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硬新闻”与‘软新闻”(1999新闻)
根据新闻内容的性质特征,传统上形成的一种对新闻进行比较宽泛划分的方法。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称之为硬新闻。人情味较浓、写得较活泼轻松、易于引起收受者感官刺激和阅读收听兴趣的新闻,称之为软新闻。就实际的新闻而言,往往既包含着硬新闻的成分,同时也包含软新闻的要素,新闻实质是软硬结合的新闻。
正面、负面、中性新闻
根据新闻内容的性质特征,对新闻进行划分的方法。能给主体带来正面效应的(正价值)的新闻事实称为正面事实,带来负面效应的事实称为为负面事实,正负效应不明显或无所谓(零价值)的事实,称为中性事实。对相应事实的报道所形成的新闻就是正面新闻、负面新闻和中性新闻。同时,有人用新闻的传播效果,诸如正面效果、负面效果和中性效果,将新闻相应地分为正面新闻、负面新闻和中性新闻。但这种基于新闻传播效果、而非新闻自身的分类方法,其恰当性有待进一步思考。
新闻信息
所谓新闻信息,指新近发生的为公众所关注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社会信息。
公民新闻
公民新闻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美国,伴随着今天Web2.0时代的到来而兴盛。对公民新闻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公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体、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或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或者把它称之为来自业余新闻工作者的第一手新闻报道。
简单地说,公民新闻,指从新闻的采访,写作,到最后的编辑发布,都不假手于专业记者或编辑,完全由读者自己采写的新闻,而这些读者则被称为公民记者。
新新闻主义
美国新闻界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主张。认为传统的真实报道新闻事实的的原则是墨守成规、原始主义,应该用写小说的方法报道新闻,可以虚构,主观想象的东西才是真实的,用艺术手法创造出来的新闻才是高于真实的作品。这种主张受到了美国严肃的新闻工作者的反对,但这种思潮仍有一定影响。
调查新闻学
19世纪70年代首先在美国提出,因其倡导调查报道而得名。背景是当时《华盛顿邮报》两名年轻记者对“水门事件”成功报道。认为,新闻记者的社会使命就是要主动而勇敢地去发现、捕捉重大社会黑幕丑闻,进行深入系统地调查报道,揭示背后的社会根源。推动社会的正常运行。19世纪80年代后调查报道逐渐减少。
发展新闻学
发展中国家的新闻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首先提出的一种要求从正面报道他们国家发展状况的新闻学理论。作为回应,西方新闻界在20世纪80年代也开始探讨这种理论,试图找出一种新的方法,既能弥补西方新闻界对发展中国家新闻报道的片面和偏颇,又使西方收受者对相关报道感兴趣。核心内容是国家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经济发展。从这一核心内容出发,发展中国家的媒体都程度不一地和政府保持一致,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都十分重视新闻媒介的守望、整合、教育功能。
简述精确新闻报道的特点和功能。(1999传播)
精确新闻学在60年代美国出现的,精确新闻是指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运用调查、实验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收集资料、查证事实,从而报道新闻。
其特点是用精确的数据、概念来分析新闻事件,尽可能避免主观的、人为的错误,从而使新闻报道更加客观、公正、令人信服。
功能在于新闻传播者运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民意测验、抽样调查、实地实验、参与观察等方法进行信息采集,的确有助于纠正偏见、减少失实新闻,有助于增强社会敏感性和新闻事件真实性,提高媒介组织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新闻职业规范范畴
有偿新闻(2005)/评“有偿新闻”。(1994)
有偿新闻,是新闻工作者采取不正当手段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物质报酬的活动。有偿新闻还包括故意隐匿和扣押新闻的活动。有偿新闻,其实质就是编辑部或记者编辑个人,将国家和社会赋予的新闻机构传播新闻的权利,作为个人和团体的私有商品非法出卖,权利和金钱进行了非法交易。这种行为应叫做“金元新闻”、“受贿新闻”。
有偿新闻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编辑部与经营部混岗和商业利益的驱动。当编辑部门实际上有权利用自己掌握的版面或播出时间来与广告商交换的时候,所谓有偿新闻就不可能被避免。
有偿新闻是一种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行为,是新闻界的不正之风,它的存在和蔓延,是新闻行业的耻辱。其危害性可以从三个方面剖析:
一是破坏了的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的原则。因为有偿新闻出于以提供信息服务来获取利益的不正当方式。不少有偿新闻为了达到某些个人或者集团的利益不惜夸大,歪曲事实,混淆黑白,颠倒是非,严重损害了公众利益。
二是降低了新闻报道的质量。我们知道,大众传媒判断信息的取舍在于新闻价值。有偿新闻选择标准是为了其服务对象需要的宣传效益,将一些毫无新闻价值或者新闻价值不高的东西充塞版面和节目,挤占了真正有新闻价值报道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影响了新闻宣传报道的质量。
