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考研新闻理论考点总结(必备)(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5-11-23
适当引导,有利于社会转型。
1.把对财富的贪欲冲动、单纯的牟利动机,转变为一种社会成就感和社会责任感。
2.把投机风气和追求虚幻的泡沫经济意识,转化为一种事业精神。
3.把你死我活、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经济交往观念,转变为互惠互利的经济交往观念。
4.把对财富的挥霍和单纯的享乐意识,转变为对文明生活价值的生活意义的追求。
5.把对自然资源的单纯占用和消耗,转变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意识。
舆论导向(2001传播,1995论述,1996论述,2003名解)
中国共产党新闻和宣传理论中的一个概念。1994年江泽民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他说:正确引导舆论,是党的宣传思想战线非常重要的工作。舆论导向正确,人心凝聚,精神振奋;舆论导向失误,后果严重。后来用“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来概括。
具体来说,舆论导向包括三方面内容:1.对当前社会舆论的评价;2.对当前社会舆论及舆论行为的引导;3.就某一社会事实制造舆论。正向舆论能够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而负向舆论则对社会发展起到破坏和阻滞作用。
舆论导向的基本原则:党性原则;正面引导原则;真实性原则;分流原则;有度原则。
舆论监督
意思是公众通过舆论这种意见的形态,对各种权力组织及领导人和其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众人物自由表达看法的客观效果。其中表达的主要渠道,便是通过大众传媒以及现在的互联网。但要注意。传媒的监察不等于舆论监督。表达的内容可以是赞扬、批评、建议,其中主要形式是批评,因为这种形式比赞扬更容易引起关注。监督并不意味着只是批评,而是对监督对象进行察看,通过议论形成一种督促,使之在法治的轨道里活动,有益于社会和人民。因而,舆论监督应达到的社会效果应当是:保证公共权力和社会权力的正确行使,促成并维护依法治国的社会机制,遏制腐败的滋生和蔓延。
舆论监督是一种软监督,它的力量在于舆论的影响力,影响力不在于它拥有有形的权力,而在于舆论造成的一种精神方面的道德压力。
舆论监督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使公众能够全面地获知各方面的客观信息,特别是政务信息。
我国传媒自称实行舆论监督的事例中,采用“支配者模式”较多,传播者充当了政论员、宣传者和鼓吹者的角色,而公众则充当目标与市场的角色。这是宣传视角的“传-受”模型,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舆论监督。公众作为舆论监督的主体的地位没有得到凸显,传媒只是把公众作为动员、灌输观念和教育的对象。
舆论是分散的公众“集体”态度的表达形式。公众的知情程度和参与机会很重要。经过知情者之间的讨论,公众参与形成的舆论,应该可以通过舆论的代表直接和政策制定者以及其他待监督对象进行对话。
传媒的监督(本质上是“监”,传媒不具有督的权力)有必要转变为舆论的监督,让舆论真正成为监督的主角,让公众积极自愿地承担起舆论监督的主体角色,而传媒则悄然退到背景烘托和议题设置的位置上。公众参与式的监督,可以削弱事情的敏感程度,减轻新闻官司中传媒方的举证责任,也可适度降低行政管理方面对对传媒施加的压力。
对公众而言,公众的参与热情,与其得到的回报或他们努力的预期效果相关。如果得到比较积极的回应,也就更乐意参与其中。这样一来,传媒和公众之间的关系也就更加紧密,更具有平衡互换特征。这种情况下的舆论监督,也会有厚重的公众基础和较为坚实的合法地位。
传媒的舆论监督,不是代表某级党政权力机关进行的监督,而是传媒代表公众对各种社会事务的监督,或传媒提供意见平台,直接让公众参与监督的一种传媒的工作。
网络民意
宣传学
新闻宣传的主旋律(2001新闻)?
