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修改加目录版](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5-12-10


11.亳
商汤的都城。汤灭夏后,建都于亳。相传有三处:谷熟为南亳,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南;蒙为北亳,汤受命为盟主之处,在今河南偃师县西;偃师为西亳,传说汤攻夏时所居,城市名亳州,在安徽)。汤所都之毫为南毫。据古本《竹书纪年》等书所载,自汤起,在亳建都的共有10王,至仲丁始迁于嚣(即隞,今河南荥阳东北)。
12.敬天保民
周公在《康诰》中阐述其“敬天保民”的思想。周公告诫康叔“敬哉!天威棐忱,民情大可见”,强调“用康保民,宏于天,若德裕乃身,不废在王命”。周公还说“若保赤子,惟民其康”,即主张君主要像保护孩子一样保护臣民,使民众安居乐业。《康诰》中还提出了“惟命不于常”的命题。这是对传统天命观的一个重要突破,也是周公天命论的一个重要思想。从小邦周战胜大邦殷这一历史事实,使周公意识到,上天不会把人间的王命无条件地永远赋予某家某姓,上天的意志、命令是会改变的。这一思想观念也反映了周公作为政治家的忧患意识,并体现了周公天命观的理性精神。
13.夏商周断代工程
近年来,在夏商周史研究中,还需提到的是夏商周断代,特别是西周年代学的研究。由于自西周共和以前无确切纪年,造成我国文明初史若明若暗。长期以来,人们对武王克商之年开展攻关,但各种认识分歧甚大。“夏商周断代工程”被列为国家“九五”重大科研攻关项目,聘任李学勤、仇土华、李伯谦、席泽宗为工程首席科学家,组织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权威专家200多人,就工程九大课题的36个专题开展联合攻关。该工程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西周确定比较准确年代;商代后期,提出比较详细的年代;商代前期,提出比较详细年代框架;夏代提出基本年代框架。该工程从1996年5月启动到2000年11月,历时四年多时间,终于向世人公布了一份三代年表。这份年表虽不能说是最后结论,但无疑代表了当今学术界的最高水平。
关于武王克商之年,专题组提出公元前1050年至前1020年之间可作为武王克商年的参考范围,具体有前1046年、前1044年、前1027年三个方案。西周积年有257年、270余年、277年等不同说法,另外专家组还推算出商代始年为前1598年,夏代始年为前2069年(前2071年),取其近似值,估定为前2070年,正好在工程考古测年所取得的夏年始年范围内。
二、简答题
1.周公旦述评
周公,姬姓,名旦,文王子,武王弟。自幼跟从父亲和兄长处理大小政务,西周初年的大事他都曾参与其中,有丰富的政治经验。武王去世的时候,成王诵还是幼子,全靠周公辅佐。
鉴于三监之乱的教训,周公决定营建洛邑,称为成周,西部的都城镐京把“殷顽民”迁到远离故土的地方,同时派兵震慑。周公辅政七年,天下基本平定,洛邑修建完工,成王也已长大成人,于是周公决定还政于成王。周公多次作文告诫兄弟子侄戒淫逸、礼贤人、尊天命、重民生。
周公在辅政期间制礼作乐,不但奠定了周代政治规模,对后世影响也极为深远。按照孔子的说法,夏、商、周三代的礼制有前后承袭的关系。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期间周公在成王六年的制礼作乐起了重要作用,他制定的礼乐制度是一个处理等级社会人际关系的信伦理规范体系。周公把礼关注的重心从神事转向人事,改变了殷人尊神尚鬼的文化传统,将注意力集中到现实人间。周公处处强调天命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强调获得天命要靠明德,明德的主要内容则是贤明的政治。
周公列土分侯、制礼作乐,奠定周初统治规模,为后人留下丰厚的政治文化遗产。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中指出:没有周公制礼作乐,就没有传世的礼乐文明,没有周公就没有儒家的历史渊源,没有儒家,中国传统的文明可能是另一种精神状态。因此,孔子考察比照三代制度文明后,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2.周公在中国政治史上的地位。
参考第一题
3.简述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西周政治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封诸侯,建藩卫。”也叫做“分土封侯”制。这种制度是以宗法制度为基础创建的。宗法制度是由原始社会末期的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特点的权力分配制度。周王为天下的大宗,其嫡长子为宗子,是王位继承者;庶子为小宗,周王为天下的大宗,其嫡长子为宗子,是王位继承者;庶子为小宗,周王以其政治权力封之为诸侯。在中央,周王是最高统治者,既是中央机构的首领,又是诸侯的共主。据《周礼》记载,周有六官,为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冠、司空。冢宰就是宰相,统率百官,辅佐天子;司徒管理土地和户籍,其它官职都各有职掌。现实中,辅佐周王的最高官职是卿士,其下有卿大夫。实行的是世袭制的世卿世禄制。
