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2014-2005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附带详细答案(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5-03-24
3、试论述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及其对世界产业布局的影响。(十六)
答:以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为标志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催生了知识经济时代,引发了世界新的产业革命。而产业政策的作 用、国际竞争的要求,需求提升的拉动等对世界产业结构影响也更为剧烈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当今世界产业结构呈现出有别于工业经济时代产业结构转换的新 特点——产业结构软化趋势明显;信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催生新兴产业,产业结构调整,结构优化);全球化的寡头市场结构正在逐渐形成(兼并、重组、战略联 盟、垄断竞争优势);跨国公司是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世界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1、技术产业化是当今世界产业结构演化的主要方向,产业融合是 世界产业结构变化的潮流;产业结构的开放性程度进一步加强(要素转移更多、国际研发合作,高科技产业关联、产业结构国际化);新的产业中心不断涌现;产业 布局独一具体地点的指向性弱化;产业集群和产业布局互相作用加强。
2010年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胡焕庸线:
2、或然论:也称可能论,它不是强调环境在仁弟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而是注重人对环境 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这种思想是法国地理学家白兰士提出,他认为,在人地关系中,人是积极的力量,不能用环境控制来解释一切人生事实;一定的自然 条件为人类的居住规定了界限,并提供了可能性,但是人们对这些条件的反应或适应,则按照他自己的传统的生活方式而有所不同。同样的环境对于不同的生活方式 的人具有不同的意义。因此,生活方式则决定某一特定的人群将会选择哪种可能性的基本因素。他的学生白吕纳认为心理因素是人类与自然的媒介和一切行为的指导 者。
3、新产业区:新产业区是产业地域集中地一种新的形式,除了一般的集聚意义之外,特别强调专业化和小企业集群,强调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以及制度的建设。所以,新产业区可以成为“社会经济综合体”。
4、新经济地理学: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西方社会科学进入了一个相互交叉与互动的新时期,各学科在理论互动中对区域与空间产生了浓厚兴趣。特别是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交织更加明显,以克鲁格曼等为代表的主流派经济学家重新审视了空间因素,以全新的视角,把以空间经济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的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等传统经济学科统一起来,构建了“新经济地理学”
5、文化生态学:
二、简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
1、索尔认为人类最早驯化植物的地区应该在哪里?他是怎样推导这一论断的?
答:索尔在《农业的起源和扩散》一书中,对农业最先发生训话的区域和最先从事训话的人群做出推论,他认为东南亚可能是农业首先发展的地区,当地的自然植被、气候、土壤等条件都利于农业发展,农业知识和耕作技术可能就是从那里传入中国、印度,甚至非洲的。
索尔的推论:农业起源需要自然植被、气候、土壤等条件满足的情况为前提,并且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下情况才会发 生。当原始的狩猎采集活动无法为人类提供足够的食物时,原始人便考虑采取其他方式来弥补食物来源,以维持生命的延续。索尔认为最早发生驯化的区域和人群应 满足下列条件:
1、 植物训话不可能发生在食物不足的地区。受饥饿的居民,没有闲暇区进行那种在遥远将来获得更多食物的试验。
2、 训话中心必然位于一个动植物种类繁多的区域,“那里大量的遗传因子可供选择和杂交”。这意味着要有多样化的地形和气候。
3、 驯化中心不可能首先出现在大河的河谷内,因为那里需要先进的治水工程。
4、 耕种不得不在林地中开始,因为原始的人类在那里“能够容易获得由于树木枯死而用于栽培的空地”,他没有能力区破碎草地的表层草土。
5、 最早的农民必须已经掌握使之倾向于耕种的技能,索尔认为狩猎者不可能是这些人;但“林居”的使用斧头者必然是驯化的祖先。
6、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原始的驯化者应该是定居的,因为“人类的食物也是兽类喜欢吃的”;如果人类不在那里经常照管成长中的食物,就不会有什么收获。
根据这些条件,索尔推论,植物驯化的最初中心在东南亚、
2、结合某一城市,简述城市地域结构形成的动力。
答:城市地域是指城市在地表上的实际范围,由两个大部分组成:一是已经成为市区的里侧建成区;二是正在城市化的、与市 区联系频繁的外侧郊区。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在城市地域内部,各功能区的地理位置及其分布特征和组合关系,它是城市功能组织在地域空间系列上的投影。城市地域 结构是由集聚力、离散力和摩擦力三种相互作用形成的。
下面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是我国的金融中心、经济中心,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城市。首先其所表现出的集聚力:一是它提 供了多而方便的服务和设施(交通便利、市中心商业比较发达);二是其市中心具有社会条件方面的优势。主要是知名度对人们的心理的引导作用(比如其外滩的金 融业以集中而著名,它使得凡是位于该地的金融业得以身份提高,顺利开展业务。)。 其次,离散力。离散力是由两方面原因引起的。第一是经济方面:原来城市 中心商业区由于商业区周围原高级住宅区的富有阶级转向郊区后,营业额下降,其经济效益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原来集聚力形成繁荣的中心带来该地区的高地价、 高工资、高消费,给中心地区造成高的的成本和负担。着两方面的问题使得有些企业无法继续,不得不选择搬迁这一措施。所以,一些中心地区的服务业就随着富有 呢阶级也转向郊区,这就是所说的城市分散化过程或者郊区化过程。 第二是社会条件方面。由于分散化过程,富有阶级转向郊区,市中心开始衰落。原来空 出来的富有阶级的居住区被低收入的人所填补。因此,城市中心的声望开始下降,相反,郊区高质量的住宅区声望提高,吸引力增强,就加速了城市的分散化过 程。
摩擦力。摩擦力指阻碍产业、家庭产业集聚或扩散运动的力量。城市发展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门槛,如自然地理条件、技术设施条件、城市结构和生态环境。
集聚力、离散力不一定相对于城市中心点,也可相对于交通动脉线,还可相对于一定的开发区域。而摩擦力的方向显然是组织城市空间增长或衰退运动的方向。
3、试简要介绍和评价麦金德关于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理论。
答:麦金德,英国著名地理学家,他提出了“心脏地带学说”。其理论如下:1、陆上实力与海上实力的较量是贯穿历史的 一条主线,从古至今,都是陆上强国向海上强国挑战并取得了胜利。2、它从全球战略高度,将世界划分为:A、心脏地带,包括从东欧平原一直延伸到西伯利亚平 原的欧亚大陆中心地区。B、内新月形地带,包括德、奥、土、印、中及亚欧大陆边缘的其他国家和地区。C、外新月形地带,包括亚欧大陆以外的大陆及海岛,包 括英、非、澳、日、美洲。3、提出三句警示性的全球战略名言:谁统治欧洲,谁就能主宰心脏地带;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亚欧大陆);谁能统治 世界岛,谁就能主宰世界。