三是腐蚀了新闻工作队伍。有偿新闻使一些新闻工作者腐化堕落,蜕化变质,既是个人的沦丧,也使所在媒体的公信力遭到破坏。
媒介审判
,媒介审判是指新闻媒介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涉案人员做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媒介审判是对法院的审判权和犯罪嫌疑人的公民权利的双重侵犯。在没有强调法治的时期,报到程序通常为:抓捕——声讨——公审——处决——大快人心。讲法治的年代,报到程序应该是:侦破——检控——审理——判决——公正评论。媒介审判的出现,很大程度是因为媒体报道时人习惯采用以前的程序。进一步讲,是因为媒介没有形成无罪推定的现代理念。
新闻专业主义
主要指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意识以及围绕职业意识的一套新闻传播专业的操作要求。包括:
1.专业(行业)意识:监测社会环境的责任意识。2.职业规范意识和评价标准。3.新闻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传媒的培训机制。4.严格、客观的专业资格认可制度。5.专业内部自律6.专业精神范例。
新闻自律
指新闻传播活动主体用一定用一定的规范或准则自我约束自我新闻传播活动的行为。这种准则或规范是新闻传播行业道德和规范的成文公约或行业公认的惯例,包括现在非法律的新闻行业自律组织的工作规则和处罚条例。
试析当前中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
主要有四个原因:1.体制转型。长期以来我国的媒体是党政权力机关的一部分,不是一种社会职业。现在虽然名义上成了社会部门,但在转型过程中,观念上很难很快转变过来。传媒是一个公权力代表一个社会行业,身份没有完全定位。传媒的职业权利与他们挂靠的党政机关权力混同,使得他们容易成为违法乱纪者重点行贿的对象。当市场经济中传媒的资源和空间不足时,在新闻道德意识弱化和职业规范不明确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权力寻租”现象,以党政“权力”违法换取发行量和广告,对传媒市场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2.商业利益。是造成职业道德缺失的现实原因。传媒被推向市场以后,成为经济利益的单元,这样就有了维护和扩张自身利益的驱动力,这和传媒所担负的社会责任之间会发生矛盾和冲突。缺乏基本的新闻道德,没有有效的职业规范来约束,造成传媒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意识的淡化。特别是我国目前缺乏传媒自身应对商业利益的系统规范。3.行业内混岗。传媒体制内部编辑部与经营部混岗,是造成有偿新闻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4.记者聘任违规和人员流动率过高。电视台要扩张、运转,需要人,人事制度上原有的又不改变,于是出现很多行业上的灰色人员。其生存困境和激烈竞争,造成新闻报道煽情、片面、忽略、扩张、造假。人员流动过高也是原因之一。
传媒假事件
(新闻策划是对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报道上的提炼,而策划新闻则是制造一个本来不存在的事件,然后进行报道。)
将由传媒公开策划并作为新闻进行报道的事件或公共关系活动称为传媒假事件。传媒假事件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消息源与报道者重合。 第二、传媒假事件隐藏着传媒自身的公关需求,或者记者的单纯职业主义动机。 第三、方式上,传媒或记者导演事实。 第四、事件媒介化。媒体对自己导演的时间进行报道,就是将事件媒介化了。 第五、暧昧的“真实”。这种由传媒建构的社会真是已经存在,但它是传媒掌控的“客观存在”,由传媒决定事实的发展方向,是一种暧昧的社会真实。
事后摆拍重现
可以适当做。但1.只能根据需要偶然做,不能铺天盖地;2,尽可能客观再现;3.必须在画面上注明是情景再现,不能蒙骗受众。
陷阱新闻,侵犯当事人的形象与人格尊严。
介入式隐性采访和偷拍偷录
所谓隐性采访,是指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或者隐瞒记者的身份,以体验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不公开猎取已发生或正在发生又未被披露的新闻素材的采访形式。隐性采访又分介入式和非介入式。非介入式,是指人家在公共场合做违法的事,记者没有干预整个过程,而用文字或图片报道出来。而介入式,则是记者冒充其他身份的人参与到事件中去。
无论如何,秘密调查都是一种欺骗。新闻不是欺骗的通行证,新闻记者不能以目的的正当性为由不择手段。秘密调查不能作为一种常规的做法,也不能仅是为了增添报道的戏剧性而用。
联系2003年繁峙矿难记者收受贿赂,讨论新闻伦理与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要求。
目前可以怎么做?
1.将记者的 “权力”意识转变为“权利”意识。对于直接依附于党政机关的传媒记者而言,认识到自己拥有的采访权和报道权是一种权利而非权力,是确定自己职业意识的第一步。因为记者的工作服务于公民的言论出版权利,所以才有了记者的工作权利,所以记者的权力归根到底是人民赋予的。而对于直接服务于大众的传媒记者而言,谨防商业主义对新闻业的侵蚀,是树立执业医师首先要克服的障碍。
2.立足于同行控制,职业角色通过职业理念内化而形成。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传媒赢得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
3.明确一系列具体的职业规范。要进行细分,制定具体的、可感知的、可执行的规范条文,从而提高传媒职业规范的水准。
4.提升新闻职业道德研究的学术质量。我国的新闻职业道德研究处于初级阶段,现有的论著仍停留在阐发抽象原则的层面,缺少新闻传播的专业特征和可操作性,与传媒业实践之间存在一定距离。
新闻真实范畴
“报刊的有机运动“(1998) /从马克思关于报刊有机运动的论述谈谈你对新闻真实性的理解。(2000新闻,2000传播,1998名解)/ 怎样理解“新闻真实是一个过程”?
