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别指出这两种实验各自属于何种设计类型?每种设计各自使用了多少被试?
(2)针对研究问题,根据实验设计一的统计分析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实验设计二与实验设计一的结论是否相同?如果不同,能得出什么结论?
(3)这两种设计中哪一种更适宜考查本研究的问题?请具体说明理由。
实验设计一
表1 不同教学方法下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成绩
教学方法
平均分
讲授式
启发式
学生类型
学优生
48.17
51.50
49.83
学困生
45.67
68.67
57.17
平均分
46.92
60.08
53.50
表2方差分析结果
变异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值
P值
教学方法
1 040.17
1
1 040.17
11.922
0.003
学生类型
322.67
1
322.67
3.698
0.068
教学方法×学生类型
580.17
1
580.17
6.649
0.018
误差
1 745.00
20
87.25
总和
3 688.00
23
实验设计二
表3不同教学方法下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成绩
教学方法
平均分
讲授式
启发式
学生类型
学优生
48.17
51.50
49.83
学困生
45.67
68.67
57.17
平均分
46.92
60.08
53.50
表4方差分析结果
变异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值
P值
被试间效应
学生类型
322.67
1
322.67
0.422
0.151
误差(学生类型)
1 332.33
10
133.23
被试内效应
教学方法
1 040.17
1
1 040.17
25.206
0.001
教学方法×学生类型
580.17
1
580.17
14.059
0.004
误差
412.67
10
41.27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参考答案(2008年)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C 4.D 5.C 6.A 7.D 8.C 9.A l0. B 11.C l2.D 13.C l4.C l5.A l6.B l7.D l8.A 19.B 20.B 21.D 22.B 23.C 24.C 25.D 26.D 27.B 28.B 29. A 30.B 31.C 32.D 33.A 34.D 35.B 36.B 37.B 38.C 39.D 40.C 41.D 42.D43.B 44.A 45.D 46.B 47.C 48.C49.A 50.A 51.B 52.C 53.A 54.D55.B 56.D 57.A 58 A 59.A 60.D61.B 62.B 63.A 64.C 65.B
二、多项选择题
66.ABCD 67.ACD 68.CD 69.ABCD 70.BCD71.ABD 72.ACD 73.BD 74.AB 75 BC
三、简答题
76.【答案要点】
(1)短时记忆是指人对信息的短暂保持和容量有限的记忆,是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
(2)保持时间。保持的时间大约l分钟左右。
(3)编码方式。以听觉编码为主,也存在视觉和语义编码。
(4)容量。信息容量为7±2组块。
77.【答案要点】
(1)遗传是人格发展的生物前提。 (2)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
(3)童年期经验。 (4)学校教育。 (5)社会文化因素。
(6)自然物理条件。 (7)自我调控系统。
78.【答案要点】
(1)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认知结构是迁移得以产生的重要中介。
(2)影响学习迁移产生的关键变量是原有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稳定性和可辨别性。可利用性,即认知结构中要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概括性、包容性更强的先前经验;稳定性,即认知结构中的先前经验必须被牢固地掌握;可辨别性,即认知结构中先前经验的各成分之间及其新旧经验之间能够清晰分辨。
79.【答案要点】
(1)区别:正态分布的平均数为μ。标准差为σ;不同的正态分布可能有不同的μ值和σ值,正态分布曲线形态因此不同。标准正态分布平均数μ=0,标准差σ=1.μ和σ都是固定值;标准正态分布曲线形态固定。
(2)联系:正态分布可以通过标准化处理.转化为标准正态分布。具体方法是使用z=(X-μ)/σ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标准分数。
80.【答案要点】
(1)测验标准化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评分和分数解释等程序的一致性。
(2)提高测验标准化程度的方法主要有:
①测验编制过程要标准化。在确定测验维度、题目编制、题目分析、测验信度和效度分析等方面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
②测验实施过程要标准化。要统一指导语、统一步骤、统一时限。防止噪音和无关人员干扰等。
③测验评分和解释要标准化。评分和解释要制定详细、统一的标准.并据此进行严格的评分和解释。
四、综合题
81.【答案要点】
(1)问题解决的策略分为两类: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算法是在解决问题时的一套规则,能够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算子或途径,直到选择到有效方法解决问题。启发式是个体根据自
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在问题空间内采取较少认知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常用的启发策略主要有手段一目的分析策略、逆向搜索策略、爬山法。 (2)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主要有:知识表征的方式、功能固着、定势、原型启发、动机与情绪状态、人格特征。(分别举例说明。)
82.【答案要点】
言语获得理论归结起来有三种(可任选两种做答):
(1)习得(或经验)论:言语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强调家庭和社会环境对言语发展的重要作用。
①强化说认为,儿童语言的习得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实现的,强化是学习语言的必要条件.强化的程序是渐进的。言语发展表现为儿童习得的口头反应的增加。
②模仿说认为,儿童是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通过观察、模仿而学习语言的。
(结合理论恰当地解释现象。)
(2)先天论:语言能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
①先天语言能力说认为,语言是普遍语法能力(知识)的表现,语言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换的过程,这个转换是通过语言获得装置(LAD)实现的。儿童获得的是一套支配语言行为的特定的规则系统.因而能产生和理解无限多的新句子,表现出很大的创造性。
②自然成熟说认为,生物遗传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性因素。语言获得是大脑机能成熟的产物,最容易获得语言的时期是从出生到青春期之间。
(结合理论恰当地解释现象。)
(3)相互作用论:言语发展是生理成熟、认知发展与不断变化的语言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