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 金融学综合 100 道必背简答题答案
第一部分 (货币)金融学
1. 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以及崩溃原因?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 年 7 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因为此次
会议是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所以称之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关税总协定作为 1944 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盾性,该体系于 1971 年被尼克松政府宣告结束。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基本内容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影响:
1)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暂时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2)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
3) 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后,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活动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4)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有助于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由于汇率的相对稳定, 避免了国际资本流动中引发的汇率风险,这有利于国际资本的输入与输出。
崩溃原因:
1) 制度自身的缺陷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崩溃的根本原因是这个制度本身存在着不可解脱的矛盾。在这种制度下,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发挥着世界货币的职能。
①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要求美元币值稳定,才会在国际支付中被其他国家所普遍接受。而美元币值稳定,不仅要求美国有足够的黄金储备, 而且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必须保持顺差,从而使黄金不断流入美国而增加其黄金储备。否则,人们在国际支付中就不愿接受美元。
②全世界要获得充足的外汇储备,又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保持大量逆差,否则全世界就会面临外汇储备短缺、国际流通渠道出现国际支付手段短缺。但随着美国逆差的增大,美元的黄金保证又会不断减少,美元又将不断贬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美元短缺到美元泛滥,是这种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频繁爆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此消彼长,美元危机是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直接原因。
①美国黄金储备减少。多次办爆发的美元危机使得尼克松总统不得不于 1971 年
8 月 15 日宣布停止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1973 年美国爆发了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没有充分的黄金储备作基础,严重地动摇了美元的信誉。
②美国通货膨胀加剧。美国发动侵越战争,财政赤字庞大,不得不依靠发行货币来弥补,造成通货膨胀。加上两次石油危机,石油提价而增加支出;同时,由于失业补贴增加。劳动生产率下降,造成政府支出急剧增加。美国消费物价指数急剧上升给美元的汇价带来了巨大冲击。
③美国国际收支持续逆差。二战结束时,美国利用在战争中膨胀起来的经济实力和其他国家被战争削弱的机会,大举向西欧、日本和世界各地输出商品,使美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出现巨额顺差,其他国家的黄金储备大量流入美国。各国普遍感到“美元荒”。西欧各国经济的增长,出口贸易的扩大,其国际收支由逆差转为顺差,美元和黄金储备增加。美国由于对外扩张和侵略战争,国际收支由顺差转为逆差,美国资金大量外流,形成“美元过剩”。这使美元汇率承受巨大的冲击和压力,不断出现下浮的波动。
2. 简述利率的风险结构?
答:利率风险结构:债权工具的到期期限相同,但利率却不相同的现象称为利率的风险结构。这种现象是由三个原因引起的:违约风险、流动性和所得税因素。1)违约风险
违约风险是指由于债券发行者的收入会随经营状况而改变,因此债券本息的偿付能力不同,这就给债券本息能否及时偿还带来了不确定性。违约风险低的债券利率也低,违约风险高的债券的利率也高。如政府债券的违约风险低,因而利率也低。
2) 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因资产变现速度慢而可能遭受的损失。债券的流动性越强, 变现越容易,利率越低。反之,流动性越弱,利率越高
3) 税收风险
西方国家地方政府债券的违约风险高于中央政府债券,流动性也比较差,但地方政府债券的利率却是比较低的,这其中的原因是二者的税收待遇不同。地方政府债券的利息一般是免缴所得税的。投资于中央政府债券就可能遭受税收风险。税率越高的债券,其税前利率也越高。
3. 简述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并说明他们的关系?
