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容执法大队大队长于可先进事迹
县市容执法大队大队长于可先进事迹县市容执法大队大队长于可先进事迹
宽敞畅通的街道,繁荣有序的市场,摆放整齐的车辆,新颖典雅的店牌,如梦如幻的灯光……这是所有来过滨海县城的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滨海作为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个小县城,在前几年还是“脏、乱、差”的代名词,却为何能在短短的几年内以如此亮丽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城市的形象与城市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滨海县城亮丽的形象正是来自于滨海县市容监察综合执法大队这个爱城如家的光荣群体的严格执法和无私奉献,而县城管局副局长、大队长于可就是这支队伍的优秀代表。
文弱书生的执法铁腕
20xx年4月8日,县政府解困楼宿舍区发生一起震惊整个县城的案件。这天一大早,居住此处的县市容执法大队大队长于可的年迈的母亲准备下楼去散步。她刚打开防盗门,立即发出一声惊骇的尖叫,随即便昏倒到门口。正在卫生间洗漱的于可迅速冲到门口,眼前的一切不禁让他倒吸一口凉气:一具死婴正悬挂在防盗门的手把上晃悠着。于可心里明白,自己又被某位执法对象报复了。他当即拨打110报了警。
遭到执法对象的恐吓、威胁和报复,对于可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了。执法环境差、工作基础薄弱是我县城市管理工作的显著特色。在认识尚未统一、市民素质有待提高的前提下,依法执法、从严管理,往往会招来一些刁蛮户、难缠户的辱骂、恐吓和人身威胁。这样复杂的工作,对于戴着近视眼镜、外表文质彬彬,一付文弱书生模样的于可来说,可能是勉为其难了。但就是这个文弱书生,在城管执法中不畏强暴,敢抓敢管,冲锋在前,以“铁腕执法”著称,很快便使工作打开了新局面。
去年年初以前,在县城的主要街道上,常年搭设着一些排挡大棚。这些排挡外表破旧,日夜营业,油烟熏燎,污水横流,不仅严重阻塞交通,而且败坏了县城的对外形象。群众斥之为影响市容市貌的“毒瘤”。而这些“毒瘤”之所以能够长期生存,自然有铲除的难度。这些年来,县有关部门曾多次进行联合执法,但由于当事人的胡搅蛮缠,致使执法行动屡次“流产”。面对这种特殊情况,于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去年3月份,他将整治此类排挡大棚中的最难点——阜东中路大车站面前的排挡大棚作为突破口。为了彻底还这一“窗口”地段整洁有序的市容市貌,于可多次带领执法队员亲临一线宣传教育、调查取证、组织扣押。他们在执法的同时,无数次地遭到这些人的无端谩骂和人格侮辱。尤为严重的是,这些排挡户主在不分昼夜多次聚合到于可家里闹事、围攻、撕扯衣服都无效的情况下,竟然轮番采用夜间到于可住宅门上泼倒柴油等种种方式对其家庭进行恐吓。而这次,他们居然采用在门上悬挂死婴这种卑劣手段对于可的全家进行侮辱,致使于可老迈的母亲、年幼的孩子和善良的妻子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家里人含着泪劝他说:“你干工作不要太认真了,让我们一家过上安稳日子吧!”许多亲朋和同仁也好意地劝说:“这么多年的问题,别人过得去,你也过得去,何必这样认真!”可是,于可怀着对城管事业的高度忠诚,怀着对家人的深深愧疚,顶着巨大的压力,依然坚持严格执法,不间断地进行整治,终于端掉了此处违章搭设数年之久的4家大棚排挡,并由此打开了整治全城排挡大棚的崭新局面。三中巷、中市北路、县社巷头、玉龙路北门外、迎宾东路等处的数十个“钉子户”大棚彻底根除。道路畅通、环境整洁的县城又重现在市民面前。
执法硬汉的侠骨柔情
城管工作时时处在社会矛盾的风口浪尖上,城市管理工作中的对象大多数来自社会的基层,有下岗职工,有外来人员,有困难户,有农民,他们成分复杂、良莠不齐,往往今天管好了,明天还是老样子;对其进行宣传教育不听,对待管理阳奉阴违,边改边犯;对其进行处罚,轻则谩骂威胁、重则动手,动刀攻击城管人员。这些人对城市管理有着不同的心态和行为举止:年纪大的倚老卖老;妇女凭借性别优势无理取闹;农民兄弟认为自产自销,政府应该支持;两劳人员自以为什么场面都见过,还怕城管;下岗职工和困难户只讲为了生活还管你什么市容;外来人员抱着闹大了一走了之的想法;建筑包工头财大气粗:“城市管理不就是要钱,我有的是钱,还怕你们吗?”等等,他们往往把一些郁结在心里的怨气都发泄在城市管理人员的身上。
面对纷繁复杂的城市管理形势,身为县市容执法大队大队长的于可自有一番独特的认识。他认为,加强城市管理的目的是建设一个文明的城市,这没有什么不对。但城市文明的建设,要以人为本,要人性化操作,要使所有的人,包括城市居民和进入城市的外地人和农民,都能够感觉到这个文明的存在,感受得到文明给自己带来的温暖,要让他们也自觉地为了这个城市的文明尽自己的责任,而不是仅靠强制处罚和暴力胁迫压服他们。倘若这个文明缺少了人性,倘若这个文明要依靠暴力维持,倘若这个文明剥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