地方行政制度则是分土封侯制。周天子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由王室直接统辖。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分封给许多诸侯,各建邦国。诸侯主要有三种类型:一为周王的同姓亲属,二为功臣,三为古帝王之后。诸侯对天子保持臣属的关系,要承担各种义务,如:镇守疆土,捍卫王室,交纳贡税,朝觐述职等。
第三章春秋战国
一、名词解释
1.春秋五霸
春秋列国长期为掠夺土地、人口、财物征战不已。强国凭借武力成为诸侯盟主,所谓“春秋五霸”就是指在争霸角逐中出现的霸主。而春秋五霸有人认为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也有人认为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诸侯争霸加深了劳动人民的痛苦、加重了他们的负担,在客观上形成了地区性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与封建因素的增长。
2.弭兵之会
春秋时代,先后召开过两次“弭兵”会议。公元前579年,由宋国执政华元发起,约合晋、楚,于宋相会,订立了彼此不使用武力,互相救助危难,共同讨伐违命诸侯的盟约。结果,订约不到三年,公元前575年,晋、楚战于鄢陵,公元前557年,又战于湛阪。随后晋楚两国陷于内忧外患,小国更渴望和平。一时间,弭兵成为大势所趋。公元前546年,楚、晋、齐、秦、鲁、郑、卫、宋、许、陈、蔡、匠、邪、曹等14个国在宋都(河南商丘)西门举行了弭兵大会。晋、楚两大国利用弭兵会议,以牺牲中小国利益的办法,瓜分了霸权,形成了均势。虽然如此,弭兵会议的举行,为小国赢得了比较安定的和平环境。此后40多年中,中原战争大为减少。
3.葵丘之盟
春秋时齐桓公主持的一次诸侯盟会。桓公在阻止戎狄、荆楚对中原侵犯和安定王室之后,于齐桓公三十五年(前651)邀集鲁、宋、卫、许、曹诸国君于宋之葵丘(今河南民权)会盟。周襄王命卿士宰孔莅会,赐齐桓公祭肉。盟约规定:凡同盟诸侯都要和好,不要乱筑堤坝壅塞水流,不要阻碍粮食流通,不要废黜太子,不要以妾为妻,不要让妇人参与政事,不要擅杀大臣,等等
4.合纵连横
在齐、秦对峙时期,各诸侯国间产生了“合纵”与“连横(衡)”的斗争。因为南北方向为纵、东西方向为横,故以三晋为主,北连燕,南连楚,以抗击秦或齐,叫做合纵;而以三晋为主,东连齐而西抗秦,或西连秦而东抗齐,叫做连横。就策略而言:“合众弱以攻一强”谓之合纵;“事一强以攻众弱”谓之连横。随着斗争的发展,合纵连横的含意也在逐渐变化。至战国后期则变为:六国联合抗秦是合纵,六国分别投靠秦国是连横了。
5.李悝变法《法经》
战国社会大动荡的时代,春秋时代的世家大族几乎都已烟消云散。由于社会经济、阶级关系的急剧变化,各国之间的频繁战争,促使各国政治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兴起了一场变法运动。战国时代各国新兴的统治者,无不关注如何维护自己的威权。为了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结构,各国纷纷变法。
公元前445年,魏文候任用李悝为相主持变法,是各国中起步最早的。李悝,魏国人,约生活于前455年至前395年,是战国初期法家的始祖。在他任相期间,得到国君的信任和同僚的支持,在政治、经济各个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①废除世卿世禄制。李悝主张取缔那些凭借世袭制无功受禄的贵族特权,把他们的财产、权力没收,按“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重新分配,使众多的贤才来为魏供职。此举使一些无功旧贵丧失地位,而大批出身庶族能为魏国作贡献的士人登上政治舞台。
②推行以重农为主“尽地力之教”的政策。李悝主张充分利用空闲土地,扩大农副生产。魏国地少人多,李俚制定“尽地力之教”适应了魏国国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提高。
③推行“平籴法”。李悝认为粮价太贱,农民就会贫困;粮价太贵,则一般百姓负担不起。无论哪种情况出现都不利于国家稳定与发展。因此,为防止商人盘剥小农,调动小农生产积极性,李悝推行了重农抑商的“平籴法”,即由国家控制粮食的购销和价格:政府在丰年以平价收购农民余粮,防止商人压价伤农;在灾年则平价出售储备粮,防止商人抬价伤民。李悝的措施由于行之有效,巩固发展了小农经济,使魏国很快富强起来。
④制订《法经》,以加强法制。这是一部保护封建制度的法典。这部《法经》不仅集以前各国法律之大成,而且是秦汉法律的张本,所以李俚被列为战国时代法家的始祖。
⑤改革军制,精选武士,实行“武卒制”。武卒由国家严格挑选,作为常备军成员。不仅有力地加强了魏国的军事力量,也为魏国培植了不少的小农和地主,有助于新型封建经济的发展。
李悝开创的改革纲领,如废除旧贵特权,发展农业,提倡法制等,在当时都是具有普遍性的革新原则。变法为魏国一跃成为战国初年最强盛的国家奠定了基础。
6.五德终始说