宣传
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和引导人们态度、控制人们行动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
宣传的几个特点
1.宣传的本质是劝服。2.宣传形式上总是一个人或一群人向特定的多数人传播观点,它以单向传播为主,双向交流在宣传中是辅助性的,因而宣传者始终处于主动者的地位。宣传中的信息传播过程,呈现辐射状态;如果是组织严密的传播,还带有层级传播的性质。3.宣传的对象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同道者,一类是未被卷入宣传的人群。从宣传策略上讲,后者是宣传的重点。4.宣传者的素养直接影响宣传的效果。但决定宣传成功与否的因素中,除宣传的理论基础、宣传者的水平等等外,决定性的因素是经济结构引起的社会变化。
几种常见的宣传策略:
1.西方常用:a、加以恶名。即给一种观点贴上坏标签,使人们不加验证就对某种观点、某个人、某一事物持反感态度并加以谴责。B、美化(又称光晕效果)。即把某个观点与一个美好的词联系起来,使人未加验证而接受、赞许某观点、某人、某事物。c、假借。即以某种受人尊敬的权威、公认的信誉加之于另一事物之上,使后者更易为人接受。d、现身说法(又叫佐证法)。即请某个受尊敬的或被憎恨的人来评价某个观点、产品、人物的好坏。e、以平民百姓自居,即说话人企图让人们相信他和他的观点都是好的,因为它属于人民,来自普通老百姓。f、洗牌作弊。即选择并运用与自己观点一致的论证,以使某个观点、方案、人物、产品处于最有利的或最不利的的情况下,即宣传者一边倒地美化或丑化某一对象。g、号召随大流(巡游花车法),即企图让人们相信,我们所属的那个群体都已经接受他们的方案,人人都如此,你也如此吧。
2.中国常见。A、“最大-最大”策略。指在双方的关系中,强调增加我的利益,同时也会增加你的利益。B、求同存异。C、无我策略。D、小骂大帮忙。E、适可而止。F、微调。F、强调移情,扮演角色。
宣传伦理
这个问题集中在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上。马克思说:要求的手段既是不正当的,目的也就是不正当的。这就是说,目的正当,也要和手段对应,手段也应是正当的。如果手段不正当,目的正当本身是值得怀疑的。
目的不正当,方法再精致,也是一种罪恶。反之,在道德上会受到质疑。
新闻法范畴
新闻法治/新闻法制和新闻法治有什么区别?
“法制”在英文中对应的单词是“Rule by law”,意思是通过法律进行统治。意味着这个概念的内涵是统治者用法为政治服务,法在这里是被动的,带有制定者任性的性质。这种状态,不是我们的目的。
“法治” 在英文中对应的单词是“Rule of law”,法是主格,即用法来治理整治,这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以法管理。我们追求的是这种目标。制定新闻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新闻领域的法治。
新闻传播环境
媒介生态
新闻体制
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新闻制度和新闻政策,包括政府对传媒业的规制,新闻自由和新闻控制、传媒业的运作机制。各国的新闻体制大致有三种:
1.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其新闻体制基本内涵是:a、新闻媒体属国家所有;b、以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为最高宗旨,社会效益是首要追求目标;c、党管媒体是基本原则。
2.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新闻体制,基本内涵:a、号称实行新闻自由制度。但实质是资本自由;b、传媒业只对法律负责,政府无权干涉;c、私营媒体在西方各国明显占优势。传媒业的私人占有与其与生俱来的公共性之间矛盾尖锐。
3.除中国之外的其它国家新闻体制复杂多样,基本特点是:a、新闻媒介多种所有制并存,并处于不断变动之中;b、新闻媒介大多有一定的政府或政党背景;c、支持国家发展,尤其把支持国家经济发展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
新闻传播环境(2003新闻)
是存在于新闻传播活动周围的诸多条件的总和。
人们通常在两种意义上理解新闻传播环境:一是指整个新闻传播业的环境,此时环境的实际指称对象是社会环境,也就是除新闻业以外的其他其他社会子系统所共同营造的社会氛围;二是针对新闻传播活动而言的环境,实际指称的对象既包括由新闻媒体相互作用构成的媒介内环境,也包括围绕新闻传播业的社会大环境。
新闻手段
新闻手段(1997,2000传播) /联系实际简述“新闻手段”内涵和核心。(1993,1997名解,2000传播名解)
消息、通讯、评论、新闻图片、编排和传播形式的总称。新闻机构用以报道和评论事实、宣传一定的思想观点和方针政策的重要形式,其核心是报道事实,用事实“说话”。它所表达的,常常是一种无形的意见。新闻机构发布的新闻,往往表现为对事实的客观的报道,实际上,在对事实的选择和对事实的报道中,常常巧妙地渗透着新闻发布者的思想和观点,体现着一定的立场和政治倾向。它能够使受众在获知事实的信息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报道者的观点和意见,因而具有特殊的浴移默化的力量。新闻手段最早由毛泽东提出,他在为《人民日报》撰写、发表于1957年6月14日的编辑部文章《文汇报在一个时期内的资产阶级方向》中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报纸是社会主义经济即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和资本主义国家报纸是无政府状态的和集团竞争的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不相同。”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
舆论纸币
马克思和恩格斯谈到报纸的传播特点时使用的一种比喻。1850年他们评论法国报纸时说:“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流通的。”关于纸币的流通特点,马克思曾指出,“纸币流通的特殊规律只能从纸币是金的代表这种关系中产生”。这一规律简单来说就是: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金的实际流通的数量。。由此可以推断马克思和恩格斯比喻的含义:报纸在社会中的发行状况,取决于它反映社会舆论的程度,就像纸币必须代表金或银才能在商品交换中流通一样。
新闻、旧闻、不闻(1997,2002传播)
毛泽东关于如何选择新闻发表的策略的通俗讲法。1957年5月,他在一次谈话中讲到无产阶级的新闻政策时,认为发表什么新闻,要看对无产阶级有利无利。根据这个原则,有些新闻要及时发表,有些新闻要放一放再发表,有些则不予发表。新闻有新闻、旧闻、不闻,登不登,有个目的,为了社会主义。根本问题要考虑阶级性。这一观点后来为新闻界普遍知晓,并作为大学新闻理论教材中的一个基本观点进行讲述。
新闻事业反映论
毛泽东关于新闻事业与经济基础关系的一个基本观点的俗称。通过1957年《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中被正式表达出来:“在社会主义国家,报纸是社会主义经济即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和资本主义国家报纸是无政府状态和集团竞争的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不相同。此后,这个观点成为大学新闻理论教材中的一个基本观点被广泛传播。
报纸批评“三字方针”(1996)
毛泽东概括的关于报纸批评的要点:“开、好、管”。1954年,他对胡乔木等人谈到《人民日报》的报纸批评时,指出要实行“开、好、管”三字方针。开,指要开展批评,不要害怕批评,不压制批评;好,指的是报纸批评要开展得好,批评要正确,要对人民有利;管,就是党委要把报纸批评管起来。此后这三个字为新闻界广泛知晓,成为报纸批评遵循的方针。
相关话题/新闻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法律基础》题型版笔记
