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在职研究生论文模板

本站 中国在职研究生网/2010-04-04

经济学在职研究生论文模板

【作者简介】省委党校2000级秋季经济学专业在职研究生
  【原文出版】江苏党校报
  【出版日期】2003年07月10日
  【总 期 数】242

我们知道,企业管理衍生了企业文化,随着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深化,企业文化理论也得到了发展。近二十年来,"企业文化"这一管理思想,在国内外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目前它已成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重要的考核指标,成为增强企业凝聚力,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只"看不见的手",越来越被许多企业家作为制胜的法宝。本文对新的时期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一些探讨。

一、强"硬"与抓"软"的有机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精神激励的作用则越来越显现它的魅力所在,企业文化理论所倡导的"民主管理"、"文化管理"、"团队建设"等等,则是为了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挖掘员工自我实现的表现形式。
    新的时期,突出"软"、"硬"结合的关键点,就是要对传统的企业管理思想和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形成注重由对物的管理转移到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硬管理"转移到对人的"软管理",对人行为的管理转移到对人的思想管理,只有强化物质建设的同时,抓好软环境的治理;只有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企业才会欣欣向荣,事业才会蒸蒸日上。

二、立"道"与聚"魂"的有机结合

所谓立"道",即建立企业经营哲学,它是企业领导者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在整个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坚持的基本信念,是企业领导者对生产经营的方针、战略的哲学思考和抽象概括。然而企业仅仅建立起经营哲学之道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得靠凝聚企业精神之魂,使员工的言行举动,自觉投身于实践企业发展目标的活动之中,使员工的价值观和企业的经营观融为一体,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群体意识、价值取向的企业精神。只有这样,员工才有动力,工作才有奔头。

重视企业文化个性的发展,是企业生存、发展条件及其历史延续的反映。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时间不长,一般企业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这更需要重视企业文化个性的发展,更需要在立"道"与聚"魂"上做文章。90年代,大连燃料总公司塑造"燃烧自己,温暖他人"的企业精神,既体现了行业特点,又体现了员工的奉献精神;"精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海尔精神,既反映出员工对事业追求的胸怀,又反映出员工对企业精神的不懈追求。

因此,只有将立"道"与聚"魂"融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巨大的力量,才能体现出员工的自我价值,才能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三、塑"形"与固"本"的有机结合

企业形象是企业在市场竞争条件下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法宝。实施企业形象战略,塑造卓越企业形象,将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既能使企业员工形成一种荣誉感和自豪感;又能使员工产生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企业形象的塑造是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是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领取的必备通行证。但是仅仅依靠一套美丽的外衣是远远是不够的,企业员工的素质、准则、理念和追求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生命所在,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物质文化是表层的、有形的文化,可以通过企业的面貌、产品的外观和性能、员工的精神状态等方面表现出来,而企业精神文化是深层的、无形的文化,它通过企业和职工的价值观念、精神理念等因素表达出来。只有巩固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围绕"人"这个中心而开展工作,企业才能形成强大的企业凝聚力向心力。

可见,企业形象的塑造,它集中表现为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而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则又取决于企业员工的精神状态和基本素质。这就要求"形"与"神"的统一。精心培育企业精神,强化精神道德纽带,努力提高员工素质,才能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四、创"新"与求"实"的有机结合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产品要创新,制度要创新,管理要创新,文化同样要创新。

中国有句名言:"穷则变,变则通"。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根据环境变化,常变常新。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