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美国金融史,从某个角度看,也是一部金融操纵史。美国资本市场早期比较典型的三个市场操纵者是菲利普斯、杜尔和利特尔。菲利普斯掀开了这部金融操纵史的帷幕,他操纵的对象是早期北美殖民地的货币——贝壳串珠,操纵手法是购买大量的贝壳串珠,把它们埋在地下囤积起来,以此减少货币的供应量,达到了哄抬货币价值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一个人实际上起到了中央银行的作用。而杜尔的操纵手法是利用内部信息。他身为财政部长助理,无耻地利用内部信息来操纵市场,最后以失败告终,锒铛入狱,身败名裂。后来,随着市场的发展,出现了像利特尔这样的股市操纵者,他们不像杜尔那样利用公职去操纵市场,而主要利用对一些大的事件进行判断来投机。可以说,利特尔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投机者。当然,他也绝对不会拒绝使用欺骗手段。例如,他会在俱乐部里假装掏手绢,故意从口袋里掉出一个纸条,上面写着快去买某只股票,别的经纪人都以为他有什么特殊信息,赶紧去购买,而他借机出仓来获利。
在金融监管缺位的情形下,市场投机者的破坏力量往往是难以估量的。二十世纪初,在加拿大一夜暴富的投机家海因兹来到华尔街,控制了几家银行,开始对铜矿股票的投机操纵,不过他在这里遭到了老对手的清算,最终反而赔上了老本。然而,对华尔街而言,这并不是一场胜利,海因兹事件引发了银行挤兑,最终引发了1907年的金融大恐慌。没有中央银行,美国政府对此束手无策。所幸J.P.摩根和他的摩根银行站出来充当了中央银行的角色,才最终挽救了美国经济。
当美国从1907年的恐慌中缓过来时,人们才意识到杰斐逊理念差点将这个国家毁掉。于是,汉密尔顿理念又被重拾,1913年,被称为联邦储备体系的美国中央银行框架终于建立起来。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成立,美国资本市场才第一次有了监管机构。1987年美国发生股市危机,格林斯潘作为美联储的主席登上历史舞台。从那时到现在的20多年的时间里,格林斯潘奉行的原则是,在市场出现大规模恐慌的时候,给予一定的支持,具体的做法是美联储向银行提供资金,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尽管格林斯潘没有像200年前的汉密尔顿那样直接干预市场,但是他强调了中央银行在市场中的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汉密尔顿主义的回归。
南北战争
1861年到1865年之间发生的南北战争,对美国的证券市场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南北战争前,华尔街的债券发行都是通过私募的方式发行的。南北战争期间,北方的银行家库克革命性地向公众发行战争债券,使得北方联邦政府得以迅速地募集到战争所需要的资金,而百姓也得以把爱国热情转化为一种投资,用实际行动来支持北方政府。
库克的这一创举对战争的进程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尚未掌握现代资本市场这一重要工具的南方政府,只能依靠大量印钞来支持战争费用。这使得南方的通货膨胀非常严重,战争结束时通货膨胀率达到了战前的9000%。这直接影响了战争的进程和胜负。同时,国债的大量发行,意想不到地催生了华尔街的空前繁荣,并使得美国资本市场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在战前的1861年,国债的规模是6480万美元,到1865年战争结束时,国债的规模达到了28亿美元,增幅是40倍。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占人口的比例也大幅提高,由战前的1%上升到了战后的5%。在1865年战争结束时,纽约交易所的日交易量达到60亿美元,经纪人每天可以赚取800-1000美元的佣金,而当时的一般中产阶级家庭一年的收入不过是1500美元。南北战争使得华尔街一跃成为仅次于伦敦的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
第一个转折点:经纪人的自发革命
华尔街混乱无度、投机盛行的童年期在酝酿着一个很大的变革,它源于一个无序的市场中寻求变革的内生力量。
1870年,华尔街《商务金融报》有这样一段话,“在这个充满阴谋的时代,保密成为了成功的一个条件。……公司的财务报表……它显示了公司收入的来源和数量、每一块钱的用途、财产的收益、运营、供应、建设和维修所花的成本、公司的负债情况以及整体资金的处置情况,所有这些信息都必须精心编造,以供每个季度公布出来。”这段话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当时上市公司缺乏诚信、资本市场信息严重不对称的状况,当时的上市公司根本不需要披露信息,即使披露,信息也完全是虚假的,市场因此极度混乱。
在一场著名的伊利股票对决战中,作为伊利公司董事会成员的古尔德集团,居然可以在市场浑然不知的情况下,偷偷加印了5万股的伊利股票,将伊利股票的流通盘一下子扩大20%,使得试图收购并逼空伊利股票的范德比尔特集团彻底失败。在当时的美国证券市场上,股市操纵者长期豢养法官,随时颁布有利于自己的法律,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华尔街早期的这种情况使得市场高度混乱,市场崩溃的频率也非常高,严重阻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最后,所有的经纪人们团结起来,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真实的信息。那么,怎么才能保证信息的真实呢?由谁来编制并核实这些信息呢?这就是公认会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CPA)的起源。从此,上市公司开始遵守会计准则并公开披露信息,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尽管直到今天,虚假信息也还不能完全避免,但19世纪90年代经纪人的自发革命,是华尔街的第一个转折点,它使得资本市场开始走向规范。
