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建史背诵版(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5-12-05

2)  唐代,坊里制,宵禁,严格管理,有坊门坊墙

3)  宋代,开封80余坊,无坊门坊墙,是居住地段及管理单位

4)  清代,以胡同划分长条形居住地段

5)  城市多为方型,街巷与住区划分整齐;自发形成的则较乱,如关厢地区,山区

6)  水网地区居住区与河网系统有直接关系

19.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总特征

a.  两类城市

规划新建—邺城,北魏洛阳,隋唐长安,洛阳,元大都等。处于军事政治上的考虑,经济基础不大好

扩建改建--处于交通要道,经济基础好,改建扩建而成的如宋东京,平江府

b.  周礼考工记对于古代城市有一定影响,但不是贯穿规划的主线

北魏洛阳—宫城居中,左祖右社

隋唐长安—旁三门,九经九纬,左祖右社,但宫城偏北

元大都—按周礼城制建设,全面体现

随着儒教越来越收推崇,城制在汉代以后新建都城中体现出来,

20.唐长安和汉长安的比较

 

唐长安

汉长安

总体布局

规整长方形,三重城墙中轴线对称

不规则方形,配合地形及现状

道路系统

全市性干道+内部道路方格网

三条并列道路城门(南北向)道路直交

居住

坊里制,与宫城分开

闾里制、与宫城相参

商肆

东西二市

九市(六市道东三市道西)

 

21.唐长安与北宋东京比较

 

唐长安

宋东京

总体布局

规整长方形,三重城墙中轴线对称

布局不甚规整,对称

道路系统

全市性干道+内部道路方格网

道路宽度小,密度高,与商业结合

居住坊里

坊里制,严格管制,与宫城分开

街巷制,厢

商肆

东西二市

商业街

城市功能

帝王意志

市民市俗生活

建设过程

规划兴建

逐步扩建

22.《周礼·考工记》对古代都市规划的影响

答: 《周礼·考工记》的“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的建设方法的确对于中国历代的大都城建设都影响深远。如西 汉长安平面近方形,旁三门,北魏洛阳宫城居中,左祖右社;隋唐长安的旁三门、九经九纬、左祖右社,宫城居中(但偏北)。元大都比较全面的体现了《城制》的 布局,甚至可以说它的知道思想就是《城制》。在元大都基础上改建的明北京城也都较多的体现了《城制》的布局。

《周礼·考工记》在汉以后随着儒教受统治阶级的推崇程度增加在一些按规划新建的都城中越来越明显的体现出来。但不能把它作为一条贯穿古代城市规划的主线,它的影响并不是在所有的都城中都能体现出来,如宋东京则是打破了《周礼·考工记》的严整的布局的典型。

23.《管子》

1)   因天才,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2)   凡立国都,非立于大川之下,必立于广川之上,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毋近水而沟防省

3)   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

从思想上完全打破了《周礼》单一模式的束缚。

管 子还认为必须将土地开垦为城市建设统一,农业的生产发展时城市发展的前提。在城市内部空间布局上它认为应采用功能分区制度,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管子》时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上一本革命性的也是极为重要的著作。它打破了城市单一的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确立理性思维和以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典 型,南宋平江城——管子营建思想)

24.风水理想模式的构成要素

a. 平原:众山环抱的漫山坡状的平原。1)平整的土地是营建的需要,特别是都城一类的大规模城市。2)平原也是农业生产的需要,中国自古以农为本;3)漫坡提供了理想的排水条件。

b. 山系: 理想的基址应由群山环抱。1)周围群山可阻挡寒风,形成良好的小气候,2)良好的植被可保持水土,提供果实、木材燃料,3)群山自身是防御体系中的一个层次、4)群山提供周围良好的自然景观资源。

c. 水系: 城址选择的根本:

一:提供城市用水同时也是城市排水的途径;

二:运输的考虑——古代物资运输很大程度上依靠漕运;

三:渔业基础及水生植物生长的良好的环境;

四:提供工业、农业用水;

25.风水理想模式的景观特征:

封闭围合的景观;中轴对称的景观;富于层次感的景观;曲线美的动态的景观。

中国近代部分

26.青岛的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意义,青岛在德占时期与日占时期规划有何不同

鸦片战争后,青岛为德国占领。由于德国在青岛有长远打算,因而有建设计划,在1900年编制城市规划图,按图进行市政工程建设。

1910年又编制“城乡扩张规划”,规划范围较以前增加四倍,取消了中德居住的分界线。

1914年日本占领青岛。1937年后,将其建设计划列入“北支产业开发计划”,并拟定“青岛特别市地方计划”和“母市计划”,企图扩大城市,成为华北的战略基地和掠夺物资的港口。

青岛在德占和日占时的发展

 

德占时期

日占时期

建设方针及规划意图

以军事据点及贸易港口为重点

工业日本农业中国的总方针偏重于工业及交通建设

规划分区

德国区与中国区严格分开

在四方,港口建工业区,工人居住区在铁路两旁条件恶劣                 

道路系统

与地形结合较好,路图没有明确分工,绿化较好

解决路网分工问题

居住区

 

建筑密度低绿化多,结合及利用地形较好

建大量日本式小住宅重实际功能也有很多差的工人宅

市政及公用

城市道路标准高上下水管用环式电灯在开始建设时就有绿化较多没有林务署

 

建筑风貌

德国建筑形式

“仿德式”的集体主义和资本主义“新形式”建筑

27.中国近代城市特点

1)发展与改进(良性)

⑴城市功能结构发生改变

由于工业区的出现,交通枢纽的出现,资本主义商业街区的出现,新的城市中心等原因,致使城市功能结构改变,由原权力中心结构变化,向经济中心结构转变。

⑵城市公众生活的多样化

西方新的公众生活方式的引入,使城市建设有了新的内容。

⑶城市市政建设有了新的内容(自来水,排水,气电等)

2)落后与矛盾

⑴整个国家版图上城镇分布的不均匀,发展不平衡。

  东南沿海和政治中心周边的快速发展,广大内陆地区的落后。

⑵城镇的建设更多地体现在一种消费性和寄生性。

⑶在城市中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得到了集中的反映。

  在帝国主义独占的城市或租界地,发展迅速,而国人居住地却是十分落后简陋的。

  在城市中,城市中心、公共建筑、服务设施大多集中于租界地区,服务于外国侵略殖民者。

  在城市面貌上的半殖民地化,建筑面貌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28.中国近代城市规划的特点


相关话题/城建史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外国城建史考研笔记
    第一章 城市的起源 现代意义的人类出现(五万年前) 部落居民点(一万五千年前) 农业居民点 (一万二千年前 ) 城市出现(公元前4000公元前3000年前) 一. 穴居、巢居、部落民族 l 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居无定所。 l 中石器时代出现了部落居民点,但人们的居所仍经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