答:利率期限结构:是指在某一时点上,不同期限资金的收益率与到期期限之间的关系。
收益率曲线解释的三个事实:
(1) 不同期限债券利率随时间一起波动 。
(2) 短期利率低,收益率曲线向上倾斜,反之则反 。
(3) 收益率曲线几乎都是向上倾斜的 。1)纯粹预期假说
纯粹预期假说将金融市场视为一个整体,强调不同期限证券间的完全替代性。它假定:
(1) 金融市场不同期限的资产是完全可替代的。
(2) 金融市场是有效率的。结论:
a. 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的关系:长期债券的利率等于债券生命期内短期利率的平均值。
b. 对收益曲线形状的解释 若预期的各短期利率高于现行短期利率,则当前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收益率曲线向上倾斜;若预期的各短期利率低于现行短期利率,则当前长期利率低于短期利率,收益率曲线向 下倾斜 如果投资者预期短期利率保持不变,则收益率曲线呈水平状。该理论可以解释事实 1,2,无法解释事实 3。
2)市场分割假说
分割市场假说假定不同期限的债券完全不可相互替代,各种期限债券的利率只是由该种债券的供求决定。也就是说,市场是分割的。
市场分割的原因
主要从风险角度进行解释。假设投资者是风险厌恶者,就不会选择偏离自己未来用款计 划的期限。不同的投资者有不同的支出计划,就会形成不同期限债券各自的市场。
市场分割假说对收益曲线形状的解释
收益曲线的不同形状是由不同期限债券的市场供求差异决定的。如果长期债券市场出现供给大于需求的同时,短期债券市场却出现供给小于需求的情形,长期债券价格会下降,导致长期利率上升,短期债券价格会上升,导致短期利率下降,通常情况下,人们偏好短期债券,因此收益率通常向上倾斜它无法解释第一个事实和第二个事实。因为它将不同期限的债券市场看成完全分割的市场。 3)流动性升水假说
假定:该理论也承认不同期限债券是不能完全替代的。
结论:长期债券的利率等于其生命期限内短期债券利率水平的平均值加上流动性升水。
对收益曲线形状的解释:
如果预期未来短期利率上升,加上流动性升水,则使收益曲线陡峭地上升; 如果预期未来短期利率不变,加上流动性升水,收益曲线也会轻微地上升,而不是如纯粹预期假说所解释的那样收益曲线呈水平状;
如果预期未来短期利率轻微下降,加上流动性升水,则收益曲线呈水平状, 而不是如纯粹预期假说解释的那样呈下降形状;如果预期未来短期利率大幅下 降,加上流动性升水,则收益曲线也只是平缓下降。这种理论能解释 123 种现象。
4)关系:预期理论假设长债短债流动性一致,但是市场分割理论认为是不一致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综合两家之长,解释了经验事实。
4. 简述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 国际货币制度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
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②汇率制度的安排;③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迄今为止,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
一.金本位制
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是国际金本位制,1880-1914 年的 35 年间是国际金本位制的黄金时代。在这种制度下,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黄金可以在各国间自由输出输入,在“黄
金输送点”的作用下,汇率相对平稳,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的机制。由于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参战国纷纷禁止黄金输出和纸币停止兑换黄金,国际金本位制受到严重削弱,之后虽改行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但因其自身的不稳定性都未能持久。在 1929-1933 年的经济大危机冲击下国际金本位制终于瓦
解,随后,国际货币制度一片混乱,直至 1944 年重建新的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 年 7 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由 44 国参加的“联合国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这个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是: (1) 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2) 实行固定汇
率制。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预先安排的资金融通措施,保证向会员国提
供辅助性储备供应。 (4) 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性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这个货币体系实际上是美元——黄金本位制,也是一个变相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三.牙买加协议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制度又一次陷于混乱,导致国际金融形势动荡不安。1976 年 1 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举行会议,达成了著名的“牙买加协定”。同年 4 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
事会通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二次修正案》,并于 1978 年 4 月 1 日正式生效, 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制度牙买加体系。
《牙买加协议》的主要内容:
(1) 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改革
《牙买加协议》正式确认了浮动汇率制的合法化,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的局面,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继续对各国货币汇率政策实行严格监督,并协调成员国的经济政策,促进金融稳定,缩小汇率波动范围。
(2) 推行黄金非货币化
协议做出了逐步使黄金退出国际货币的决定,并规定:废除黄金条款,取消黄金官价,成员国中央银行可按市价自由进行黄金交易;取消成员国相互之间以及成员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间须用黄金清算债权债务的规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逐步处理其持有的黄金。
(3) 增强特别提款权的作用
主要是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扩大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般业务中的使用范围,并适时修订特别提款权的有关条款。
(4) 增加成员国基金份额
成员国的基金份额从原来的 292 亿特别提款权增加至 390 亿特别提款权, 增幅达 33.6%。同时,扩大信贷额度,以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融资。
牙买加体系的实行,对于维持国际经济运转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牙买加体系并非是理想的国际货币制度,它目前仍存在着一些缺陷, 国际货币制度仍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5. 简述利率决定理论的不同学派观点和主张?
