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复试资料(整合)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5-07-22

第一章 绪论
    何谓经济地理学?                                                                       
答: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地理环境相关系的学科。                  
    试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经济活动的内容、区位、空间组织和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    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及研究特点。(加以扩展)
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     
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对象。
经济活动内容;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    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地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科学。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地理学可划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地理技术学科。这三个分支学科,各又包括一系列次一级的分支学科。
基于中国地理学的特殊发展历史,杨吾杨教授等提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社会文化地理学的地理学三分法。
由于经济活动属于人文现象,从逻辑思维和与自然地理对等角度出发,我们倾向于将经济地理学列为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
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应该注重该学科与自然地理学、地理技术学科以及其它人文地理分支学科的交叉关系。
    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学科体系

Snap63.jpg
    
    经济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经济地理学与经济科学的关系
在经济科学中,与经济地理学关系密切的学科包括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其中,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决策单位(如消费者、厂商和资源所有者)的经济行为,所考察的内容之一是消费者对各种商品的需求与生产者对市场的供给的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总量变动及其与就业、通货膨胀等的关系规律。区域经济学即空间经济学,其研究对象与经济地理学十分接近。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
2)经济地理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自然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对于经济活动区位和空间组织具重要影响。经济地理学对于自然地理学和自然资源学的发展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人类经济活动,必然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了解经济活动与环境关系,有助于对自然地理变化规律的理解。
3)经济地理学与技术科学的关系
技术条件是经济活动区位和空间组织的重要决定因素。技术水平的提高,常引起经济区位的变化。
    我国学者对经济地理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
1.    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体系,其核心是生产的地域布局体系。中心研究内容是经济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征、发展趋势和优化调控。
2.    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主要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特点、以及发展变化和地域分布的规律性,或主要是研究生产分布的地域系统的一门学科。
3.    研究各国、各地区生产力布局及其发展的条件和特点的科学(1987)。
4.    研究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
    21世纪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
1)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
2)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
3)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的理论研究
4)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    当代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的重点。
(1)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
(2)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
(3)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
(4)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
(5)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    20世纪以来经济地理学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及其观点
规范性分析的思维方式:这种研究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实证主义分析法: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行为主义分析方法: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结构主义分析方法: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影响经济形成中的作用。
文化转向:注重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    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有何区别?
(1)区位条件是指能够吸引并确定人类活动场所位置的支持条件,或者说是不同场所所具有的不同属性或资质。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2)区位条件是场所提供给区位主体选择的条件,区位因子是区位主体选择区位时考虑的因素。区位因子也可理解为用生产成本衡量区位条件的优劣,在这个意义上区位因子可定义为衡量区位条件优劣的指标。                                                                    
    区位因子分为哪几种类型?
区位因子通常可分为经济因子和非经济因子两大类。经济因子可进一步分为成本因子和收入因子,其中成本因子是韦伯为代表的区位论者关注的重点,又被分成运费因子和非运费因子两部分,而收入因子则是廖什为代表的区位学派的分析重点。非经济因子主要包括决策者的行为、决策者个人的偏好、决策者的出生地,以及区位决策的模仿、区位政策、自然条件的作用和军事上的考虑等。
    简述古典区位论与现代区位论的区别。
古典区位论与现代区位的主要区别在于立论依据以及考虑问题的范围和内容的不同。(1)在区位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利润(或成本),而现代区位理论还要额外考虑到非金钱收益和“满足”的需要;(2)在具体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缺乏或轻视区位选择的具体目标,而现代区位理论则有市场占有率、吸引与稳定人才、形象、名声、市场测试、回避汇率风险、收集信息、避免贸易摩擦等多种具体目标;(3)另外,古典区位理论的区位选择基准是成本最小,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要考虑前述具体目标中的风险及不确定性。
    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1)土地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2)原材料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3)能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4)资本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5)劳动力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6)知识与技术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    综合分析区域环境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区域环境对经济区域的影响主要有四大方面。
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影响经济活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①自然环境条件对经济活动具有制约作用②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特性差异,也导致起具有不同的区位选择。二、市场环境。市场发育完善的地区能够提供平等竞争、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利于有效规范和引导经济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反之,则不利于经济发展。对于市场经济活动区位具有重大影响的经济环境因素主要有市场规模、市场特性等。三、产业环境。随着社会化分工的发展,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脱离不开其他相关产业或部门的支持,也离不开生产要素的支持。四、政策环境。政策环境直接影响到一个区域发展某种行业的条件和约束,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活动的发展,从而成为吸引经济活动聚集的因素之一。                            
    知识经济时代交通运输对区位选择影响的特点
①从生产特点上,从规模生产到敏捷生产,从集中到分散,从计划性到及时性,从刚性生产到柔性生产,从注重成本与质量控制到注重创新与适应性。
②产品特征上,从标准化的系列产品到智能化的个性产品,从市场周期长的产品到市场周期短的产品,从笨重产品到轻巧产品。
③市场规模上,从区域性和相对稳定到全球性及经常变动。
④流通形式上,从中介、有形市场交易到无中介、无形电子商务。
⑤产业特征上,从以制造为主、服务业为辅到一服务业为主,制造业为辅,从资本密集型产业到知识密集型产业。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    概述杜能农业圈模式
随着种植作物的不同,农业的全部形态随之变化,将能在各圈层中观察到各种各样的农业组织形式。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这样的同心圆结构。
1.第一圈——自由式农业圈。为最近的城市农业地带,主要生产易腐难运的产品,如蔬菜、鲜奶。本圈大小由城市人口规模所决定的消费量大小而决定。
2.第二圈——林业圈。供给城市用的薪材、建筑用材、木炭等,由于重量和体积均较大,从经济角度必需在城市近处(第二圈)种植。
3.第三圈——轮作式农业圈。没有休闲地,在所有耕地上种植农作物,以谷物(麦类)和饲料作物(马铃薯、豌豆等)的轮作为主要特色。
4.第四圈——谷草式农业圈。为谷物(麦类)、牧草、休耕轮作地带。杜能提出每一块地的七区轮作。
5.第五圈——三圃式农业圈。此圈是距城市最远的谷作农业圈,也是最粗放的谷作农业圈。三圃式农业将农家近处的每一块地分为三区,第一区黑麦,第二区大麦,第三区休闲,三区轮作,即为三圃式轮作制度。
6.第六圈——畜牧业圈。此圈是杜能圈的最外圈,生产谷麦作物仅用于自给,而生产牧草用于养畜,以畜产品如黄油、奶酪等供应城市市场。此圈之外,地租为零,则为无人利用的荒地。                
    分析杜能农业区位论中的杜能圈或农业空间结构形成机制:


相关话题/湖南师范大学 经济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