为准确使用干部提供有效依据。我们在实际培训过程中,研究制定了《主体班次学员考核考评办法》,对参训学员在理论知识、社会调研、党性分析、考勤四个方面进行百分制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