在西方利率决定理论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了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古典利率理论、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可贷资金理论。
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
马克思对利率决定的分析是以剩余价值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割为起点的。马克思认为,利息是贷出资本的资本家从借入资本的资本家那里分割出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而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在平均利润率与零之间,利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利润率;二是总利润在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进行分配的比例。这一比例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借贷双方的供求关系及其竞争,一般来说,供大于求时利率下降; 供不应求时利率上升。此外,法律、习惯等也有较大作用。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对于说明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利率决定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二、古典利率理论
古典利率理论是一种实物利率,即由实物资本的供求所决定的利率。
主要思想:古典利率理论认为,利率由两种力量决定:一是可供利用的储蓄, 主要由家 庭提供;二是投资资本需求,主要来源于商业部门
(1) 资本供给来自于社会储蓄,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 储蓄取决于人们对消费的时间偏好,古典理论假定个人对当期消费有着特别的偏好,利 息的支付是对等待或者延期消费的报酬。一般情况下,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
(2) 资本需求来自于社会投资,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当利率降低时,预期回报率大于利率的可能性增大,投资需求就会不断增加,即投资是 利率的递减函数。
(3) 均衡利率是储蓄与投资相等时的利率
批评:忽略了除储蓄和投资以外的其他因素,古典利率理论认为,利率是储蓄的主要决 定因素,可是今天的经济学家却发现,收入是储蓄的主要决定因素。如今消费者和政府都是 重要的资金需求者,同样对资金供求有着重要的影响。三、“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主要思想:认为利率是由货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1) 利息作为一种货币现象是人们牺牲流动性的报酬 凯恩斯认为,这种为取得货币而支付的报酬就是利息,利息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
(2) 利率由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所决定 货币供给曲线:凯恩斯认为,在现代经济体系里,货币供给基本上为一国的中央银行所 控制,是一个外生变量 货币需求曲线:凯恩斯认为,其他条件不变时,利率上升,相对于债券来说,货币的预期回报率下降,货币需求减少。按照机会成本的逻辑,货币需求与利率呈负相关性。
(3)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时决定均衡利率水平 “流动性陷阱” :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只有 可能上升而不会继续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主要是投机货币需求)会变得无限大的现 象。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流动性偏好”理论的特点
(1) 利率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与实际因素无关
(2) 货币供给只有通过利率才能影响经济运行,即货币影响实际经济活动,只是在它 首先影响利率这一限度内
(3) 它是一种存量理论四、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1937 年,凯恩斯的学生罗伯逊在古典利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贷资金理论。 基本思想:一方面肯定了古典学派考虑储蓄投资对于利率的作用,一方面指出忽视货币 因素也是不妥当的,另一方面也指出凯恩斯完全否定实际因素和忽视流量的分析是错误的, 但是肯定货币因素对利率的影响作用。宗旨是将货币因素与实际因素,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 综合作为一种新的理论体系
(1)可贷资金供给与可贷资金需求的构成 可贷资金需求来自于两部分:第一,投资 I,主要部分,与利率呈负相关关系; 第二,货币的窖藏△H,与利率负相关,因为利率是货币窖藏的机会成本 可贷资金供给来自两部分: 第一,储蓄 S, 主要来源,与利率同方向变动。 第二,货币供给的增加量△MS,它与利率呈正相关
(2) 利率由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所决定
(3) 均衡利率由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所决定
6. 简述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优缺点? 一、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含义
直接融资是以股票、债券为主要金融工具的一种融资机制,这种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通过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直接融通资金的场所,即为直接融资市场,也称证券市场,直接融资能最大可能地吸收社会游资,直接投资于企业生产经营之中,从而弥补了间接融资的不足。
间接融资是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金的单位通过存款的形式,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 或通过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这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二、直接融资的优缺点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
①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联系,可以根据各自融资的条件,例如借款期限、数量和利率水平等方面的要求,实现资金的融通。
②由于资金供求双方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债务人面对直接债权人的监督, 在经营上会有较大的压力,从而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③通过发行长期债券和发行股票,有利于筹集具有稳定性的、可以长期使用的投资资金;由此筹集的资金具有可以长期使用的特点。
直接融资的缺点在于:
①直接融资双方在资金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到限制比间接融资为多。
②对资金供给者来说,由于缺乏中介的缓冲,直接融资风险比间接融资要大。三、间接融资的优缺点
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
①在间接融资中,由于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是多样化的,融资风险便可由多样化的资产和负债结构分散承担,从而安全性较高。
②降低融资成本。金融机构具有了解和掌握借款者有关信息的专长,而不需要每个资金盈余者自己去搜集资金赤字者的有关信息,因而降低了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
间接融资的缺点在于:
由于资金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加入金融机构为中介,隔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
直接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投资者对投资对象经营状况的关注和筹资者在资金使用方面的压力和约束。
7. 简述远期与期货的不同?
