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导师论文2(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8-14
当然,“公共新闻”和“公民新闻”确有某些相似之处, 并且可以产生相互间的联系。如它们都有公众的参与并能表达公众的意见, 这也是人们容易将其混为一谈的原因。而且, 公共新闻运动发展到后期, 已经体现出“公民新闻”与“公共新闻”相结合的特点。2004年8月,“公共新闻兴趣小组”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年会时, 决定将“公共新闻”改称为“公共与参与式新闻”( Public and Participatory Journalism), 也正说明了这个道理。
《公民新闻的兴起与传统媒体的应对》蔡雯
公民新闻就是让没有经过专业新闻训练的普通公众通过运用新的传播技术来发布新闻信息,在为传统媒体提供的新闻信息增加新的素材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对媒体所供的信息进行查证和检验。
在新媒体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受众可以一改往日在新闻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被动地位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信息的制作和传播中来。
除了公民新闻网站,“公民新闻”还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新闻跟帖、BBS、博客、维基百科等。
对媒体的挑战(公民新闻的影响)
1“公民新闻”打破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通过多渠道的新闻信息报道满足日益多元化发展趋势下公民的知情权需求。“公民新闻”让话语权利从“少数人”回归“多数人”。
2“公民新闻”还使传统媒体的信源结构发生了变化,传统媒体对新闻信息的议程设置功能受到影响。以突发性新闻事件为代表,其报道方式正逐渐从以往的专业记者报道方式向专业记者与公民记者相结合的报道形态转变。
3公民记者在扩大传统新闻媒介报道面、弥补重要新闻专业记者不在现场这一缺陷的同时, 也开创了一种全然不同于传统专业记者的信源采集形态。因为公民记者的身份通常是多重的, 他既可以是新闻事件的当事人, 又同时是新闻事件现场的目击者和采访者。
4除此之外, 到BBS、个人博客、公民新闻网站等公民新闻载体上寻找新闻报道线索已经成为传统媒体记者编辑的常规作业, 很多有价值的新闻信息都得益于此。
(补充:因此, 新闻创新, 必须面对一个崭新的社会群体, 他们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动的“受众”, 而是具有新闻传播能力的公民。媒体要把他们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 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和终端实现与公众之间的信息分享和思想交流, 通过对话实现舆论引导, 通过服务实现媒介价值。)
传统媒体的应对
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创建面向普通公民的评论与意见反馈平台。通过这个渠道的开辟使传统媒体了解受众对于这则新闻信息的态度和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新闻报道提供借鉴。
主动开设“公民新闻”类频道或栏目。
传统媒体建立独立的公民新闻网站。除了在自己的网站上开设公民新闻频道或板块之外,还有一些媒体建立了独立于自己之外的公民新闻网站,利用这些网站为传统媒体提供鲜活的报道素材,使两者的互动与融合为新闻传播格局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评价
“公民新闻”实际上是对大众媒体新闻报道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因为再大的媒介也有自己的触角所不及的地方,再专业的新闻记者也有自己观察事物的“盲点”。
传统媒体与“公民新闻”的互动和融合可以使受众关注的各类议题更容易聚焦呈现,从而使新闻报道更贴近民众的需要。同时,这种融合还将有助于扩大新闻传媒的影响力,有助于推动整个社会的民主进程与和谐发展。
《论新闻事实的确立与意见的生成》秦志希
对“纯客观”的辨析
客观报道论又将客观做了绝对化的理解和阐释,把事实和意见完全割裂开来,主张新闻报道不偏不倚、超阶级、超党派、只报道事实,不应当有任何倾向,遭到人们的否定和批评。其次,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西方新闻界首先对客观、概括的新闻报道表达了不满,于是解释型报道应运而生,这就否定了纯客观论。
中国对“客观性”的批评是:新闻事实既然是经过了记者的报道,就必然带有记者主观识见;此时的新闻事实就不可能是纯然客观的。
辨:这在一般意义上是对的,但是其中存在一个概念理解上的误区:即认为事实本身是纯客观的,是“自在之物”,只是经过了记者的报道才带有了主观性。这种认识就包含了对事实这一概念的误解,把“事实”和“客观事物”等同了起来。
