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小抄)第二版复习讲义(21)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1-05


运动后补糖宜早,因为肌糖原合成酶活性在运动结束后的前6小时内最高。如能在运动后即刻、2小时或在6小时之内每隔1-2小时连续补糖,可使肌糖原合成量最高。食用单糖的合成率高于复合糖。因此,运动后尽可能多饮用葡萄糖和低聚糖为主的饮料,来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超量恢复。运动后补糖量为0.75-1.0g/kg体重,24小时内补糖总量达到9-16g/kg体重。
3.试述矿物质在运动中的作用?
4.简述水和电解质在运动中的代谢特征,如何进行补液?
1.水是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水和溶解于其中的电解质共同构成体液,占人体重的57%-60%。人体只有在水、盐代谢平衡时,才能维持良好的生理机能、获得最大的运动能力。人体在进行较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时,由于能耗增大,产热量过多,机体为使体温不致过度升高,确保体内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必须强化散热机制。而在高气温环境和产热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排汗成为调节体温的主要途径。随着机体排汗量的增大,造成水分丢失,导致体液减少。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促进运动后的恢复,必须适当补液。
○1运动前补液:
在运动或比赛前30分钟饮水400-600毫升为宜。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会引起恶心和排尿增多,不利于运动,因此运动前的补液量不宜过多。
○2运动中补液:
为防止运动中过度脱水,在天气炎热、长时间运动过程中,应该间隔15-30分钟补液100-300毫升或每跑2-3千米补液100-200毫升。一般情况下,每小时的总补液量以不大于800毫升为宜。若补液量每小时达2000毫升时,运动者多感不适,会发生恶心、呕吐等现象。大多数运动员在补液量达到失液量的75%-80%上时,即有不适感。运动中的补液量一般为出汗量的50%-70%,其饮料以白水为宜。若从事长时间的运动,饮料中可适当加点糖,以增加机体能源物质的供给。
○3运动后补液:应以少量多次为好。补液量取决于失汗量。补液采取含糖、电解质饮料,可使血浆容量迅速恢复,如补充白水会使血浆钠浓度和渗透压降低,并可减轻渴的刺激,但增加排尿量,延缓身体的复水过程。运动后补液切莫一次性暴饮,否则会增加排尿和出汗,使体内的电解质进一步丢失,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使胃产生容受性扩张,影响运动和呼吸。
5.试述维生素在运动中的主要作用?
1.维生素是维护身体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和调节生理机能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由于维生素参与机体的各种代谢,运动时物质代谢旺盛,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缺乏或不足时运动能力降低,肌肉收缩无力、疲劳加重等。同时,可使人体抵抗力、酶活力降低,氧化还原过程变慢,运动效率下降等。
2.比如维生素E作为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在较长时间的运动中,为清除氧自由基必然造成自身的消耗增大。维生素C的缺乏对体力有不良影响,会让人感觉虚弱无力,出现缺铁性贫血、体能下降等。补充维生素C可增强免疫功能、减轻疲劳和肌肉酸痛、增强体能及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运动者B族维生素的需要量与运动负荷量有关。需要耐力和神经系统负担较重的运动项目,如游泳、体操等需要较多的B族维生素。
第十七章 兴奋剂与运动
1.为什么要禁止使用兴奋剂?
第一,为了维护奥林匹克公平竞争的原则和道德规范。公平竞争是国际上公认的体育竞技原则。运动员应凭借刻苦的、科学的体能和技能训练来取得比赛成绩,而不能依靠药物来增强体能,取得竞技胜利。这对不使用药物或无法获取的运动员来说,是不公平的。若使用兴奋剂,那体育场就变成了药物作用实验场,高水平的体育运动性质被异化了。
第二,兴奋剂使用不同于一般医疗药物的使用。兴奋剂使用往往是大剂量和长周期性的,因此,其累积性的副作用和慢性中毒作用将对运动员造成巨大的身体和心理伤害。这种副作用是长期的、恶性的,对运动员体能的远期影响是摧毁性的。
2.兴奋剂有哪几大类?
1.1968年反兴奋剂运动刚开始时,国际奥委会规定的违禁药物为4大类,随后逐渐增加,目前已达7大类。虽然在分类时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按照这些物质的药理作用来分类的。
○1刺激剂:咖啡因
○2麻醉止痛剂:
○3合成类固醇:睾酮类激素,促进肌肉蛋白的合成
○4利尿剂:
○5B-阻断剂:
○6遮蔽剂:
○7内源性物质:
3.试述主要兴奋剂的毒副作用?
第十八章 环境与运动
1.机体散热的方式有哪些?
1.机体产生的热量通过血液到达皮肤,通过传导、对流、辐射、蒸发的方式向外散发。
○1传导是一物体和另一物体通过直接的接触而交换热量。对流是指通过空气流动使体表热量散发的方式。着两种方式的散热只占身体总散热量的10%-20%。
○2辐射是热量通过红外线的电磁波散失的方式,是通常人体内热量散失的首要方式。
蒸发散热是体内热量通过水分蒸发于体外环境的散热方式。它有两种方式:不显汗蒸发,显汗蒸发。
2.通常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是什么?运动时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散热方式    安         静    运          动
    %    %
传导和对流              20    15
辐射    60    5
蒸发    20    80
3.人体运动时体温会发生什么变化?
4.中暑性痉挛、热疲劳、中暑各有什么不同?
1.中暑性痉挛是骨骼肌的一种严重痉挛,是由矿物质的丢失和大量出汗伴随的脱水,但因果关系没有完全确立。中暑性痉挛可以通过到凉爽的地方和补充盐溶液而恢复。
2.热疲劳的典型症状是极度疲劳,出现呼吸微弱、头昏眼花,呕吐、昏厥、皮肤干燥、低血压和脉搏快而弦等症状。它是由于心血管系统不能满足身体需要造成的。由于血流量不足,下丘脑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分配到皮肤的血流量也不足,使身体不能很快散热。体质较差和对热环境不适应容易产生热疲劳。出现热疲劳时,可在较凉快的环境下休息,并抬高双腿以免休克。如果病人意识清楚,将建议补充适量盐溶液,如果病人意识不清楚,建议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如果没有好转,热疲劳会恶化为中暑。

相关话题/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