答:
期货:以金融工具(证券货币等)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不同于商品期货。 XX 期货指交易所统一制定,规定未来某时某地交割一定数量质量XX 的标准化合约。
远期:金融远期合约是指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一确定时间,按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金融资产的协定。
区别 |
远期合约 |
期货合约 |
价 格 确定方式 |
交易双方直接谈判并私下确 定,存在信息不对称,定价效率很低 |
在交易所内通过公开竞价确 定,信息较为充分、对称, 定价效率较高 |
履 约 方式 |
绝大多数只能通过到期实物 交割来履行 |
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平仓来了 结 |
合 约双方关 系 |
必须对对方的信誉和实力等方面作充分的了解 |
可以对对方完全不了解 |
结 算 方式 |
到期才进行交割清算, 期间 均不进行结算 |
每天结算, 浮动盈利或浮动 亏损通过保证金账户体现 |
标 准化 程度 |
遵循“契约自由”原则, 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但流动性 较差,二级市场不发达 |
标准化合约,流动性强 |
交 易 场所 |
没有固定的场所, 是一个效 率较低的无组织分散市场 |
在交易所内交易, 一般不允 许场外交易。 |
违 约风险 |
合约的履行仅以签约双方的信誉为担保,违约风险很高 |
合约的履行由交易所或清算公司提供担保,违约风险几 乎为零 |
8. 简述商业银行管理的基本原则?
答: 通常认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则是保证资金的安全,保持资产的流动, 争取最大的盈利,即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
(1) 安全性:安全性要求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能力,经得起重大风险和损失,能随时应付客户提存,使客户对银行保持坚定的信任。和一般企业不同,商业银行是负债经营,它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资产安排的规模、资产的结构、资产的风险度及现金储备的多少。所以商业银行必须做到以下三点:①合理安排资产规模和结构, 注重资产质量;②提高自有资本在全部负债中的比重;③必须遵纪守法,合法经营。
(2) 流动性: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保持随时能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及银行其他支付的需要。商业银行要保持足够的流动性,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方法有两种:①实行资产变现;②通过负债的途径,或者以扩股增资的方式取得资金,或者以吸收存款或借款的方式筹得资金。
(3) 盈利性:盈利性要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追求利润最大化。根据商业银行业务收入与业务支出的主要内容,商业银行实现盈利的途径主要有:①尽量减少现金资产,扩大盈利资产比重;②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取得更多的资金;③减少贷款和投资损失;④加强内部经济核算,提高银行员工劳动收入,节约管理费用开支;⑤严格操作规程,完善监管机制,减少事故和差错,防止内部人员因违法犯罪活动而造成银行重大损失。
商业银行经营的三个原则既是相互统一的,又有一定的矛盾。如果没有安全牲,流动性和盈利性也就不能最后实现;流动性越强,风险越小,安全性也越高。但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存在一定的矛盾:一般而言,流动性强,安全性高的资产其盈利性则较低,而盈利性较强的资产,则流动性较弱,风险较大,安全性较差。由于三个原则之间的矛盾,使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必须统筹考虑三者关系, 综合权衡利弊,不能偏废其一。一般应在保持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盈利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