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双非一本,17年毕业后工作一段时间,18二战上岸。有经验也有教训,与君共勉。
心态方面,第一年考研的目的现在都不太记得了,可能大部分的原因是整体环境的影响,周围同学都在考研,我就选了最难的一个开始准备。所以,虽然有一年的时间准备,报了辅导班,但是效率很低,没有规划。最后考试的时候,英语作文跑题了,政治选择错了30多分,396还没写完,总共考了349。但是第二年,对于考研的理解更理智,也更了解自己的能力和缺陷,效率高很多。所以考研过程里,端正心态,了解自己的实力,合理规划各科复习时间非常重要。要保证学习的时间是真的在学习,只要保持好自己的节奏,辅导班和参考书什么的相较来说,没有很重要。
时间方面,一战人大失败之后,我下定决心不会二战,把课本以外的参考书全部送人或者卖掉了。但是后来由于一系列的原因,在八月份的时候辞职重新考虑后面的规划。九月份决定考研,中间买书各种事情加上十月份姐姐结婚,最后十月中旬开始跑图书馆看书。时间很短,所有时间加起来不到100天,最后阶段压力很大,但是效率真的很高。所以,决定最终成败的不是考研天数,是实际的有效学习时间,和学习效率。
各科经验。时间紧迫我用的参考书不多。
政治:肖秀荣的精讲精练~一千题~命题人讲真题~八套卷~四套卷~必背考点~时事与政策加上风中劲草。我第一年的考试虽然整体上就比较失败,但是政治还是占了失败的很大一部分。我当时只听了米鹏的课,1000题考前一个星期才做完第一遍,大题只背了四套卷,自以为平时蒙前几年的真题选择可以得三四十分就可以了,但是最后考试的时候选择题只得了19分。所以请不要瞧不起任何一个科目。。。。第二年准备政治的时间不夸张的说占了我总复习时间的大概百分之四十。有一段时间我几乎整天都在看政治,马原和毛概把精讲精练正着看一遍之后,再把风中劲草反着看一遍,然后做1000题,再把错题答案看一遍。其他的只对照1000题看了精讲精练或者风中劲草的其中一个。总体来说风中劲草比较精简,但是精讲精练知识点比较全,有助于理解。其他的辅导书就是出一本买一本,前期基础打好以后是可以跟上进度的,中间最好记得复习1000的重点和错题。肖秀荣最后会有点题视频,可以看一下。(第二年这么努力政治还是考了六十多,真的很难往上拉分但又不能随意放弃)
英语:我只做了真题。因为时间太紧,所以只做了几套英语一的真题和所有英语二的真题。我认为做真题不在于要做几遍,重点要理解。做过之后,把每篇文章的意思和结构读懂,每一段表达的东西搞懂,每道题的正确选项和干扰选项都在文章里找出来。时间问题我只这么细致的做了大概几套题,但是帮助巨大。推荐有道词典的单词本功能,可以把自己查过的单词收藏搞一个单词本,这样背单词效率比直接背要求的单词书效率高很多。最后,英语作文还是要自己总结模板,多背一些,等到写的时候就自然有东西可以写了。
396:因为第一年有基础,所以数学我只花了一下午大概过了一遍同济版高数那本课本的电子版,所以也没有做课后题(但是第一年的时候把课本很认真的看过一遍),然后做了数学高分速成。有时间的话,建议把线性代数的课本也看一遍,或者听一下辅导班的课程,因为线性代数各章之间连贯性特别强,理解之后记忆做题比直接背原理容易的多。逻辑可能每个人差别会比较大,我第一年刚开始的时候逻辑错的就不多大概三十道题错三到四个,后来还花了很长时间把逻辑分册全部做了一遍(建议同样情况的同学不要花这么多时间在逻辑上,毕竟考研不能捡着有意思的复习,理智分析自身情况)所以第二年逻辑二十个题一般错一两道或者不错,买了逻辑精点,但是只做了觉得不太擅长的部分,加上做396整套题的时间,第二年复习逻辑的时间总共不到一天,这也给我省下了很多时间看其他科目,所以还是建议大家理性划分各科复习时间。最后两个作文,我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经验,两次都差不多只练习了一篇就去考试了,不建议像我这样,有时间多练习几篇,看一下老师对于文章结构的建议,至少考试的时候写的快一点。
专业课:刘玉平的资产评估~荆新的财务管理~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财务管理配套的练习题我买了但是一次也没有看,西方经济学圣才配套的书可以看一下,有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点,在淘宝上买了历年真题和答案,但是最好自己再重新总结一遍。专业课今年多了计算题,但是并不难,理解很重要,把课本重点知识理解了很容易做。历年真题要重视,会有重复,还可以帮助分析考试的重点章节。考试之前最好掐时间练一下,否则很容易分配不好时间。
认真对待的话,考研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也不怎么复杂,坚持下来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