有趣的是,这一次变革并不是政府“有形的手”的干预,而是市场所有参与者为了维护大家共同利益而自发产生的变革,它是市场“无形的手”在起作用。
第二阶段:狂荡不羁的青春期
经过调整之后,美国资本市场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早期,我们可以将这个阶段比作华尔街狂荡不羁的青春期。对华尔街来说,在这个阶段,发生的最重要的事件是美国的重工业化进程。在这个阶段,美国的钢铁工业迅速崛起,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一举超过了欧洲各国钢铁产量的总和。与此同时,美国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崛起,1900年美国GDP首次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美国的重工业化离不开华尔街,而华尔街也在为美国的重工业化融资的过程中迅速扩大了自身的规模和影响。有一个当时流行的华尔街笑话说明了华尔街银行家在美国重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老师问学生,是谁创造了世界,一位学生回答,“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创造了世界。在1901年,世界又被摩根先生重组了一回。”这里所指的重组就是J.P.摩根在1901年对美国钢铁公司的重组,重组总规模达14亿美元,相当于当时美国GDP的7%,这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
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这个阶段,除了美国的重工业化以外,另一个对华尔街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是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无疑是这场在大洋彼岸发生的战争的最大受惠者,无论是它的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仅杜邦公司就为协约国提供40%以上的军需品,业务增长了176倍。一战也带动了美国资本市场的迅速扩容。为战争融资而发行的国债从12亿美元扩大到255亿美元,1917年到1919年自由公债发行量达到215亿美元。美国的股市规模大幅扩张,尤其是和战争相关的钢铁行业发展更快,以美国的伯利恒钢铁公司为例,股价从46美元飚升到460美元,并一度达到600美元。投资者群体也由战前的35万增加到了数百万。美国资本市场跃升为世界第一大资本市场。一战期间,仅摩根银行就代理英国发放了银团贷款30多亿美元。一战使得美国一举从战前最大的债务国变成了战后最大的债权国。
一战结束后不久,美国股市进入了一个疯狂的牛市, 20世纪的20年代,在连续八年中,只有一年例外(1923年),道-琼斯指数都在上涨,一共上涨了50%。当时的美联储成立不久,没有足够的对股市泡沫的判断能力和遏制手段,因此没有采取调整利率等手段来抑制过度投机。另一个推波助澜的因素是10%的保证金制度,即投资者只要支付10%的钱就可以买股票,在一个不断飙升的股市中,这是一个非常诱人的制度安排,进一步刺激了股市的投机性。当时的美联储以5%的利率贷给美联储成员银行,银行以12%的利率贷给那些经纪人,经纪人再以20%的利率贷给投机者,而投资者则希望从股市中得到远远超过20%的回报。这样一个逐级放大的资金链,孕育着巨大的风险。
1929年10月24日,著名的黑色星期四,美国股市单日跌幅达22%,这是美国股市有史以来的单日最大百分比跌幅。到1932年,美国股市的总跌幅为89%。在这样一场股市崩溃中,几乎所有股票的股价都一泻千里,所有的投资者都在劫难逃。一个典型的个股案例就是美国无线电公司,无线电作为当时的朝阳产业,相当于今天的互联网。1929年9月股价超过500美元,1932年7月,股价仅为3美元。在当时盛传的许多描述股市崩盘后的华尔街惨状的笑话中,有这样一则:五星级豪华酒店里兹·卡顿酒店对来客的第一句问候语改为,“请问,您开房间是来住宿还是跳楼?”
第二个转折点:1929年的股灾与罗斯福新政
1929年的股市崩盘是华尔街发展历史上第二个转折点。股市崩盘之后,资本市场隐藏很久的许多问题都暴露出来。崩盘后所发生的“大萧条”,给美国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引发了美国社会的思考。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开始实施“新政”。在金融方面,罗斯福对华尔街进行全面的改革和清理,他请老肯尼迪(后来担任美国总统的肯尼迪的父亲)担任刚刚成立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首任主席。老肯尼迪是一个老练的市场投机家,他对市场规则的漏洞和市场中的操纵行为都非常在行,在他的领导下,华尔街痛定思痛,洗心革面,完善各种法律法规,进一步走向规范。利用庄家来打击坐庄,正是罗斯福总统的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