那么什么是事实呢?著名哲学家罗素在《逻辑哲学论》中说:严格的说,事实是不能定义的。当然这是说,事实概念涵义复杂,难以作出严格的科学定义,而不是真的不能定义。
事实不等同于事物。事物是指一个个物,我们习惯所称的“东西”。而事实却是对事物实际情况的一种说明和判断。如罗素所说:当我谈到一个事实时,我不是指世界上一个简单的事物,而是指某物有某种性质或者某些事物有某种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事实是人们主观化的客观存在。至少包含以下3层涵义。其一,事物或现象的实际情况必须是呈现于人的感官之前,为人们所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这是基本前提。其二,如果事实的情形没有被主体察觉,未为概念接受,也不能说有了事实,它还必须由主体的概念所接受,用概念进行摹写或规定,由主体做出判断,而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个现象可能发现和确立不同的判断和事实。其三,人们在对事实进行概念规定和判断时,又不能不借助语言,用相应的命题来表述,事实就是一种表达判断的命题的陈述,是对事实存在状况的一种感性表达。
有关事实概念这三层含义表明,事实的发现和确立始终离不开主体,事实不是孤立在主体认识和经验之外的自在之物或者说是纯客观之物。事实乃是一种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体。
正因为如此,我们说道事实这一个概念时,或者当我们实指某一事物的状况时,我们就不应该割裂它和主体之间的关系,不能剔除事实中应有的主观因素。事实是相对于特定主体存在的,是作为主体的对象性存在物存在的。
所以说,新闻事实的纯然客观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纯然客观”否认了主客体的对象性关系,纯客观的事实也就成了子虚乌有的“非存在物”。将主客体、主客观对立,割裂开来,恰恰是一种机械唯物主义的表现。不能对事物、现实、感性只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来理解,而要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网络传播的“后现代”特性》秦志希
后现代主义是20 世纪60 年代左右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泛文化思潮。它最早在建筑,而后涉及艺术、文学、语言、历史、政治、伦理、哲学等观念形态的诸多领域。它以所谓晚期资本主义、后工业社会为背景,以逆向思维分析方法批判、否定、超越现代主义文化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今西方世界的诸多矛盾和冲突。一般认为,“多民族、无中心、反权威、叙述化、零散化、无深度概念等则是这一时期文化的主要特征,‘后现代主义’正是对于这些特征的概括。”
可以说,后现代诸多特征的共质乃呈现为一种“消解”与“颠覆”——对于现代文化的消解与颠覆,后现代主义就是一种消解性极强的文化形态。
一、互联网对技术中心的消解
最早的电脑可以说是一种技术权威、技术精英、技术中心的象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则是对这种技术中心的消解。互联网技术的成型经历了一个“从大到小”、“从隔离到兼容”、“从集中化到分散化”的过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本身潜藏着一种突破禁忌、无视戒规、摧毁中心的文化理念。
互联网及个人电脑的出现,标志着技术——权力中心被摧毁。由最早的主机型电脑到后来的互联网的个人电脑,恰与印刷术发明前后的社会文化有某种历史的相似性。中世纪社会基本上是围绕着圣经这一文本中心而旋转的。那时,能接触并垄断这一中心文本解释权的只是社会上极少数的牧师,他们成为了中世纪社会精神权力的中心。印刷术发明后,圣经被译成多种文字,人人皆可阅读并解释圣经的意义,于是,社会集体式行为始而解体,出现了宗教意义上的个人主义。从传播的角度看,是印刷术及其媒体摧毁了中世纪的宗教集权。同样,我们可以说,是网络动摇着现代技术的精英统治。
二、互联网对传统传播权力的消解
“把关人”在控制信息传播时,处于“决定媒介内容”的支配地位;传统媒介基本上是以“无回应的言语”实施着以传播者为主体的“中心——边缘”的传播结构模式。传统媒介的传播模式往往从一个层面上推行着总体化策略,将多种性简化为一致性,或者朝着一个目标去组织话语。久而久之,就可能造成如批判学派称之为的单质的社会、单质的人。
本来,人类传播源自个人间的人际传播,随着文明的演进,使得信息传播发展成为高度组织化、职业化、制度化的活动,而网络又使传播回归人际性,文化和信息的垄断与独裁被彻底打破,“重新部落化”。
传统传播主体的消解与变更,是传统媒体与网络的一个带根本性的区别。
网络主体具备虚拟性,除了角色代码和纯文本之外,一无可视性身份特征。网络主体在虚拟中通过想象创造着自我身份,并且使这种身份表现为多样性、随意性。可以说,网络主体较之于传统传播主体是由真实走向虚拟,由确定走向不稳定,由单一走向多重,由集中走向分散。
传播主体的变更使网络传播呈现出复杂的文化景观来。
