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夏普比率,就是承担了单位风险后的超额收益,光华道口等几个学院的绝对收益肯定是最大的,但是夏普比率北大软微绝对是很高的。今年初试分数线出来后说实话我自己算了一下,只要复试别不及格(不及格直接被刷),我录取基本就没什么问题了。4 考研复习时间安排我二战真正是 7 月份开始的,第一年失败后心情不爽就跑去华东几个地方玩了一趟把心态调整了一下。后来又忙本科毕业论文聚餐等各种事情,7 月份才真正静下心来。对了,第二年考研时还报了 3 门注会。7 月份后大概每天早上 7:30到图书馆,中午 11:30 去吃饭,一早上都给数学。中午吃完饭后休息一下,下午1:30 到 2:3 看一下英语。专业课 2:30 到 5:30(我第一年考的 431 金融学综合,中级微观相当于是零基础,得知要改专业课后就只把计算机那本书看了一遍就放着了,10 月份专业课参考书目出来了就开始把微观复习时间减少,猛攻宏观),晚上主要就是看注会(注会考前 1 个月英语没看了,最后注会把会计过了,经济法没过,财管本打算软微把专业课改成微观加金融的话就看看的,后来改成了宏观就没看了。10 月份注会考完后晚上以前看注会的时间就给了出了新大纲后的政治,英语还是每天抽点时间看看),这大概就是我大致的一个时间安排。下面的公共课复习经验我就不写特别详细的具体复习时间了,因为网上公共课复习帖子太多了,有很多老师也有推荐复习安排,我主要写写我自己的一些体会吧。5 数学复习经验第一年考上财就是跪在数学上了,数学只要多考一点分就能上了,所以二战还是特别重视数学,最后考了 130+,也不算特别满意吧。但因为有第一年失败的经验,所以可以多说几句。考研之前我就听过考研得数学者得天下,第一年我已经很重视数学了,失败后我更加知道,数学在你考那些竞争过于激烈的学校专业时几乎就是决定因素,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具体到战术上,首先自己要了解自己的基础,我本科学过数学,但说实话,学没学过真无关痛痒,因为本科学的数学就是在给你扫盲,对于考研作用几乎为0。其次,数学复习一般分为基础强化冲刺模拟四个阶段。基础阶段搞懂数学,强化阶段搞懂+狂刷题,冲刺模拟阶段搞懂+狂刷真题模拟题。 这就是大概的一个复习思路,具体到每个阶段做哪些习题,听哪些视频在下一个问题说吧。最后总结我的数学复习经验就是两个字:懂,刷!6 数学视频选择视频上,高数推荐张宇或者汤家凤,线代首推张宇(网上以前的经验贴很多都推荐李永乐,这两个人我都看过,我觉得张宇更好,你们可以两个都看看吧,就知道了),概率论没发现哪个老师讲得特别好,可以随大众吧,像什么张宇曹显兵王式安都可以。另外数学老师中还有个神人方浩,北大数学院的,讲课有时候可以让你在屏幕前笑抽,而且讲了一些比较小众的数学神技巧,有时间的可以听听作为补充,没时间的也不用担心,不听也没事。资料上,高数我用的 18 讲,线代我买了本李永乐的线代讲义,概率论我用的曹显兵的讲义。二战时又买了本二李的复习全书也做了。这几本书记住要做几遍,而不是做一遍就丢了,能做几本是几本,求精不求多!另外,数学要考高分还要靠最后阶段的真题和模拟题。真题随便找一本解析还不错的做几遍就行了,模拟题市面上的我都做了了解,两年做过的模拟题有张宇的 8 套卷,4 套卷,400题,合工大超越卷,合工大共创卷。这几种市面上推荐比较多的模拟题我说说各自的特点吧。张宇的模拟题特点一个字难!两个字还是难!三个字就是难难难!当然优点可能就是对一些较偏的知识点都能让你做到。400 题的特点就是计算量大,对提高速度很有帮助。合工大试卷的特点是有些是真题考点的变形或者重现,只不过比真题考的新颖,超越卷比共创卷难。综合几种模拟卷的优缺点后我推荐的顺序如下,合工大超越卷合工大共创卷400 题,张宇模拟题。7 英语复习经验首先,一站和二战英语选择题都是扣了 6 分,一站 80+,二战 70+,说明北京的英语主观题确实是压分的,这个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 其次,我自认为英语基础不错,六级 600 左右吧,于是两次考研花在英语上时间都是最少的,第一年每天 1 小时,第二年每天 30min 到 1 小时吧。最后,英语复习经验其实就两个字:真题。我考了那么多英语考试,无一例外就是这两个字。老老实实把真题做几遍就可以了。什么背单词我反正考英语考试从来不背,不觉得背的很无聊和浪费时间吗?把真题里面的生词都搞懂单词其实也过关了。8 政治复习经验第一年考研选择题错了 14 分,第二年考研选择题错了 4 分,总分也提高了10 分,主要提高点就在于此吧。其实政治考试最重要的就是选择题了,考完对对选择题答案就知道你能考多少了,因为主观题只要不太差,基本大家都差不多。感觉第二年选择题提高的原因主要在于把市面上一些口碑还不错的老师的模拟题的选择题都刷了一遍,平时关注了几个老师的微博看看时事政治。主观题的话我两年得分差不多,我看身边的人其实也都差不多,所以别太担心主观题,拉不开差距,把主观题该做的一些事都做了就行。9 微观复习经验关于专业课,我第一年考的 431 金融学综合,第二年考的中级宏微观,本科学过一点高鸿业的宏微观,但本科学的不过是皮毛。相信大家看过很多以前的学长们写的经验帖了,我主要就给大家关于软微第一年专业课改革后的一些最新信息吧。