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修改加目录版](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5-12-10
24.雅克萨之役 57
25.金奔巴法 58
26.白莲教 58
27.摊丁入亩 58
28.乾嘉学派 58
29.戴震 59
30.金瓶掣签 59
三、简答和论述 59
1.东汉、唐、明三朝宦官擅权及其特征。 59
2.论明太祖惩治贪污整顿吏治的措施与效果。 59
3.明初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 59
4.“嘉靖倭难”的前因后果。 60
5.略论宋明间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 60
6.隋唐之后,中央地方机构的演变及其特点。 60
7. 就弗兰克《白银资本》谈他提出的“ 中国中心论”。 61
8.试就张骞通西域,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和主要史实进行比较,并对其历史意义予以评述。 61
9.明末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状况,并对其活动做出评价。 61
10.试析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 62
11.简论康熙。 62
12.明清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63
13.简述明清两代中央决策机构的组织变迁。 63
14.简述满洲八旗制度的组织形式及其历史演变。 63
15.清朝设置了哪些特别行政区?采取了哪些不同于内地的管理办法? 63
16.试论元、清两代对吐蕃(西藏)的政策。 63
17.从民族发展的角度看待元、清的异同。 64
18.简述清前期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 64
19.试述明清一条鞭法的实施过程及相关内容和意义。 64
20.简述清初恢复、发展生产的措施及效果。(兰州大学2004) 65
21.论明清时期赋役制度的改革——以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为中心。 65
22.明清小说的代表作举要。 66
23.论述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学术贡献及对清代学术发展的影响。 66
四、史料分析 67
中国古代史
第一章史前时代
名词解释
1.母系氏族公社
母系氏族公社是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结成的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它是在血缘家族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氏族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世界各民族普遍经历的阶段。母系氏族公社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达到繁盛,并开始逐步为父系氏族公社所取代。
在母系氏族公社中,妇女们在生产和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世系按母亲计算,实行母系继承制。孩子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在氏族公社中居于支配地位,除了管理氏族公社内部事务外,妇女主要从事采集和原始农业,使生活的供给比较稳定。男子则主要从事狩猎。母系氏族公社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议事会,由全体成年的妇女和男子参加,享有平等的表决权。
每个母系氏族公社有自己的名称、墓地,在社会生活中,崇敬共同的神祇或图腾。在婚姻关系上,禁止族内群婚,必须同别的氏族公社实行族外群婚。在氏族公社里,除了氏族公社成员个人日常使用的工具外,土地、房屋、牲畜等都归氏族公社有。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贵贱贫富之分,过着平等的生活。
母系氏族制度的基本特征:①世系按母亲的血缘计算。②妇女在生产、生活中起主导作用,她们既是生活的组织者,又是氏族的管理者。③财产属公社所有,没有贵贱贫富之分,没有阶级区别。④具有共同的居住区。
2.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
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中辽河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它的遗存以独具特征的彩陶与之字型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红山文化是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期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发达文明,在发展中同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相交汇产生的多元文化,是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阶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 红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和内涵。其后,在邻近地区发现有与赤峰红山遗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征的诸遗址,统称为红山文化。
第二章氏族公社与夏商周
一、名词解释
1.二里头文化
文献中夏人活动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豫西和晋南,其中又以河南的洛阳平原以及登封、禹州一带和山西西南部汾水中下游一带为中心。考古工作者在上述地区发现了一种介于河南龙山文化和郑州二里岗早商文化之间的文化遗存,这类遗存以河南僵师二里头遗址和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襄汾县陶寺遗址的内涵比较典型,被分别命名为“二里头文化” 和“东下冯类型”、“陶寺类型”。疑古派的夏朝子虚乌有的极端观点被考古发现推翻。
据测定,二里头文化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395年到公元前1625年之间。在二里头文化遗址中,有两座宫殿遗址、青铜器和玉器。青铜器的制作技术属于早期阶段,造型简单、质朴无文,其种类有爵、戚、戈、刀等。玉器有钺、戈、璋、刀、琮、圭等,这些青铜器和玉器中不少属于礼器和祭器,应该是当时“礼仪以为纪”的反映。二里头文化的发现并没有揭开夏王朝的所有谜团,仅仅是我们认识远古社会的开始。
2. 二里头文化与夏文明的探索
同1题。