一方面,分散多元矛盾的主体带来了网络传播自由、多元和开放的优势,可以排斥传统媒体单质化的负面效果;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主体的分散多元矛盾,又使网络传播呈现“无政府”状态、“个人主义”色彩;
一方面,网络主体身份的个人化认同,可望实现一个自由、平等、自主交流意见的“公共领域”。网络个体作为自主的存在,他们各具独特的领域、独特的境界,在网上不期而遇,可以在交流中实现“和而不同”,整合成真实的民意,从而主导虚拟空间并进而影响现实生活;另一方面,网络主体身份的个人化认同,显示个人对传统政治和阶级身份的认同的淡漠,从而造成政治生活的个人化和分散化,不利于传统政治和民族国家的安全。在这方面网络正典型地显示出世界范围内身份贴附对象转移、“新认同政治”的最一般趋势。
一方面,因为网络主体的虚拟摆脱了现实中的诸多制约,致使传播有可能呈现出“真的自我”来,以实现人与人真正的交流与沟通,构筑起新型的“虚拟社群”。另一方面,网络主体的不稳定性,网民摆脱现实的监控和责任,易使传播内容流于粗俗狂野,成为无聊情绪的发泄;
一方面,文化忧患者认为,西方文化占有网络主体的绝对优势,网络传播可带来霸权性、颠覆性和新的不公正、不公平,反方可答曰,网络主体的多元化、非集中化正是对于西方启蒙时代所建立的中心式制度的挑战。网络消解“把关人”集中、独断的权力后,世界某些弱势文化也可能成为主流倾向,这为我们民族的文化复兴提供了巨大的机遇⋯⋯我们在没有认识网络主体丰富而多向度的文化内涵之前,时而放论网络的进化优势,时而指陈网络的负面效果,都振振有词,但都未能从根源上理解网络本身。
总之,虚拟中的网络主体,失落了现实中的相互关系及其等级界限,也消解了专家、权威对现存社会、生活领域的主导权。于是,网络权力现状就存在于网络主体及其相互关系中。
三、网络对现代语言和文本规范的颠覆
从本体意义上看,网语追求高度的自然性、个性化、人情味,也即是追寻语言本身已失落的天然性,这正使语言重新获得一种生命的灌注。
在网上,多元分散而矛盾的网络主体的小叙事,使网络的各种信息、内容呈“拼凑”状态。网络新闻并不像传统媒体那样,按某种意志将传播内容实行“有意味”的排列。
网络的超文本颠覆传统媒体的线性的、自恋的、封闭的和等级的传播模式,它为个人的思维、心灵和情感的展示提供了一个无疆界的广阔的空间。
电视的后现代性是将人淹没于文本过剩和信息爆炸之中,网络的后现代性则表现为在文本过剩和信息爆炸之中更突兀人的个性存在。
四、如何面对网络的后现代性
综上所述,互联网所表现的后现代特征,集中表现于对现代文化的消解、颠覆,由此对全球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复杂的影响。这种消解与颠覆从文化源流上讲,首先即是对西方启蒙主义所奠定的理性主义、普遍主义、本质主义的挑战,它体现了西方文明自身的精神危机。后现代思潮反思、批判现代文化的偏颇,无疑有其合理性,但由此而走向全面否定现代文化本身,却是错误的。
相关话题/新闻传播学
2017年考研新闻传播学择校建议
2017年考研新闻传播学择校建议 随着新兴媒体的发展,新闻学及传播学在择校时受到不少考生的青睐,不少怀有新闻理想的学子都希望能够通过考研进入自己理想的新闻院校深造。下面就分专业来为大家做一些新闻传播专业方向的院校推荐。 一、新闻学 首先,要先纠正大家一 ...考研报考信息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272017新闻传播学考研强校推荐:中国传媒大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出版/文化传播行业已成为我国热门行业新秀,作为我国传媒市场的新生一代,新闻传播学专业研究生极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形势普遍看好。那么新闻传播学考研的优势院校有哪些呢?一起来看下。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已正式进入国家985“优势学科 ...考研报考信息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272017新闻传播学考研强校推荐:武汉大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出版/文化传播行业已成为我国热门行业新秀,作为我国传媒市场的新生一代,新闻传播学专业研究生极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形势普遍看好。那么新闻传播学考研的优势院校有哪些呢?一起来看下。 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考研报考信息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272017新闻传播学考研强校推荐:中国人民大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出版/文化传播行业已成为我国热门行业新秀,作为我国传媒市场的新生一代,新闻传播学专业研究生极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形势普遍看好。那么新闻传播学考研的优势院校有哪些呢?一起来看下。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 ...考研报考信息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27北京印刷学院新闻传播学考研专业介绍
