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远历史学专业课考研笔记之三重点问题(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9-04



②建立新选官制度

察举制,前196年,汉高祖刘邦下求贤诏,开汉代察举制度的先河。汉武帝进一步把察举发展为一种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察孝廉的对象是地方六百石以下的官吏和通晓儒家经书的儒生,由郡国每年向中央推举。察举制在西汉到东汉初曾起过重要作用,为封建国家选拔了大批有用之才。随着政治日益腐败,到东汉晚期,已成为豪强或官吏安插私人的工具,完全失去了网罗人才的作用。征辟制: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和府、州郡辟除两方面。前者多为名望高、品学兼优的社会名流,被征召者多为以要职,称为“征君”,最尊的仕途。辟除制在汉武帝以前就已推行,直到隋朝被废。

③集中军权,扩充南、北军;加强宫廷禁卫军的力量。选择英勇善战的“六郡良家子”组成羽林、期门二军。另将羽林军中所养孤儿组成军队,称羽林孤儿。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将禁卫军,后来成为西汉的主力军队。

④法律条文更严密繁苛。

3.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①“推恩令”:据《汉书.主父偃传》,汉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元朔二年(前127)采纳主父偃建议,颁行此令。规定诸侯王得推恩将其封地分封给继承王位的嫡长子以外的子孙,并上报朝廷,由皇帝制定列候封号,诸侯王无权废除或更改。所分王子候其过归郡统辖,不得过问政事,仅收纳封地内租税。此后诸侯王权势、封地俞益俞减,名存实亡。

②“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左官律》规定,凡在诸侯王国任官者,地位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吏,并不得进入中央任职。以此限制诸侯王网罗人才,防止他们从事非法活动。《附益法》规定,严禁封国官吏与诸侯王结党营私,以达到孤立诸侯王的目的。

③“酎金夺爵”: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祭宗庙为由,要列侯献酎金助祭,以献金成色不好或分量不足为借口,废列侯106人。在武帝严重严厉打击下,郡国并行的局面基本结束。

④打击地方豪强势力:一方面继续推行迁徙豪强入关中,另一方面任用酷吏,诛豪强;

⑤设十三部(州)剌史,将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称为“州部”。每个州部设刺史一人,“以六条问事”,代表皇帝监察地方,使各级地方官吏和豪强不敢过分违法行事。东汉州牧、刺史也完全失去了监察地方的职能,演变成为拥兵自重的地方割据势力。

4.经济政策

①改革币制:公元前118年,令上林三官铸造五铢钱。钱重五铢,钱文“五铢”二字,分列方孔左右,通常是右“五”左“铢”,它继承了秦半两钱的形制,确立了圆形方孔,内外有郭,并发展成为轻重大小适度的铜质钱币。自汉武帝元狩五年至西汉末年,币制不复改变。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铸行东汉五铢钱。581年,隋统一后,另铸“开皇五铢”;唐武德四年(621)铸“开元通宝钱”,废止五铢钱。五铢钱流通七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铸造数量最多,流通时间最久的钱币。②盐铁官营:收回盐铁的经营权,在中央大农令下设置盐铁丞,总管全国盐铁之事;有各郡县设置盐官与铁官,负责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③均输平准:均输法即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运输货物,以谋取利益的政策。平准法即由国家平抑物价的政策,由国家在长安和其他主要城市中设置主管物价的官吏,利用均输官所储存的物资,根据市场上的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以保持物价的稳定。

④算缗告缗。公元前119年下令算缗,向商人、手工业者征收财产税。规定各家自报资产,每二年钱纳税一算(一百二十钱);匿财不报或自报不实者,没收全部财物,并罚戍边一年。有揭发者,奖励所没财物的一半,称告缗。

⑤兴修水利:开凿六辅渠、白渠,治理黄河,保证农业生产

5.文化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实施背景

①经济上,为了恢复经济,西汉政府早年以黄老思想为指导,实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特别是经过文景两朝的薄赋轻徭,励精图治,终于造就了“文景之治”的伟大盛世。②政治上,王国隐患依然存在,匈奴的掠夺侵扰。由于西汉“和亲”之策,苟安延年,以待时机。这两个历史重任又留给了武帝。

③汉武帝好大喜功,加上国力允许的客观条件,决定他一定会奋然跃起,内多兴作,以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政体;外勤用兵,征讨匈奴以除边患,同时开疆拓土,扩大汉家基业。为了施展他的雄才大略,必须从多方面转轨变型,这就需要一个权威的思想作为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其政治任务服务。④总之,为适应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政治转轨变型,思想必须改弦更张。

(2)独尊儒术内容:前135年,窦太后死。公元前134年(元光元年),汉武帝诏贤良文学对策。董仲舒被召,接受皇帝策问。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根据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及“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学说,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历史上称作“崇儒更化”。①强调“大一统”,董仲舒发挥了孔子尊王的主张,提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所谓“大一统”,即压制诸侯,加强中央专制主义王权。

②强调“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董仲舒把阴阳五行与儒家的等级名分主张结合在一起,来解释封建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认为皇权出于“天命”,而且 “天不变,道亦不变”。从而为皇帝的集权找到了理论依据。

③强调“刑德并用”,董仲舒继承孔孟思想,极力宣扬人性论,认为天有阴阳,人性也有善恶。提出了“任德而不任刑”,就是要实行“王道”。皇帝要“明教化民以成性”,从思想上控制人民。要“正法度”以防止人民反抗。总之,“德教”、“刑法”都是皇帝以“天命”行施权利,主张德、刑并用,所谓“春秋繁露,皆出圣恩。”

④强调“纲常伦理”,提出了“纲常伦理”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说教。三纲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观念。