3.盟(孟)津之会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九年,在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大会诸侯,不期而来的诸侯和部落首领,据说有八百之多。在大会上,周武王举行了誓师仪式,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盟津之誓”。盟津之会上,诸侯都认为到了讨伐商纣的时候,武王以:“女未知天命,未可也。”各诸侯听从武王调遣,班师而回。盟津之盟确立了周的盟主地位,从此,众多的诸侯都听从周的指挥,灭商已有充分的把握。
4.牧野之战
正当商纣王派大军远征东夷之时,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联合庸、蜀、羌、茅、微、卢、彭、濮等国,经孟津渡过黄河直抵商郊牧野。商纣王对来自西方的进攻并无准备。他仓促调遣军队,在牧野应战。商纣王的军队人数虽多,但兵无斗志,临阵倒戈。牧野一战,商朝全军覆没,致使纣王自焚,商朝灭亡。牧野之战是我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殷商王朝的六百年统治,确立了周王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秩序,为西周奴隶制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对后世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其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5.武王伐纣
周武王姬发继位后,继承乃父遗志,遵循既定的战略方针,并加紧予以落实:在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与诸侯结盟,向朝歌派遣间谍,准备伺机兴师。商纣王调动部队倾全力进攻东夷时,武王进攻朝歌。与此同时,商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呈现白炽化,商纣饰过拒谏,肆意胡为,残杀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逼走微子。武王、吕尚等人遂把握这一有利战机,决定乘虚蹈隙,大举伐纣,经过牧野之战,一战而胜,结束了商王朝的统治。
6.周公东征
周武王灭商以后,对商的残余势力实行羁縻政策。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为诸侯,利用他统治商的遗民。又将商的王畿地区划分为三个部分:自殷(今河南安阳)以东为卫,由管叔鲜驻守;殷都以西为墉,由蔡叔度驻守;殷都以北为部邶,由霍叔处驻守。三叔都是武王之弟,其任务是监督武庚和商的遗民,史称“三监”。
克殷后两年,武王病,后二年而崩,成王诵继立。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企图,对周公极为不满,散布流言,认为周公将不利于年幼的成王,武庚见有机可乘,便拉拢管叔、蔡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熊、盈、薄姑等部,起兵反周,局势一度非常严峻。周公协调好内部关系后,亲领大军东征。他首先集中兵力诛灭武庚势力,又杀死管叔,流放蔡叔,至此消灭了叛乱的主要势力。经过三年苦战,相继平定了东方诸国。这次战争的规模比武王伐纣时要大得多,战斗也艰巨得多。历史学家张阴麟指出:周公东征之后,周人的势力才达到他们的“远东”。就周人向外发展的步骤而言,周公东征比武王克殷还重要。此后,周公将殷商遗民及其联盟各族赶到偏远地区,造成周初一次民族大迁移。鉴于管蔡之乱,周公又营建洛邑,将“殷顽民”迁到那里,派军队震慑。从此周朝有了两个都城:西部的镐京称为宗周,东部的洛邑称为成周,随后周公归政于成王。西周政权基本稳定。
7.共和行政
国人暴动发生后,宗周一片混乱。于是召公、周公临时主持政事,收拾残局,号称“共和行政”,这是《史记•周本纪》的说法。古本《纪年》则说国人暴动后,厉王躲在彘邑不敢返回都城。在这种情况下,朝政由名叫和者的卫国诸侯管理。是年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我国现存史料中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8.宗法制
宗法制是周代又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与分封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宗法制是一种权力继承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地位,庶子分封。周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的嫡子和庶子则被分封到各地去当诸侯;诸侯国君的嫡长子继承诸侯位,其余的儿子则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的嫡长子继承卿大夫位,其余的儿子为士。嫡长子与众庶子有双重关系,既是兄弟关系,又是君臣关系。宗法制就是这样把权力继承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解决贵族间的矛盾,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权力继承问题而发生内乱。宗法制下的等级尊卑观念非常严格,等级森严,尊卑有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用以维护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
9.井田制
所谓井田制有两层含义。一是田地的形状。一般田地由于中有阡陌、沟渠、道路,将田地分割为若干方块,很像井字形。因之井是田地的象形字,简化则为田。二是经营田地的方式,也就是剥削方式。西周时期的田地都属于国家,都可以叫做“公田”,这是广义的“公田”。而分到土地的贵族往往又把田地分为两类,一类为私田,再分割成小块,分配给一家一户农奴耕种,收获的产品归农奴所有。另一类为“公田”,即狭义的“公田”,贵族们则驱使农奴无偿地代耕这部分公田,其实质是一种劳役地租形态。公私田的分配,儒家理想化的描述是“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这便是对井田制最形象的描述,但这种分配不过是儒家理想化的设想,未必是真实情况,但其中反映出来的劳役地租剥削方式却是当时的实情。
10.周礼
《周礼》是儒家经典,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家思想,与春秋孔子时思想发生极大变化。《周礼》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大至天下九州岛,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虫鱼。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各种名物、典章、制度,无所不包。堪称为上古文化史之宝库。
东汉末,经学大师郑玄为《周礼》作了出色的注。由于郑玄的崇高学术声望,《周礼》一跃而居《三礼》之首,成为儒家的煌煌大典之一。西周时制定了繁缛的礼乐制度,以配合等级制度。礼的主要内容为各种有关祭祀、丧葬、军旅、朝觐、盟会以及结婚、成丁喜庆典礼的仪式规定,有所谓吉、凶、军、宾、嘉等所谓“五礼”。在各种礼仪中,为了配合仪程的进行,还编制演出各种相配合的乐舞。孔子曾盛赞西周的礼乐,称颂它“郁郁乎文哉”,可见当时礼乐的完备。
