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该理论出现和盛行于金币本位制时期,由英国学者戈森于1861年提出;
② 由于在金本位制下,铸币平价是汇率决定的基础,所以客观上只需要说明汇率的变动。该理论认为一国汇率变动是由外汇供求引起的,而外汇供求又源于国际借贷。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前者指借贷关系已形成,但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借贷,后者指已经进入实际支付阶段借贷。只有流动借贷的变化才会影响外汇的供求。当国际借贷差额不平衡时,汇率就会发生变动。
③ 该理论的明显不足表现在:首先忽视了对汇率决定基础的论证;其次,仅解释了金本位制汇率变动的主要原因,随着金本位制的瓦解,该理论的不足和局限性就更加明显。汇率理论进一步发展。
(3)“购买力平价说”和“汇兑心理说”
① 背景:第一次大战的爆发标志着金本位制全盛时期结束和金块本位制的开始。各国货币金平价开始失去意义,学者们的注意力开始转向汇率决定问题的研究,汇率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最著名的有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在20世纪初提出的“购买力平价说”,和阿弗塔里昂等法国学者提出的“汇兑心理说”。
② “购买力平价说”见前面概念和简答题。该学说的缺陷是自由贸易的假设前提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忽视了资本流动因素对汇率决定的影响。
③ “汇兑心理说”试图用纯心理因素来解释汇率的决定及其变化,认为人们需要外汇是因为要购买商品与劳务以满足人们的欲望,所以效用是外汇价值的基础,其真正价值是边际效用,而这又是由人们主观心理决定的。人们的心理评价受质(货币购买力、制度、政策等)和量(各种供求)量方面因素的影响。“汇兑心理说”的贡献在于: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心理预期对汇率变动的影响会很大。该理论所具有的其他理论无法替代的意义就在于它促使人们开始重视心理预期因素对汇率的影响。该理论的局限性和缺陷在于,只重视心理因素忽略了决定汇率的基础因素的分析。
(4)利息平价说
① 背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后,受凯恩斯经济学影响,产生了“均衡汇率理论”着重分析在一定经济结构下,影响汇率的各种因素,研究如何通过实施一定的汇率政策来达到理想的均衡汇率水平。
② 利息平价理论的内容见前简答题
③ 利息平价理论把汇率决定因素扩展到了货币资本领域,从而填补了传统购买力平价说衰落后的汇率决定理论的空白,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货币资产因素在国际金融领域内的作用日益重要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