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必须落实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决策过程中去。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党中央反复强调,正确决策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又强调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创新发展思路,努力使我们的方针政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使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深刻认识这些重要论述,对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决策能力和政策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秘114版权所有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政策是革命政党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并且表现于行动的过程和归宿。一个革命政党的任何行动都是实行政策。不是实行正确的政策,就是实行错误的政策;不是自觉地,就是盲目地实行某种政策。”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始终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从而使各项决策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充分反映群众的愿望。
深刻了解民情是决策的基础。所谓民情,就是指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的真实情况,这是我们作出决策的根本依据。只有当决策正确反映客观世界时,才能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促进作用,否则,就不会有什么作用,甚至还会起阻碍作用。因此,各级党委、政府无论作出什么决策,首先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认真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使各项决策真正建立在客观公正的坚实基础之上。
充分反映民意是决策的关键。所谓民意,就是指人民群众的各种意见、建议。在决策过程中,了解民情、体察民情是基础,反映民意、体现民意是关键。人民群众既应是各项决策的直接受益者,又是这些决策的具体实践者。他们的各种意见、建议和愿望,对各项决策的制定理应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作决策时必须广泛听取群众的呼声,充分反映人民的意愿,切实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各项决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广泛集中民智是决策的核心。人民群众既是物质文明的创造者,又是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也是政治文明的创造者。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在作决策时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广泛集中人民智慧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明确的具体要求。人民群众的才能、智慧和丰富的创造力,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作出决策时取之不尽的源泉和动力。综观许多地方和部门的正确决策,无一不是开发民智、集中民智、利用民智的结果。
切实珍惜民力是决策的落脚点。所谓民力,就是指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的各种力量,既包括物质力量,也包括精神力量;既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包括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建设热情。有效运用民力,充分调动民力,是我们党取得中国革命伟大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巨大成就的宝贵经验。我们一定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爱惜人民的劳动果实,珍惜群众的建设热情,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不搞那些劳民伤财、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使我们的各项决策和工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和群众要求,从而进一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我们党在新的世纪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为此,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高度,进一步重视决策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制度建设,切实把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落到实处。
一要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领导和人民政权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在作出决策时必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当前,各级决策机关、政策制定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正在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分强调把执政为民放在首位,这为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而且在实践中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些下情上达的传输渠道,有些地方还制定了相关的措施,所有这些都为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