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杜诗“善陈实事”,提供了比史载事件更为广阔、具体、生动的生活画面。
3 他的诗歌中有许多正史所没有记载的史实,可补史之失载。
4 即使其抒情诗,其心之所向,情之所系,亦未离时局,具有诗史的意义。
“诗史”的叙事艺术:
1 从自身经历的情境出发,在客观的真实叙述中融入强烈的抒情。
2 既叙述事件经过,亦力于细部描写,或人或物,或心理活动,或平常细事,精心刻画,从细微处见真实,展开了广阔的历史画面,把人引入某种氛围、境界。
3 在诗中表达自己对时事的感想和看法。
4诗中运用赋的铺排、散文句法和抒情诗的意境创造。
三吏三别 是 指杜甫在乾元二年春写成的一组“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诗,分别为《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和《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这些诗篇真实全面地反映 了安史之乱对国家和百姓造成的大破坏、大灾难。在艺术上,继承了古乐府的传统,运用白描手法,将内在感情寄托在情节和人物言行的客观叙述中,沉哀入骨。
第二节 杜甫律诗的艺术成就及其艺术风格
1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和表现手法。
a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较少叙述而较多抒情与议论。
b以组诗的形式,表现一些较难表现、较宽泛的内容。
2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看不出对仗的痕迹。
混融的境界、磅礴飞动的气势与精严的格律、出神入化的技巧融为一体。
3“晚节渐于诗律细”,写七律拗体,从严谨中求变化,变化多端而不离规矩。
4在炼字炼句上,精于用字,刻画细微。
a善于用动词使诗句活起来,用副词使诗疏畅而富于转折。
b用颜色字强化感情色彩,用叠字创造氛围,用双声叠韵使声调和谐悦耳,用俗字使诗读来更加亲切。
《秋兴八首》 是 杜甫律诗中的登峰造极之作,这组诗写于滞留夔州时期。挚友已先后离开人世,诗人仍旧飘泊沧江,疾病缠身。山城秋色,引发他的故园之思和对于京华岁月的怀 念,回顾一生,感悟哲理。八首诗就是在这一思想脉络上展开,一层深入一层,表现出了深沉复杂的感情,交错着感慨、回忆、思念与对于时局的看法。
杜诗的艺术风格:
1其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与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2在杜诗多样的风格中,闲适情趣,安静明秀的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形成萧散自然的特色。
3杜诗不同风格的形成,与其不同时期的不同境遇,或者同一时期的不同心境似有关系。
第三节 杜诗的地位与影响
一 集大成
1就诗歌传统而言,叙事与议论,受《诗经·小雅》的影响;悲歌慷慨的格调,与《离骚》相近;缘事而发,来自乐府传统;浓烈的抒怀与细腻的感情,与建安诗歌有关。
2在诗的表现方法、表现形式上,叙述夹议论,有“小雅”的因素、赋的铺排技巧、乐府的影响和史笔的痕迹。五言古诗,集汉魏之浑朴古雅,六朝之藻丽秾纤,韶秀淡远。五七言律吸收了这两种体式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经验;五律主要学杜审言。
3充分吸收盛唐诗人创造兴象、意境的经验,将之融入叙事的技巧里,具有意境之美。
二 开后世
1白居易、元稹继承了杜诗缘事而发、写民疾苦的一面,且受杜律夹叙夹议的影响。
2韩愈、孟郊李贺受到杜诗的奇崛、散文化和炼字的影响。
3李商隐的七律得益于杜诗七律的组织严密而跳跃性极大的激发。
4 变唐调。“呜呼浣花翁,在唐本别调。”
三 思想情操方面
1他身上集中了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些最重要的品质,即仁民爱物、忧国忧民的情怀。
2杜之系念国家安危,同情生民疾苦,为历代士人所崇仰,对士人人格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第五章 大曆詩風 罗宗强 张毅 撰
第一节 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歌的冷落寂寞情调
安史之乱后,整个诗坛弥漫着平心静气的孤寂、冷漠和散淡。
大历诗风 指的是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这些诗人历经战乱,失去了盛唐士人的昂扬精神风貌,大量诗作转向淡远的情致和细致省净的意象创造,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表现出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与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遂露出中唐面目。
大历十才子 是 指在大历年间,因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瞩目的十位诗人,初见于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 耿湋、夏侯审。他们主要写应酬唱和、日常生活细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在艺术上,以谢朓为宗,讲究格 律词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技巧细腻雕琢,大都写得精致工整,表现出冷落萧瑟的衰飒气象。
韦应物早期的部分诗作不乏昂扬开朗的人生意气,带有刚健明朗的盛唐余韵。后期诗作向往隐逸的宁静,有意效法陶渊明的冲和平淡,气貌高古,清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
刘长卿的诗歌,时运不济的感伤和惆怅层层递进,人生失意的凄凉之感融入黯淡萧瑟的景物描写中,尤显浓重深长。一些写离别与山水景物的五言诗,颇多省净的意象,极富韵味。
第二节 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
大历诗歌出于两大诗人群体:1以长安和洛阳为中心的“十才子”,多为题赠送别之作;2长期在江南任职的地方官诗人,如刘长卿、韦应物等,作品大多描写山水风景。
大历诗风的特点:
1 大量作品表现出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
2 情致淡远,意象细致省净,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
3 词语色彩暗淡清冷,使大历诗整体上给人以凄凉衰飒的风格印象。
4 诗人寂寞冷落的情思,多通过象征性意象或描述性意象表达出来。
a 象征性意象富于暗示性,意蕴丰富,运用时有弹性,较为方便。
b 描述性意象多采用白描手法,以求意象的创新。
5 写景多面向现实物色,细致入微地明辨物象,描绘精确具体、真切传神。
6缺点:语意常有雷同,诗境流于浅近狭小;过于讲究描写技巧而显雕琢,以致有佳句而无佳篇。
第三节 顾况与李益
在大历诗风的主流之外,这一时期还有两位独具特色的诗人:顾况和李益。
顾况留下来的诗中,乐府和古诗占多数。明显受江南民歌影响,格调通俗明快,语言有如白话;常常俗中有奇,有怪奇的想象和比喻。其诗俗的一面影响了张籍、王建和元、白诗派,怪奇的一面影响了韩、孟诗派。
李益的边塞诗写得极好,尤其是七绝,常常是壮烈、慷慨之中带一点伤感和悲凉。《夜上受降城闻笛》从大处着眼,大概括,大描写,重在写情思氛围。《夜上西城听梁州曲》二首抒写边关情怀,秋月、秋风与边声全由气氛烘托出来,有一重难以摆脱的感伤。还有一些诗写得质实明快,如《江南曲》。
第六章 韓孟詩派與劉禹錫、柳宗元等詩人 尚永亮 撰
第一节 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
韩孟诗派 是唐代贞元、元和时期出现在诗坛上的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以韩愈、孟郊、卢仝、马异、刘叉等诗人为代表,提倡诗歌的“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特别重视诗歌的抒情功能;崇尚雄奇怪异之美,主张用夸张的语言、险怪的词语造就奇特的意境;大胆创新,以散文化的章法、句法入诗,融叙述、议论为一体。其以丑为美、雄奇怪异对当时及后世影响巨大。
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
1“不平则鸣”,提倡审美上的情绪宣泄,尤其是“感激怨怼”情绪的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