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考研问答50题(10)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5-06-05
⑸.认识: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只是一种经济手段,两者对经济发展都有一定作用,有利也有弊,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
33. 概述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共对私营经济实施的政策及其原因、作用。
〔答〕
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政策:限制和利用;(合理调整);
原因:国民经济崩溃,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用:对国民经济恢复起了重要作用;
⑵.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政策:赎买政策;
原因: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愿意接受改造;
作用: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
⑶.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政策:鼓励、引导健康发展;
原因:以往的教训;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决定的;
作用:促进了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发展
34.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曾经历过两次由封闭到开放的历史。试说明两次“封闭”和两次“开放”发生的时间,其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两次“开放”有何区别?其本质区别是什么?
⑴.第一次封闭:明朝后期到1840年。
原因:封建的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的需求不大;明朝中期以来,倭寇和西方殖民势力骚扰海疆,威胁中国安全;清政府为了对付台湾郑成功父子的抗清势力,也严禁沿海人民下海;
⑵.第一次开放:19世纪中期。
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扩张的本性促使其疯狂对外侵略,寻求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由于中国仍处于封建社会后期,制度腐败,经济落后,国力衰退,成为英国侵略的对象;鸦片战争英国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
⑶.第二次封闭:1949年到1978年。
原因: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长期实行封锁、包围、扼杀的敌对政策;50年代末,苏联对中国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提出有损于中国主权的要求,被中国拒绝,中苏关系恶化;文革中,我国外交工作遭到林彪、江青等人的破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缺乏与世界各国发展经济技术联系的愿望和要求;
⑷.第二次开放:1978年以来。
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世界经济越来越向国际化、全球一体化方向发展,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封闭状态中求得生存;70年代以来,国际格局由两极向多极转变,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
⑸.区别:
①.背景不同:前者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下被迫开放的;后者是在主权独立,国力增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
②.基础不同:前者是在不平等的基础上;后者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③.前提不同:当今开放,是在独立自主,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旧中国这一点无从谈起。
⑹.两次开放的本质区别是:是否坚持平等互利原则;是否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35. 概括指出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形成的原因及历史作用。
⑴.原因:
①.思想解放: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冲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总结经验教训:文革后,总结了建国以来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八大决策、1960年调整、文革中周恩来调整、邓小平整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文革教训等)
③.工作重心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停止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出改革开放决策;
④.积极探索: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产党人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⑵.历史作用:
①.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②.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③.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36. 建国以来,中共制定过哪三条经济建设路线?每一条路线制定的主要背景、核心内容及结果如何?据此,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⑴.三条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⑵.背景、核心内容、结果:
①.过渡时期总路线:
背景:1952年国家财政经济根本好转,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为把我国建成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中共于1953年制定该路线。
内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结果:依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一五计划、实施三大改造,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为适应形势,中共制定该路线;
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结果:总路线反映了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规律,使党和国家一些领导人片面追求高速度,轻率发动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民经济造成极大困难;
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共十三大提出此路线;
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结果: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⑶.原则:
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使生产关系变革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37.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产党人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是怎样探索的?探索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已实现了怎样的转变?
⑴.历史条件: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共产党正确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把人们从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世界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格局发展;
⑵.探索: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轨道上来,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开始形成。
党的十三大明确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四大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了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
⑶.根本原因:从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⑷.转变:
①.阶级斗争为纲到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闭关锁国到全方位开放;
③.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重视所有制公有化程度到重视生产力水平;
④.外交上,重视社会形态到和平发展论;
⑤.轻视知识人才到科技兴国。
38.20世纪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最突出的主流问题是什么?其中前后期的主要区别又是什么?为此中国人进行了哪些主要探索和实践活动?
⑴.中华民族的振兴。
⑵.前后期的区别:前期主要是争取民族独立,后期是巩固独立并全面振兴时期。
⑶.探索和实践活动:
前期经历了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和巩固成果的斗争、国共合作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国共十年对峙、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等,终于使中华民族摆脱了百年受奴役的命运,获得了独立。
后期(建国后)的主要活动是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和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艰难曲折历程,使中国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进入振兴时期。
39. 建国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怎样领导人民实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在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又形成了哪些正确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又进行了哪些探索?二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有哪些教训值得我们今天记取?