又称“五德转移”。阴阳家代表邹衍运用阴阳五行理论来阐释宇宙演变和历史兴衰,创为“五德终始”之说,影响甚大。后来的挂名吕不韦的《吕氏春秋》、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刘向的《洪范五行传论》等,都是以阴阳五行为思想基干。“五德”指五行的属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按阴阳家的说法,宇宙万物与五行对应,各具其德,而天道的运行,人世的变迁,王朝的更替等,则是"五德转移"的结果。其目的在为当时的社会变革进行论证,但却陷入了历史循环论。
7.商鞅变法
 战国进入中期,由于列国都急于在兼并战争中占据优势,变法改革运动也被推向高潮。在秦、齐、韩、赵等国相继进行的改革中,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实施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
秦孝公继位后,奋发图强,发布求贤诏令,商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秦国的。商鞅生活于约前390一前338年,出身于卫国旧贵族,姓公孙,名鞅,又叫卫鞅。后因在秦变法有功,被封为商君。商鞅带了李悝的《法经》入秦,在秦国进行了两次变法,使秦国一跃而为强国。商鞅两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①奖励军功,打击世卿世禄制。新制规定:即便是国君亲属,若无军功也不得列人宗室属籍。奖励军功,对立功者,依功劳大小分别授予爵位、田宅。实行军功爵制。爵位共分二十等级,最高为彻侯,最低为公士。按爵位高低相应地可占有土地、住宅、奴婢,以及享用车骑、服饰等。没有军功的人虽可以富有,但不能尊贵。禁止私斗,私斗者视情节轻重,处以不同刑罚。
②编制户籍,实行什伍连坐法。凡境内居民均须登记于户籍,5家为伍,10家为什,互相监督。一家犯法,若别家不告发,则10家同罪连坐;告发人,如同杀敌1人受奖,赐爵一级。旅店不能收留没有官府凭证者住宿,否则店主连坐。
③奖励耕织。规定凡使粮食和布帛产量超常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工商为“末业”,凡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招徕三晋无地农民到秦垦荒,不但给予田宅,而且免除三世劳役。为鼓励小农经济,还规定凡一户有两个儿子,成年后必须分家,独立谋生,否则要出双倍赋税。
④推行县制。合并乡邑等为县,全国统一划分为31县,县设令和丞,由国君任免,代替了以往的分封采邑制。
⑤废井田,开阡陌。平毁井田中的纵横疆界。奖励垦荒,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土地,按土地多少纳税。

1.点我进入下载 150.44 KB (需下载币0个)


相关话题/中国古代史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之西汉
    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无为而治思想是由老子提出来的,而且一再强调无为才能无不为。所以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的干预、顺其自然、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 萧归曹随 萧何跟随刘邦打天下,忠心耿耿为刘邦制定治理江山的政策与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8-17
  •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之东汉
    世袭领兵制 世袭领兵制是孙吴统治政治中一种特别的政治现象,是在世家大族所拥有的私兵、部曲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一种将领对所领兵士进行综合管理的责任制度。指统兵的将领死后,其子或兄弟、部属等袭领其生前所辖的军队,并担任军中将领。为了能让它得以顺利实行.孙吴政权又实行了奉邑制、屯田制以保障其军队开支,延伸出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8-17
  •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之两晋
    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是中国西晋时期北边众多游牧民族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内迁趁西晋八王之乱期间衰弱之际陆续建立非汉族国家而造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在华北地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8-17
  •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之隋唐
