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材料第2页
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组织战线杰出的领导者,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历经各种艰难困苦,但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始终如一、毫不动摇。1924年她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在校积极参加反对旧礼教、反对男女不平等、反对官僚军阀活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成为一个彻底的革命者,她坚决解除父母的包办婚约。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她的第一任丈夫夏明震和第二任丈夫蔡协民先后为革命英勇牺牲,3个小孩或忍痛送人或为筹集党的活动经费而被迫卖掉,为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1935年春,因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她孤身一人辗转在汕头、衡阳、广州、上海等地寻找组织关系,打杂做工,经过20个月的艰难寻觅才在上海与党取得联系。在福建厦门,她和陶铸以夫妻名义一起开展革命工作。1935年春,敌人大举进攻闽东,组织安排她离开闽东到广东白区治病,随后在湖北开展革命工作。但闽东特委委员范式人向中共中央长江局发电报,称曾志是“从闽东逃跑出来的”。延安整风时期,曾志因“闽东问题”被诬陷为“怕死鬼”受到1年零4个月监禁审查,她以坚强的党性和革命意志,始终抱定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讲一句假话,背着历史包袱走过抗日战争,直到甄别平反。“文革”中,面对丈夫陶铸蒙冤被迫害致死、女儿被遣送、她也遭到批判并被遣送到粤北农村劳动的磨难,她以顽强的毅力挺了过来,没有放弃自己的崇高信仰。在陶铸最后一段艰难岁月中,曾志始终支持、照顾丈夫,陶铸作《赠曾志》以示感激:“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1977年,曾志恢复工作,任中组部副部长,协助胡耀邦开展平反冤假错案和考察培养经济、科技战线干部和人才等重要工作,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原则考察选拔200余名优秀中青年高级干部。几十年来尽管职位越升越高,但曾志始终“一心为国,两袖清风”,日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忘我的工作。她晚年对儿女坦露心迹:“只要为了党的利益和需要,我可以舍弃一切,包括生命。因为我不仅是一个女人,更是一名战士”,“我对我选择的信仰至死不渝,我对我走过的路无怨无悔”。1951年,曾志找到失散24年的儿子蔡石红,当他提出希望能调到母亲身边时,曾志一口回绝:“毛主席的儿子都去前线打仗,你为什么不能安心在家务农呢?!”曾志何尝不想设法补偿多年来对儿子的感情,也想给儿子安排一个工作,但她更清楚,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她不能这样做。曾志逝世前留下遗嘱把省吃俭用节省的6万多元钱全部捐给祁阳和宜章两县的“希望工程”,在给党中央的《留言--生命熄灭的交代》中,要求身后事简单办理、不举行送别活动,将其骨灰撒在井冈山。曾志是一生忘怀一己以国事为重的巾帼英杰,把自己的欢乐、忧伤和祖国的命运融合在一起,将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她的高尚品德和优秀情操,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称赞。
【方志敏】方志敏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江西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毛泽东同志称赞他是“以身殉志,不亦伟乎”的人民英雄。胡锦涛同志评价他“一生对革命事业的耿耿忠心;在他身上体现的崇高品格和浩然正气,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他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不屈不挠,英勇奋斗;一身正气,清正廉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革命气节”。1922年他在上海出版《青年声》周报,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创建江西的党、团组织。“南昌起义”后,方志敏先后组织返秋收暴动、弋横暴动,创建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1934年,由方志敏、粟裕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遭到国民党部队追剿,方志敏等军团主要领导被俘。方志敏在狱中留下《可爱的中国》、《清贫》、《我是个共产党员了》、《狱中纪实》、《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等十六篇十四万字文稿。遗著《清贫》中写道:“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是方志敏清贫奋斗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的座右铭。
在方志敏担任赣东北信江8县苏维主席后,有人劝方母去讨些钱,老人也觉得他的饷银当姆妈的理当用得。于是,她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找方志敏要饷银来了。方志敏很清楚他的学费,从小学到大学,父母就欠债达700元之巨!方志敏参加革命后,家又被敌人烧劫十余次,母亲是迫于无奈,来向他要钱。于是,方志敏内疚而诚恳地对母亲说:“姆妈,我是当主席,可当的是穷人的主席,哪里是官?饷银嘛,将来会发,现在没有。信江苏维埃刚建立,革命才有个起头,我们每日的饭钱才七分呢!”方母听了,说:“晓得了,晓得了。姆妈这一趟没有白来,明白了仔是当穷人的主席,我苦点也舒心啦!”方志敏与妻子缪敏情深意笃,因为分头为革命奔波,一家人团聚之日颇少。缪敏被捕后,国民党当局以夫妻父子感情对受尽折磨的方志敏诱降,方志敏严词回绝:“我失去了自由,妻子和儿女哪还能顾得到?我只有抛下他们。”他实践了自己“努力到死,奋斗到死”的誓言,被杀害时年仅36岁。方志敏就义之后,同志们竟找不出一帧他与妻子或儿女的合影。1953年,毛泽东在登莫干山时,曾对身边的同志说:“方志敏同志是有勇气、有志气而且是很有才华的共产党员,他死的伟大,我很怀念他。”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坚定而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是毛泽东的毕生追求。毛泽东出身农家,自幼接受孔孟之道的传统教育,很早就怀有朴素的为国为民情怀。离开韶山时他写了一首《赠父诗》夹在父亲的账簿里: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表明了他胸怀天下的远大抱负。在湖南省立一中就读时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论》,被老师评语:“实切社会立论,目光如炬”。25岁时作文《心之力》:“我辈青年,苟活于当下,忘却肩上之重任。背离于真理,违逆人本之慧根”。他从梁启超的《新民丛报》开始接受新思想启蒙的,认为“国人积弊甚深,思想太旧,道德太坏”,须“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为此创办新民学会,进行“新村实验”。
“五四”前后,毛泽东真正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在填写“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征询意见调查表时,写道:“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自此,一生再也没有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动摇过。毛泽东认为“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我们的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他以诗化的语言表达坚定的理想信念:“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坚持革命的理想信念就会有流血牺牲,毛泽东先后失去毛泽建(小妹)、杨开慧(妻子)、毛泽覃(二弟)、毛泽民(大弟)、毛楚雄(侄子)、毛岸英(儿子)这六位亲人。