报纸的有机运动是由马克思提出的,从1988年起,成为我国新闻学词典中一个独立的词条,它讲的是新闻真实的特点。要点:1.记者忠实地报道所见所闻时,有时可以不必叙述一切细节和论证全部原因和根源,这是受到时间和资金以及记者分工的制约;2.任何一个记者都是报纸复杂机体的一小部分,各自发挥其职能。只能把报道的某项内容作为任务,不能要求他们在一次报道中记录全面的生活情况。3.只要报刊不断地进行报道,全部事实就会完整地被揭露出来。因而,所有新闻的真实,只能表现为一个认识过程。
在所有的新闻报道中,新闻真实具有共同的特点:事实本身在发展,人们对于这个事实的发展,人们对于事实认识到什么程度,新闻才可能真实到什么程度。
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及其要求是什么?在媒体竞争条件下如何保证新闻的真实性?(2000传播)
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它既不是主观的随意生造;也不是纯客观的自然事实罗列,而是社会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准确、全面、辩证的如实描绘。新闻真实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它一方面是指新闻事实真实准确,另一方面是指新闻传播者对客观事实的正确认识和评价。
新闻的真实性包括两个层次的要求,一是要求新闻的具体真实,就是要求报道的事实必须准确无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过程等等;二是总体真实,即新闻报道要从事实总体上、从事实的内在联系中把握真实,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如果达不到以上两个要求,轻者为新闻失实,重者为假新闻。
新闻学考研新闻理论考点总结(必备)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5-11-23
相关话题/新闻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法律基础》题型版笔记
第一章 法的一般理论 一、 名词解释 1、法: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并以权利和义务为具体内容的、依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实体法:指规定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的总称,如行政法、民法、刑法等。 3、程序法:指规定实现实体法的方 ...新闻传播艺术设计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16新闻业务(采访和写作)补充笔记 供考研复习参考
一、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 (一)确有其事 (二)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准确无误 (三)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 (四)新闻所反映事实的环境、过程、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必须真实 (五)新闻中涉及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二、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导致新闻失实的 ...新闻传播艺术设计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10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专业历年考研真题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考研真题 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 1.《新华日报》 2.《纽约时报》 3.伯明翰学派 4.社交媒体 5.沉默的螺旋 二、简答题 1. 简述新闻与宣传的异同。 2.简述史量才的报刊从业活动。 3.简述英国BBC的体制。 4.简评尼尔波兹曼的媒介理论。 三、论述题 1.试述20世纪20年代中国广播事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0-21安徽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课复习规划
内容导读: 专业课整体复习计划复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专业课整体复习计划安徽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参考书目是:1、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 《传播学原理》,石庆生编,安徽大学出版社。(或《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建议使用后者,逻辑清楚脉络清晰) 3、《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网络资源 2015-10-14西南大学2014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试题(新闻学)
2014年西南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试题 试题名称:新闻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新闻敏感 2.新闻主导性理论 3.邸报 4.新闻要素 5.新闻宣传 6.知情权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我国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原则。 2.信息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 三、论述题(任选两题作答,多选不加分)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0-13西南大学2014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试题(传播学)
2014年西南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试题 试题名称:传播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信息社会 2.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 3.民主---参与论 4.信息娱乐 5.梅尔文德弗勒 6.后院篱笆原则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要概述大众传播的正功能。 2.评析创新扩散理论。 3.简要概述多伦多学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0-13西南大学2012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试题(新闻学)
2012年西南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试题 试题名称:新闻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新闻要素 2.解释性报道 3.媒介融合 4.含义论 5.新闻指导性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要求。 2.新闻媒介的共性。 三、论述题(任选两题作答,多选不加分)小题20分,共40分) (每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0-13西南大学2012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试题(传播学)
2012年西南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试题 试题名称:传播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卢因 2.晕轮效应 3.信息侵略 4.跨国传播 5.媒介失控论 6.受众的基本权利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社会参与论的基本观点。 2.评价文化规范论。 三、论述题(任选两题作答,多选不加分)20分,共40分)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0-13西南大学2011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试题(新闻学)
2011年西南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试题 试题名称:新闻学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部分(共100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我国从2000年起,每年的_______定位记者节。 2.在我国,__________将新闻定义为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3.在当今国际新闻传播领域非常活跃的BBC是______________的缩写形式。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0-13西南大学2011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试题(传播学)
2011年西南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试题 试题名称:传播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霍夫兰 2.滋补法 3.地球村 4.拟态环境 5.议程设置功能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新闻文本易读性测度标准有哪些? 2.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区别是什么? 3.受众的基本权利是什么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