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GCT工程硕士语文考试前复习指导(2)

Freekaoyan.com/2009-01-04

 

三、解题方法与答题思路


(一)解题方法

1、解题的基本方法

1)凭借语感。语感,是我们多年学习、使用母语所形成的感觉,它基本上是可靠的,可以作为判断正误的基础。对于靠语感不易解决的问题,可进一步求助于语境和理性的辨析。

2)凭借语境。答题时要牢牢抓住词语所在的语境,仔细理解词语所在句子以及整段语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对词语的正误做出判断。

3)凭借辨析。在语感、语境的基础上,可进一步从词义、用法、色彩诸方面对词语深入细致地辨析,以便对正误做出准确评判。

2、解题的基本技法

1)求易法。即把自己最容易判断的词语先筛选出来,然后再选较难判定的选项,由易到难,以提高答题效率。

2)排除法。即将错误的选项首先排除掉。

3)比较法。即将需要判断的词语放在语境中,进行比较分析。在解答“填空选择题”时,可采用“纵向比较法”,即把词语一个纵列、一个纵列地带进语境里的应填空格中,以对比分析同义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


(二)答题思路

[例3]考查同义词语的选择。解题时,可先用“求易法”,确定语句②经济不景气应该用“萧条”而不是“荒凉”来形容,“荒凉”常用于形容冷清的自然景象。由此可将选择范围缩小到B和C。再用“排除法”,确定语句①要表示的意思是“用极少笔墨描写出了较多人物”,该用“经济”形容才恰当,而“精练”侧重形容“(言语)扼要,没有废话”,可见C项可排除。为确保判断准确无误,最后可对“机体”与“肌体”、“违反”与“违犯”采用“比较法”进行对比分析。“机体”是指具有生命的个体,包括植物和动物;而“肌体”仅指人或动物的肌肉组织。语句③指“所有生命”,应该使用“机体”,这样可否定D项。“违反”仅指不遵守或不符合法规,而“违犯”则指违背和触犯了法规,语句④的语境指明是“顶风作案”,自然已违背且触犯了法规,当然该使用“违犯”,最终否定A项。因此,正确答案非B莫属。

[例4]抓住语境进行分析,便不难看出,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B。“差强人意”是大体上使人满意,用在B句不恰当,可改为“强人所难”。A “苦心孤诣”形容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与A句语境相合。C“不刊之论”是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与C句语境相合。D“忍俊不禁”形容忍不住笑,与D句语境相合。

 

四、考题例释


(一)实词题

[例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做几次    的调查,才是了解情况最基本的方法。

②日月星晨的运行规律,只要     观察,细心研究,是完全可以认识的。

③我国的手工艺品,如刺绣、牙雕、发刻等,都在    上显示出功夫。

④他的作品写得很出色,尤其是这篇小说的结构十分    

A.细密  严密  精密  周密

B.严密  细密  周密  精密

C.精密  周密  严密  细密

D.周密  精密  细密  严密

[例5]考查实词同义词语(形容词)的选择。

同义词语选择试题的解题技巧,是不离语境,仔细辨析。尤其应注意从词义、适用对象、搭配关系、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把握同义词语的细微差别。

本题的特点是每个纵列的词语都各不相同,解题时可采用“纵向比较法”,将一个纵列、一个纵列的词语带入同一空格中,进行对比分析,以辨别出细微差异,选出恰当词语。将第1纵列带入语句①,可比较出,“周密”指“周到细致”,用于形容“调查”最恰当。将第2纵列带入语句②,可比较出,科学“观察”用“精密”形容较好。将第3纵列带入语句③,可比较出,“刺绣、牙雕、发刻”都是精致、细小的工艺品,以“细密”形容最为合适。将第4纵列带入语句④,可比较出,“小说的结构”用“严密”形容最好。正确答案D便随之显现出来。

[例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们的工作计划已经呈报上级有关部门,待     之后,即可付诸实施。

②抗击“非典”的白衣战士郑重立下誓言:我们      ,为守护患者不遗余力……

③必须坚决打击不法商人制假贩假      暴利的犯罪行为。

A.审定  许诺  谋取 B.审订  承诺  谋取

C.审订  许诺  牟取 D.审定  承诺  牟取


[例6]:教程(二)18题(47页)

本题重在考查同义词(动词)的选择。①“审定”指“审查决定”,“审订”指“审阅修订”,根据上文“工作计划”呈报的对象是“上级”,此句应选“审定”。②“承诺”的语义色彩比“许诺”庄重,根据此句的语境选择“承诺”。③“牟取”为贬义,用于此句恰当。答案:D。


[例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芦沟桥两边的石栏上雕刻着数以百计的石狮,这些石狮在风霜雨雪中已守桥七百多个岁月。