第一章 法的一般理论 一、 名词解释 1、法: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并以权利和义务为具体内容的、依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实体法:指规定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的总称,如行政法、民法、刑法等。 3、程序法:指规定实现实体法的方 ...新闻传播艺术设计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16新闻业务(采访和写作)补充笔记 供考研复习参考
一、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 (一)确有其事 (二)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准确无误 (三)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 (四)新闻所反映事实的环境、过程、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必须真实 (五)新闻中涉及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二、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导致新闻失实的 ...新闻传播艺术设计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10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专业历年考研真题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考研真题 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 1.《新华日报》 2.《纽约时报》 3.伯明翰学派 4.社交媒体 5.沉默的螺旋 二、简答题 1. 简述新闻与宣传的异同。 2.简述史量才的报刊从业活动。 3.简述英国BBC的体制。 4.简评尼尔波兹曼的媒介理论。 三、论述题 1.试述20世纪20年代中国广播事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0-21安徽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课复习规划
内容导读: 专业课整体复习计划复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专业课整体复习计划安徽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参考书目是:1、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 《传播学原理》,石庆生编,安徽大学出版社。(或《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建议使用后者,逻辑清楚脉络清晰) 3、《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网络资源 2015-10-14西南大学2014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试题(新闻学)
2014年西南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试题 试题名称:新闻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新闻敏感 2.新闻主导性理论 3.邸报 4.新闻要素 5.新闻宣传 6.知情权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我国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原则。 2.信息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 三、论述题(任选两题作答,多选不加分)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0-13西南大学2014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试题(传播学)
2014年西南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试题 试题名称:传播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信息社会 2.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 3.民主---参与论 4.信息娱乐 5.梅尔文德弗勒 6.后院篱笆原则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要概述大众传播的正功能。 2.评析创新扩散理论。 3.简要概述多伦多学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0-13西南大学2012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试题(新闻学)
2012年西南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试题 试题名称:新闻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新闻要素 2.解释性报道 3.媒介融合 4.含义论 5.新闻指导性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要求。 2.新闻媒介的共性。 三、论述题(任选两题作答,多选不加分)小题20分,共40分) (每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0-13西南大学2012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试题(传播学)
2012年西南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试题 试题名称:传播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卢因 2.晕轮效应 3.信息侵略 4.跨国传播 5.媒介失控论 6.受众的基本权利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社会参与论的基本观点。 2.评价文化规范论。 三、论述题(任选两题作答,多选不加分)20分,共40分)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0-13西南大学2011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试题(新闻学)
2011年西南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试题 试题名称:新闻学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部分(共100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我国从2000年起,每年的_______定位记者节。 2.在我国,__________将新闻定义为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3.在当今国际新闻传播领域非常活跃的BBC是______________的缩写形式。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0-13西南大学2011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试题(传播学)
2011年西南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试题 试题名称:传播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霍夫兰 2.滋补法 3.地球村 4.拟态环境 5.议程设置功能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新闻文本易读性测度标准有哪些? 2.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区别是什么? 3.受众的基本权利是什么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