⑴.过渡:
1949~1952年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巩固了政权,恢复了经济;1953年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开始三大改造;1954年召开一届人大,制定社会主义宪法;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⑵.正确指导思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对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提出了总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毛泽东《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思想;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等;
⑶.邓小平探索:
主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一国两制解决港澳问题;
⑷.关系:
是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关系;
⑸.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注意经济各部门的综合平衡;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防止个人专断、个人崇拜现象滋长
40. 中国共产党在80年代的奋斗历程中,依据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先后探索出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请回答:
⑴.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分别是什么?依据的最基本国情分别是什么?
⑵.两次探索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各自主要成果是什么?对此你有何认识?
⑶.两次探索有何异同点?
⑴.民主革命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依据的最基本国情是: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落后;
⑵.成果:
第一次探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探索,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的局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经济建设战略部署的第二步,形成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无论革命和建设都要从中国国情出发;中共两次探索都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说明中共是人民利益的代表;两次探索都遇到重大的挫折和失误,但中共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⑶.相同点:
①.都曾照搬苏联经验,走了弯路;
②.左的错误都曾造成过重大损失;
③.都是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④.都跟杰出领导人的重要作用分不开;
⑷.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第一次探索是在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进行的;第二次探索是在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情况下进行的;
②.共产党所处的地位不同:第一次探索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处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之下,第二次探索共产党已经成熟,处于执政党的地位;
41. 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俄国人的路”指的是什么?“走自己的路”,指的是什么?结果怎样?
相关话题/中国近现代史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分导读
在考研政治的6个科目中,《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内容庞大但考题不多、分值不高。 所谓内容庞大,是指这门学科所对应的时间跨度,不仅有近代还有现代;所涉及的内容不仅有理论还有实践;所关涉的知识点囊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会议、著作、文件等等方面,林林总总,千头万绪。 所谓考题不多、分值不 ...政治指导 本站小编 新浪教育 2015-05-252015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之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纲要部分考试的重点。在历年的考试中,选择题和分析题中均出现过。该部分内容几乎每年必考,而今年考查分析题的可能性极大。重点内容是抗日战争的过程、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抗日战争胜利的经验。下面万学海文老师就这几个方面给同学们一一梳理。 一、抗日战争的过程 1931年9月18日在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的开端。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北平南郊宛平城发动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1937年12月日军进占南京城后,即以灭绝人性的烧杀淫掠制造了骇人听闻、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遭到了中国人们的英勇反抗。中国共产党 ...近现代史、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 本站小编 新浪教育 2014-12-14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节变化汇总
2015年考研政治大纲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部分出现一些变动,具体如下: 第一章 将原本的第二节拆分为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和第三节反侵略斗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但实质考点没有变化。 第二章 无变化 第三章 无变化 第四章 将第一节中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合并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在第三节中删去了北伐战争的进展标题,但无实质变化。 第五章 无变化 第六章 将第二节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基本策略改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 ...近现代史、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 本站小编 新浪教育 2014-12-14201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纲解析变化及复习策略
2015考研政治大纲解析已经正式发布,本学科的变化不大,考查范围仍是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进程。考生在秋季复习时,结合本学科重点,应到达以下几点要求: 一、近代史部分(1840-1949)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外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掌握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挣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掌握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注意比较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民族 ...近现代史、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 本站小编 新浪教育 2014-12-14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近5年考试点分布
中国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 ...近现代史、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 跨考教育 免费考研网 2014-05-022015年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指导与学科脉络
在政治理论考试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2010年考研政治大纲的新增科目,它占整个考研政治的分值是14分。从近两年的考题来看, ...近现代史、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 跨考教育 免费考研网 2014-02-172014考研历史学:中国近现代史全面了解
一、中国近现代史考查目标 本科目共考查4种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史料分析题、简答题(论述题)。20072010年第四大题 ...历史学考研经验 海文教育 免费考研网 2014-02-052012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客观题解析
2012年考研政治题中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科涉及单选第9题,多选26题、27题、28题,多选29题属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毛中特交叉题目,暂不作纲要题处理。万学名师团队第一时间解析了史纲的客观题。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中西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不能 ...政治指导 新浪教育 免费考研网 2014-01-132012年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评析
考研政治考试于2012年1月7日举行,今年的热点应该涉及2011年和2012年两年的热点。2012年考研政治题中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科多选26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涉及了2012年鸦片战争170周年纪念热点。 26.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美、法趁火打劫,相继逼迫清 ...政治指导 新浪教育 免费考研网 2014-01-132014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辛亥革命再次涉及
跨考教育 政治教研室 丁晓梅 今年的政治考试毛中特和史纲部分都凸显了改革的相关内容,这部分内容有20多分。其它部分考点 ...近现代史、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 海文教育 2014-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