    五教 (1)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常又称五典,即五种行为规则。语出《尚书泰誓下》:狎辱五常。 (2)五常:另一说为五伦,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 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8-17
  •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之明
    科道:明、清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总称,俗称为两衙门。明太祖设给事中,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分工行政监督六部并审核皇帝批复的奏章和下发的诏旨,督察院分十三道布政使司设立。它承担监察规谏之职,权力颇重,在政治生活中非常活跃。 卫所制度又称卫所制为明朝的最主要军事制度,为明太祖所创立,其构想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8-17
  •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之清
    努尔哈赤:清王朝的奠基者,统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国关东部。1616年,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他创建了八旗制度,并命人用蒙古文字母创制满文。他是清朝(后金)的第一位皇上,也为后面的清朝兴盛带来了莫大的基础。 多尔衮: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8-17
  •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官渡之战 是曹操和袁绍为争夺对黄河中下游的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有决定意义的战争。袁绍于公元199年灭了公孙瓒,地跨青、冀、并、幽四州,势力很强。他想以消灭公孙瓒之余威,率兵南下,一举消灭曹操,进而黄河中下游地区全部纳在他的统治之下。袁绍以精兵十万,劲骑万余匹,南渡黄河。袁绍虽兵多粮足,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6-28
  • 历史学-中国古代史考研笔记
    专题一、我国古代赋税制度 一、我国古代主要赋税制度的类型: ① 以人丁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度: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等 ② 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度:初税亩、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等 ③ 征收货币的赋税制度: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 二、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 ①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5-20
  • 2015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历史学综合专业课完整回忆版
    2015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历史学综合专业课完整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7个 各10分 7 x 10 = 70 1.土断 2.台谏合一 3.隆庆和议 4.内务府 5、局外旁观论 6、宪法编查局 7、法币改革 二、史料分析 (共60分) 史料一(30分).史料出自《四库全书总目》,是关于吴兢所著 贞观政要 的写作、评价、注释的 1.举出材料中吴兢所担任的官职及其所属的部门 2.贞观故事是什么?在两唐书中有记载么? 3.贞观政要的成书时间?怎样推导出来的? 4.列举文中提到的贞观政要的著录之作,以及作注释者。 这个题最不需要背。。给出的史料中全有答案。 史料二(30分)。魏源关于鸦片战争的看法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一篇材料 1.该文作者是谁?写作 ...
    中国人民大学 2015-02-23
  • 2013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复习经验
    又到了考研复习即将进入白热化的阶段回想起去年这个时候的艰苦奋斗,感受良多。当时也是无数篇考研成功经验贴陪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4-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