新闻传播学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资格,下设新闻学、传播学、出版学、传媒经济与管理4个二级学科。其中传播学学科1998年获批,是北京地区最早的四个传播学学位点之一,2002年获批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下设传播理论、广告传播、数字传播、国际传播四个研究方向;新闻学学科下设数字 ...考研专业介绍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27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新闻传播学
新闻传播学(050300)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新闻与传播系传播学硕士点于2003年5月经学校批准后设立,截止2011年7月,全系拥有24名全职教师。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9名,讲师6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9名。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硕士点主要培养信息时代具有较高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理论修养和扎实操作 ...考研专业介绍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27上海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新闻传播学
050300 新闻传播学 上海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的高校,是国家 "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是国家2006年设立的,现有教授16名,副教授1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骨干教师14名,博士生导师9名,硕士生导师30多名。目前共承担科研项目24项,其中国家项目4项,与英国、 ...考研专业介绍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27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介绍:新闻传播学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新闻传播学专业介绍如下:050300新闻传播学1、学科简介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才兼备,掌握当代新闻理念、职业素养和传播技能的高层次新闻专门人才。毕业研究生须具有扎实的新闻理论功底、较宽的知识面、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新闻业务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能在新闻媒体、新闻院校、新闻 ...考研专业介绍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272016新闻传播学考研就业去向:政府部门
2016新闻传播学考研就业去向:政府部门政府部门的工作岗位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的公务员报考者。新闻传播学研究生主要倾向于去新闻出版局、广电局及其他各级政府机关的宣传部、新闻研究中心、文化交流部、信息部等重要部门,从事对报刊和音像图书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的管理,以及新闻、信息宣传策划及公文稿件撰写等工作 ...就业信息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26良辰“媒”景待君来——新闻传播学就业概览
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出版/文化传播行业已成为我国热门行业新秀,作为我国传媒市场的新生一代,新闻传播学专业研究生极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形势普遍看好。新闻传播学专业研究生的就业去向有很多种,整体而言,目前新闻传播学专业研究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有以下几类:(一)传统媒体目前传统纸质媒体和广播电视媒体是我国传媒 ...就业信息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