B.  在今天举行的决赛中,我国选手有实力染指金牌的项目是女子100米蝶泳和女子马拉松比赛。

C.  他门门功课在班里名列前茅,还发表过几首小诗,可见文学造诣很深。

D.  这家报纸改版后面貌一新,受到读者欢迎,很多报纸都跟着仿效起来。

[例7]:教程(二)5题(44页)

本题综合考查对词语正确使用的辨析,答题时应细读各句,在语境中,从词义、色彩等方面加以辨析。A“岁月”是“年月”的意思,多笼统地指一段较长的时间,是集合名词,一般不用数量词限定,这里应用“年头”。B“染指”指“分取非分的利益、荣誉”,是贬义词,应改为“获得”或“摘取”等词。C“几首小诗”跟“造诣”不相称,大词小用。只有D是正确的。答案:D。


(二)成语、熟语题

[例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①自利玛窦来到我国后,西方人       

②通往北京大学的路上,是      的行李车和新录取的学生。

③花红柳绿,      ,说不尽灯市的繁华。

④今天这家商店刚开业,顾客        

A.络绎不绝 接踵而来 纷至沓来 车水马龙

B.接踵而来 络绎不绝 车水马龙 纷至沓来

C.纷至沓来 车水马龙 接踵而来 络绎不绝

D.络绎不绝 纷至沓来 车水马龙 接踵而来

[例8]考查的是近义成语的选择。

成语、熟语题的解题技巧,是注意辨析成语、熟语的字面义和使用义;注意不同语境、不同语句的对比分析;注意辨析近义成语、熟语在意义、用法、色彩等方面的细微差别。

语句③“花红柳绿”不能和“纷至沓来”、“接踵而来”对举,据此可排除A、C两选项。“络绎不绝”只有连续不断的意思,没有“来”的意思,因此语句①只能用“接踵而来”,据此可排除D,选项B为正确答案。


[例9]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成语,正确的一组是:

寄生植物,        ,它是靠攫取寄主的养料和水分来养活自己。许多寄生植物叶片的形态和寄主大致相似,便于       ,而且抢占高枝,抢占向阳的位置,虽然

A以名求实  鱼目混珠  故作姿态

B顾名思义  冒名顶替  装模作样

C顾名思义  鱼目混珠  虚张声势

D以名求实  鱼龙混杂  虚张声势

[例9]教程(三)64题(78页)

本题的特点是在一段话语中选择一组正确的成语。答题时应先通读语段,然后可先排除第一空中语意不符的A、D两项,再确定第二空的恰当词语“鱼目混珠”,便可找出正确选项C。


[例10]下列句子加横线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喜欢读书,谈吐不俗,书生气十足。

B.每年春季都是感冒流行的时期,大家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不然有伤风化,造成医院人满为患。

C.  一个人要谦虚,不要取得一点成绩就志得意满,登泰山而小天下,谁都不放在眼里了。

D.日本首相再次参拜靖国神社,他的肆意妄为更是激怒了中国及亚洲各国爱好和平的人民。

[例10]考熟语。

A.“书生气”是惯用语,意思是“指知识分子只顾读书,不关心生活中其他事物的习气。”用在A句不合适。

B.“有伤风化”是成语,“指言论行动伤风败俗”,用在B句不合适。

C.《孟子·尽心篇》:“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孔子登上东山而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而觉得天下小了。因此看过大海的人,别的水就很难让他看上眼了;在圣人之门学习过的人,别的观点就很难吸引他了。成语有“登山小鲁”,比喻学问高了就能融会贯通、眼光远大。“登泰山而小天下”意近之,没有骄傲的意思.用在C句不合适。

D.“恣意妄为”指“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用于D句是恰当的。


(三)虚词

虚词的考试重点是关联词语。

[例1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个人开始学会大手大脚花钱的时候,他总是有个界限的,这就是限于他自己的劳动所得。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大手大脚花惯了,那条劳动所得的防线也不见得就是马其诺防线,     是马其诺防线,    是可以被自己的贪欲攻破的。      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是人人应当具备的美德。

        A.虽然  纵然     那么     

B.但是   即使     因而

C.但是   尽管     可以     

D.因为   虽然     因此

[例11]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

关联词题的基本特征,是在语句中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

关联词语使用试题的解题技巧,是注意分辨句与句之间的意义关系,根据不同的意义关系,选择不同的关联词,并通过诵读检查语意是否准确、语气是否通畅,以确认选择是否正确。

[例11]通过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可推出,第一个空前后有转折意味,应用“但是”;第二个空前后有“退一步说”的意味,而不是强调“转折”,用“即使”最为恰当。

因此正确答案是选项B。


[例12]

教程(四)49题(102页)

本题考查近义副词的选择。答案是C。

③只能用“常常”,不能用“往往”。

②只能用“稍微”,不能用“多少”。

①用“一再”比“再三”语气顺畅。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