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铸就了毛泽东坚强的革命品格、崇高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革命情怀。面对严峻革命形势和党内“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毛泽东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立足于社会现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最大的实际是帝国主义和整个中国的矛盾、帝国主义者相互间的矛盾、中国各派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中国资产阶级和中国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在根本上不可调和,决定革命形势必然向前发展,先后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思想,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惟一正确道路,给革命悲观绝望情绪以有力回击。秋收起义后,失败阴影笼罩全军,毛泽东却充满信心地对全体指战员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国民党反动派就像一口大水缸,我们就像是块小石头,只要我们依靠千千万万的工农群众,这块小石头就总有一天要打破那口大水缸!”面对抗战初期的恶劣形势,他撰写《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著作,批判亡国论、速胜论,指明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途径。
毛泽东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实现人民群众利益上,把宣传发动、组织武装群众作为重中之重。在深入下层群众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总结苏区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经验时指出:“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强调“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他树立张思德、白求恩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大力开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毛泽东把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发挥到极致,在长征期间的险恶环境中写下《七律·长征》、《沁园春·雪》等表现革命乐观精神的传世佳作。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态势,他乐观地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极大振奋了解放区军民的胜利信心。毛泽东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也贡献给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为新中国建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外交政策,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奉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支持一切被压迫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打破美苏的围堵,为后来的改革开放提供了稳定的外部环境。
启示:
1、细节难圆满,大节不可亏
2、缺私德者,必无公德。
3、国家民族是第一位,要有献身之志。
4、中国共产党百战百胜,根源在于“为人民服务”。
三、当下中国共产党人应坚持怎样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是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树立和坚持明确的理想信念。如果没有或丧失理想信念,就会迷失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就会像一盘散沙而形不成凝聚力,就会失去精神支柱而自我瓦解。
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坚定理想信念既是原则,也很具体。新形势下如何做到坚定理想信念,我认为,从根本要求上讲,就是要唤醒“一个尊崇”;从具体体现上讲,就是要树牢“四个意识”;从实现路径上讲,就是要坚定“三个自信”。
一要唤醒“一个尊崇”,始终坚定“知党言党”的立场自觉。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调研时特别强调,“两学一做”,基础在“学”,首先要学好党章,提出“七个联系实际,三个深入思考”要求。所以每个共产党人都要唤醒对党章的“尊崇”意识,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以党章为根本依据、基本标准、根本规则。要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既对党的苦难辉煌心中有数,又对党的“灿烂愿景”心中有谱;既要清醒地知道党的大政方针“是什么”,又要深刻地领会党在我国每个阶段时期“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贬抑什么”,加深对党的“家底”的理解,补足“精神之钙”、熔铸“信念之魂”。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廓清思想迷雾,做到越是社会多元多变,越要坚守共产党人的命脉灵魂。
二要树牢“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忠党拥党”的责任自觉。方向指引行动、决定出路。邓小平晚年时,女儿曾问他长征是怎么过来的,回答只有三个字:“跟着走!”正是坚定不移跟党走,步调一致不迟疑,革命队伍就这样迎来柳暗花明,党的事业才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共产党人要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深刻领会“四个意识”的丰富内涵,把握精神实质,保持思想上共通共鸣、精神上高度默契、感情上同频共振、行动上步调一致,真正让“四个意识”成为指路明灯,决不走岔路、走歪路、走错路、走邪路。
三要坚定“三个自信”,始终坚定“爱党护党”的行动自觉。历史和实践证明,道路决定命运,理论指引方向,制度提供保障。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以“三个自信”为现实载体,我们讲理想信念,必须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信我们党所从事的事业是为国家、为人民的,因而是正义的、崇高的,值得为之奋斗终生。当党的形象遭受贬损、诋毁时,要义无反顾地站出来,挺身而出与不良思想斗争;当党的利益遭受侵害、蚕食时,责无旁贷地走上前,英勇顽强地与不良倾向较量;当党的事业和团结统一遭到损坏、破坏时,要义不容辞地与不良风气面对面斗争,敢于并善于“亮剑”,不让错误言论有任何肆虐的空间。
当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处在深入推进的阶段,市委组织部作为学习教育的组织者,要认真贯彻中央要求和省、市委部署,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为指导,紧紧抓住“学”这个基础、“做”这个关键、“改”这个重点,坚持学习为先,坚持知行合一,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分类指导,坚持统筹推进,切实把学习教育抓到位。部机关和全体党员要发挥示范作用,要学得更深一些,要求更严一些,走在前面、作好表率。要抓好督促落实,防止走过场和形式主义,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