评价:他的理论对国际战略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它的理论成为政治、军事、外交等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2、过于强调陆心的重要性,忽视了空间的作用,甚至是为法西斯德国侵略扩张提供了依据。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75分)
1、试以纺织服装业为例,分析当代全球制造业空间转移的新特点及其对国际贸易空间结构的影响。
纺织业服装业是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各国经济的的发展,纺织服装业正在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在此过程中,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比较优势都在不断改变着世界服装的生产和贸易格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全球纺织服装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生产组织方式不断变革,使其在 国际产业转移中出现了一些新特征。1、制造成本仍然是纺织服装业产业国际转移的根本动力。2、国际产业转移的领域向纺织服装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3、外包 成为纺织服装业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方式。4、需求个性化、技术创新与纺织服装业的外资回流。
当今,服装纺织业的世界生产布局和贸易格局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世界纺织服装业的生产中心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 中国家。生产地与消费低的分离使纺织品和服装的国际贸易不断增加。目前,世界纺织服装业的生产中心已经转移到了亚洲;全球纺织服装业的生产布局已经发生了 根本变化,即发达国家的纺织和服装业相对衰落,生产倾向于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
对国际贸易格局的影响:劳动力成本是影响纺织服装业布局的基本因素。各国或地区间劳动力成本的地域差异十分显著,这就 使得具有发呢功夫廉价劳动力的地区更具有比较优势。 以区域集团为代表的新贸易制度成为影响纺织服装业生产和贸易布局的重要力量。需求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纺织服装业规模、分布格局和组织结构。
2、何谓城市体系?上海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对改善其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地位有何积极意义?
答:所谓城市体系,是指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地区之间实质上存在着固定联系与等级结构。也就是说,一定地区内,性质不 同、规模不等的城市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补充的,今儿形成一个统一的城市地域体系。在体系内部不断的进行着物质、能源、人员、信息的交换。这种不同 地区,不同等级的城市结合为固定关系和作用的有机整体,就是城市系统即城市体系。
意义: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有利于上海突破资源环境承载力逐渐下降的制约,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利于 拓展金融资源运作空间,提高金融资产配置效率,更好地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有利于强化航运枢纽中心地位,更好地满足周边地区和全国的国际航运要求;有利 于通过改革开放和创新的先行先试,加快形成更具活力、更富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奠定科学发展的体制基础。有利于更好地夯实并充分发挥上海的比较优 势。上海具有比较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现代金融体系、先进的港口基础设施、高效的航运服务体系,以及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有广泛参与全球竞争的周边经济腹 地,具有加快形成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有利条件。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大力发展金融业、航运业等现代服务 业和先进制造业,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使上海更好地发挥综合优势,更好地发挥带动示范作用,更好地服务长三角地区、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切实提 高其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地位。
3、以欧盟为例,试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答:所谓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根据特定的共同目标,以一定的方式建立起来的经济联合体。
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欧盟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共同政策,其中主要的有关税同盟、共同农业政策、共同渔业政策、共同地区政策、共同社会政策、共同 货币政策、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保护消费者政策以及共同外贸政策等。体现了欧盟一体化进程中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以及安全和防务领域已经实现联合的欧洲格 局。
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1、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由于各区域性经济集团大都采取“对内宽松、对外严格”的贸易政策,整个世界市场被分割
为大大小小的块状“自由贸易范围”。范围之内的成员国之间相互提供和享受减免关税等优惠待遇,而范围外的非成员国则无法享受。世界市场的块状分布,对于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世界市场相对缩小了。2、世界市场上,非集团国家的贸易机会相对减少。各区域集团内部,已经形成或即将逐步形成一个完全自由的统一大市场,实现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的自由流动。这样,将会大大促进内部分工和竞争,刺激技术进步、降低劳动成本,从而进一步增强竞争力。而对外,则实行关税壁垒。阻止非成员国商品、劳务进入,加大其商品贸易成本,从客观上增加了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同类商品竞争的不平等性。因而,许多贸易都是在集团内部进行的。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增加了非成员国进入各“贸易范围”的难度。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各成员国之间相互提供某种特殊优惠,这种优惠不向非成员国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