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6年,美国建国,非常巧合的是,同一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出版,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系统描述市场经济的著作。当时,独立战争刚刚结束,汉密尔顿发行了大量的新国债,以替代原来的旧国债,一下子在纽约市场上增加了很多可交易的品种,市场迅速扩展,很快就出现了现在的纽约股票交易所的前身----纽约股票交易委员会。
由于当时的交易量激增,人们不仅在交易所内进行交易,也在交易所外的路边进行交易,这就是所谓的场外交易。在场外交易的经纪人,可以站在交易所的门口听场内的报价,以获得最新的信息,而不用交纳会员费。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也为了防止经纪人在交易佣金上进行恶性竞争,经纪人聚集在一起,相互约定,保证在为客户提供证券交易服务的时候,收取不低于0.25%的佣金。这就是《梧桐树协议》,这个协议本质上是经纪人的价格联盟。现在大家通常认为《梧桐树协议》在1792年的签订是华尔街正式起步的标志。
为银行和运河发行的大量股票和债券推动了早期美国资本市场发展。这个时期最出名的事件是伊利运河的修建,它将美国的五大湖区和纽约连接在一起,使得美国中部到纽约的物资运输成本降低了二十倍,这大大地繁荣了纽约的经济。伊利运河的巨大成功引发了美国各地开挖运河的狂热,而为开挖这些运河而进行的大规模融资活动,迅速地扩大了美国资本市场的规模。
两种理念之争
关于政府应该在资本市场的发展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理念,代表人物分别是汉密尔顿和杰斐逊。在此后两百多年的市场发展过程中,他们两人及其追随者之间的争斗绵延不绝。
汉密尔顿和杰斐逊同为美国的开国元勋,但是政治理念完全不同,汉密尔顿强调政府在市场中要有一定的主导作用,他鼓励和扶持纽约的资本市场,而杰斐逊憎恶投机,他把汉密尔顿所热爱的纽约称作“人类本性堕落的大阴沟”。
汉密尔顿作为美国联邦政府的第一任财政部长,对美国早期金融体系的整体设计,对纽约之能够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他也是美国最大的银行之一——纽约银行的创始人,他的墓地与纽约银行隔街相望。在1792年美国股市发生第一次股灾时,他下令财政部大量买进国债,对市场进行支持。此事在当时被政敌诬为进行金融投机,汉密尔顿不得不接受共和党三位议员组成的调查团的调查。虽然顺利过关,但也说明当时人们对证券投机的偏见。
而杰斐逊主义者对市场崩溃总是怀着幸灾乐祸的心态,他们非常仇视资本市场中的投机者,认为这些投机者都是罪有应得。杰斐逊主义者的局限性不仅在于他们没有认识到资本市场的调整和修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最基本规律之一,更为片面的是,他们只看到了资本市场的一些负面效应,认为虚拟经济不会对实体经济有积极的作用。而事实上,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都是现代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果能够协同发展,对整体经济实力的增长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汉密尔顿离开历史舞台后,杰斐逊主义者对市场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理念占领了主导地位,长达一百多年。在这段时间内,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基本上处于市场缺乏监管、政府无所作为、投机盛行、交易所各自为战的状态。从1792年《梧桐树协议》签订,到1913年美联储成立,这么长的时间里,美国居然没有一家中央银行。
在政府角色完全缺位的情况下,早期美国的资本市场,不可避免地会有无数市场操纵(俗称坐庄)丑闻,《伟大的博弈》的前言中说道,“在这段时期,人们还没有认识到,联邦政府应该在市场监管方面有所作为,而当时的纽约州政府和市政府都深陷在腐败的泥潭当中,大部分官员都很容易被金钱买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