专业课参考书目出来之前我先看的是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第一遍看的时候简直痛苦,觉得此书逻辑混乱,于是自己按照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论和博弈论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论几个模块重新建构了知识框架,然后按照自己建构的知识框架去看书,后来发现大的框架建立了,每章内部的知识体系也比较混乱,于是自己对照圣才的那本笔记和课后习题解答开始做笔记,就这样把范里安看了第三遍后终于看懂了,笔记也做好了。看懂范里安后开始做范里安的课后题,圣才的那本书和曹乾老师的那本书都有课后题解答,两本书的课后题解答都可以看看,可以互补。至于圣才的那本书的强化习题 就没必要做了,不符合软微考研风格。最后,特别提醒一下!!!由于今年软微的真题中出现了很多高鸿业书的知识点,所以建议教材里面再加一本高鸿业的微观作为范里安知识点补充即可。这几件事做完了相当于基础工作就做完了。强化冲刺阶段主要就是做题+看笔记吧,这里推荐几个题目来源。做题阶段首先要看看软微的历年真题(17 年取消计算机,改为宏观经济学),最好动笔做做,然后对照答案,自己才知道并熟悉考察重点。其次微观最重要的就是那个软微官方的微观复习材料了,近几年真的每年都有原题,今年那道 20 分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的题目就是上面的原题。微观计算题可以用那本圣才的名校考研真题练练,上面涵盖了微观可能考的几乎所有计算题题型,今年的那道博弈论的计算题我就在上面做到过类似的题目。同时由于今年软微微观有选择题,所以那上面的选择题也可以做做。最后,范里安微观的课后题以前也出过真题,所有也可以再做一遍。我又看了下 17 年的微观真题,其实微观搞懂搞熟我前面说的教材和习题已经基本涵盖所有知识点了。10 宏观复习经验今年是 10 月份才知道要考曼昆的宏观的。10 月份我买好曼昆的宏观后正好注会考完了,就开始把注会的时间用来看宏观和政治。看了曼昆的宏观后简直爱不释手,逻辑清晰,举例都是历史上和近期一些著名的经济事件,写的真好!!!我一口气看了三遍,都忘了自己是要考试的了!看完书后我还用大概 4 张 A3 纸总结了曼昆课本上所有的模型,到最后我看总结的那几张纸就能把曼昆全部串起来了。后来想起来要考试就要找题目来做,于是主要就把曼昆的课后题做了几遍,正好可以巩固看书的知识点,真题也确实考了很多曼昆书上的概念,所以看曼昆加做课后题可以应对真题中直接考曼昆知识点的题目了。But!坑爹的是真题中竟然出现了两个宏观的计算题,第一个计算题感觉是高鸿业书上的知识,第二个计算题就把我坑了。。。其实我考前找了圣才的那本历年宏观真题来看其中的计算题的,但是感觉和真题中的计算题风格不符。11 关于专业课几个常见问题解答金融要不要看——今年论述题就是考的金融知识,所以推荐还是看看货币金融学教材,金融本的看起来应该很快,跨考的不看论述题没话说啊!视频要不要看——我的建议是实在看不懂书的地方可以参考几个不同老师讲的视频,然后把该知识点弄懂,没必要从头到尾看,因为有些老师的视频我觉得就是照本宣科,看了浪费时间!窦老师课件要不要看——以前据说窦老师是出题老师,所以他的课件很重要,今年 931 专业课第一年改革后,没发现窦老师课件里的题目了,最重要的三份习题来源我前面也提到了,窦老师课件现在不是必须要做的了。北大其它院系真题要不要做——我的建议是先把我前面提到的几份资料搞懂搞熟的前提下再去看,而且不是漫无边际的去看,是要看熟软微真题,把握出题风格的前提下去看,有些院系的真题难度远远高于软微,看了对考研帮助不大。最后给大家尤其是跨考的同学提个醒:千万别专业课不过线!今年我身边就有研友总分还可以,但专业课没过 90 分的线导致没进复试。还有什么专业课问题直接加我扣扣问吧。12 复试经验这个可以等各位初试考完后再看,因为初试分高复试基本不会有太大问题。我今年分数线出来后算了一下,初试考个 380 以上,基本你复试就算听力 0 分,面试 60 分也能录取(面试不及格直接被刷,所以别不及格)。复试流程是发布分数线邮件通知复试寄复试材料去北京参加英语听力,英语口语面试和专业面试,邮件通知拟录取。复试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复试其实是有题库的,所以如果你进去是抽题的话,看了历年复试真题就没问题,我今年复试被问的几个问题基本都是以前的复试真题。。。。。。如果不是特别有把握的话,最好不要在北京考,因为北京外考的话一般是第二 天复试,第一天有机会去搜集复试题目,了解当年具体的复试情况,第一天问的题目第二天还会问。13 写在最后请看第一条!14 广而告之有没有一本书,或者一份武功秘籍,看了一眼就能天下无敌,独孤求败?别做梦了,没有这种事,只有这种虚假广告充斥着市场。回想你的受教育生涯,听过多少所谓“1 小时粉碎 3000 单词”“一本书提高 10 倍效率”的广告?告诉我,他们说的真的应验了?学习是一件苦事,世上根本没有那种看一眼就能天下无敌的书,更不存在所谓的“秘密资料”。学习是一个过程,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搞懂问题的过程。过程需要时间,可能是半年可能是三个月。凭一套资料就能包打天下?痴人说梦。所以一对一的辅导永远是有市场的,因为这是最有效的学习形式。如果你不擅长自学,如果你跨考不懂经济学,如果你想真正知道如何提高复习效率,可以上一个的一对一辅导肯定可以帮到你。

北京大学考研辅导第一品牌
咨询电话:** QQ:**
手机+微信咨询:**
咨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长远天地大厦B1座50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