相关话题/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之西汉
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无为而治思想是由老子提出来的,而且一再强调无为才能无不为。所以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的干预、顺其自然、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 萧归曹随 萧何跟随刘邦打天下,忠心耿耿为刘邦制定治理江山的政策与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8-17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之东汉
世袭领兵制 世袭领兵制是孙吴统治政治中一种特别的政治现象,是在世家大族所拥有的私兵、部曲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一种将领对所领兵士进行综合管理的责任制度。指统兵的将领死后,其子或兄弟、部属等袭领其生前所辖的军队,并担任军中将领。为了能让它得以顺利实行.孙吴政权又实行了奉邑制、屯田制以保障其军队开支,延伸出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8-17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之两晋
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是中国西晋时期北边众多游牧民族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内迁趁西晋八王之乱期间衰弱之际陆续建立非汉族国家而造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在华北地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8-17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之隋唐
五教 (1)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常又称五典,即五种行为规则。语出《尚书泰誓下》:狎辱五常。 (2)五常:另一说为五伦,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 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8-17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之明
科道:明、清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总称,俗称为两衙门。明太祖设给事中,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分工行政监督六部并审核皇帝批复的奏章和下发的诏旨,督察院分十三道布政使司设立。它承担监察规谏之职,权力颇重,在政治生活中非常活跃。 卫所制度又称卫所制为明朝的最主要军事制度,为明太祖所创立,其构想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8-17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之清
努尔哈赤:清王朝的奠基者,统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国关东部。1616年,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他创建了八旗制度,并命人用蒙古文字母创制满文。他是清朝(后金)的第一位皇上,也为后面的清朝兴盛带来了莫大的基础。 多尔衮: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8-17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官渡之战 是曹操和袁绍为争夺对黄河中下游的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有决定意义的战争。袁绍于公元199年灭了公孙瓒,地跨青、冀、并、幽四州,势力很强。他想以消灭公孙瓒之余威,率兵南下,一举消灭曹操,进而黄河中下游地区全部纳在他的统治之下。袁绍以精兵十万,劲骑万余匹,南渡黄河。袁绍虽兵多粮足,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6-28历史学-中国古代史考研笔记
专题一、我国古代赋税制度 一、我国古代主要赋税制度的类型: ① 以人丁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度: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等 ② 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度:初税亩、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等 ③ 征收货币的赋税制度: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 二、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 ① ...文学中文行政哲学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5-202015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历史学综合专业课完整回忆版
2015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历史学综合专业课完整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7个 各10分 7 x 10 = 70 1.土断 2.台谏合一 3.隆庆和议 4.内务府 5、局外旁观论 6、宪法编查局 7、法币改革 二、史料分析 (共60分) 史料一(30分).史料出自《四库全书总目》,是关于吴兢所著 贞观政要 的写作、评价、注释的 1.举出材料中吴兢所担任的官职及其所属的部门 2.贞观故事是什么?在两唐书中有记载么? 3.贞观政要的成书时间?怎样推导出来的? 4.列举文中提到的贞观政要的著录之作,以及作注释者。 这个题最不需要背。。给出的史料中全有答案。 史料二(30分)。魏源关于鸦片战争的看法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一篇材料 1.该文作者是谁?写作 ...专业课考研资料 中国人民大学 2015-02-232013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复习经验
又到了考研复习即将进入白热化的阶段回想起去年这个时候的艰苦奋斗,感受良多。当时也是无数篇考研成功经验贴陪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4-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