⑤在具体政策上,提出“更化”、“限田”,限制私人占有土地的数额的主张。但并未实行。(3)具体措施

①罢黜刑名,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第一步,因为汉初统治思想首推黄老,次崇刑名,法家名声虽然不佳,其术仍在实际中运用,所以此举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学术意义。

③议立明堂,以宣政教,既是儒势继续进攻的态势,又是黄老进一步反击的契机,围绕此事,双方展开了一次最重大的政治较量。

②在长安设立太学,设五经博士为教官,传播儒家经书,增加儒学经典作为官学,壮大儒学势力,提高儒学地位,统一儒学思想。后来各郡也设立学校传授儒家经书。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④绌抑黄老,宣告儒势取得政治上的最终胜利,为儒学的发展与被尊扫除了障碍,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⑤任用儒吏,把任用儒吏的思想提到吏治原则上,细化到操作规范的程度,使儒家一向追求的“学而优则仕”的理想,开始成为现实。

(4)影响

积极:①汉武帝在思想文化界首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使得专制“大一统”的思想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定型,而作为一种成熟的制度亦同样成为定型。

②思想的大一统,巩固了中国人的国民意识,增强了中国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政治统一、民族统一,使得中国在历经两千年发展后依然能够保持秦皇汉武开疆时的基本版图,无论出现何种形式、多长时间的分裂,中国人始终不忘国家统一。

③对中国两千年来的民族大融合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历史上的所谓“正统政权”、“中原王朝”屡遭侵略,无论是元、清两代为非汉族统治,还是在十六国、南北朝、五代等等各民族在中华大地上逐鹿纷争的时代;不管草原文化规模大小,皆最终淹没、融化在浩浩荡荡的中原传统文化中。消极:④ 儒学占据正统思想地位,必然黯淡了其他学派的光芒,久而久之,原本一些很有特色的思维方式不仅不得光大,甚而渐渐失传,大大压缩了中国人的哲学思维空间。

⑤独尊儒术,使得中国人中的大部分智者、豪杰都将精力投注于弘扬儒学,结果中国文化呈现出精光凝聚的现象,最终,儒学是越来越精致,但其衍生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也越来越多,这种文化因成熟过度走向了极度保守,所以,中国的盛世时间一长,就要走向腐败,必得外来文明的冲击,才能获得新鲜血液,才能注入兴奋剂,重新容光焕发,光彩照人。

(5)董仲舒,广川(今河北枣阳)人,西汉著名思想家,汉代今文经儒学大师。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建元元年),董仲舒对策,据《公羊春秋》立说,作了发挥,提出大一统思想。他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所谓大一统,即损抑诸侯,统一于天子。他宣传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他又认为,为了维护政治上的一统,就需要实行思想上的统一。如果“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旨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因此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要求“凡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也就是只提倡儒家学说,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他各家思想都禁止传播。董仲舒的主张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因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董仲舒著有《春秋繁露》等书。6.轮台诏:汉武帝晚年的罪己之诏。由于汉武帝连年征战,造成社会动荡,加上错杀爱子,罪己思过,于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正式颁布的被誉为“仁圣之所悔”的诏书。诏书中深陈既往之悔,否定了部分臣子主张将战争继续升级的计划,表示当今政事,最要紧的应当在于“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决意把行政重心转移到安定生产方面来。这是汉武帝晚年面对为了挽回当时的危局所做的措施之一。

9.经济重心南移

1、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

    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可分为:

    第一阶段:从远古到西晋,特点是南北经济从同步发展进而到北方经济迅速超过南方。在母系氏族繁荣时期,首次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因地理条件合适,黄河中下游地区首先过渡到奴隶社会。战国秦汉时期,北方经济高度发展。东汉、三国、西晋时期呈现出北方经济衰退和南方经济发展的特点。但曹魏统一北方后,经济得到发展,北方经济力量仍超过南方,因此西晋得以统一南方。

    第二阶段,从西晋末年到隋唐五代,特点是全国经济重心第一次在北方失而复得,并开始逐渐南移。经济发展从北方和南方基本平衡到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使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成为不可逆转之势。西晋灭亡后北方陷入十六国混战,使经济重心第一次因经济衰退而消失。直到北魏统一北方后采取均田制、租调制等措施后才使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北魏后来分裂为东西魏,又演变为北齐和北周。西魏和北周进行过一系列改革,经济发展后,北周统一北方,从而使北方经济实力继续维持超过南方的局面,恢复了经济重心的地位。南朝时,南方经济因局势相对稳定得到发展,并基本上赶上北魏,长江流域成为新的经济重心,南北呈抗衡局面。但北方至隋统一前,北方在读成为全国经济重心,隋朝也得以统一全国。隋唐诗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黄河流域的农业不仅恢复还有新发展,同时长江流域农业也获得很快发展,南北方经济处于高度发展时期。但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又呈现出南移的趋势。

相关话题/历史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各大高校历史学2001-2014年考研试题(全)及考试范围分析
    2014考研湘潭大学703中国史试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8X15分) 长平之战、度田、《大唐西域记》、军机处、《马关条约》、谭嗣同、七千人大会 二、史料分析(20分) 关于禁烟的,大概是鸦片按药材进入市场,只能以货易货,禁止官员子弟百姓吸食,重罚。 加标点 问题1、材料禁烟是是哪派主张?2、评价这个主张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04
  • 2017年历史学考研大纲高清打印版
    2017年历史学考研大纲高清打印版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31
  • 历史考研(中国古代史)专题汇总考研复习资料
    一﹑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的措施: 1、政治上:在中央: ①. 皇帝制 ②. 三公九卿制,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事务,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三公之下设九卿,负责处理具体事务; 在地方:郡县制,将战国后期实行的郡县制推行至全国,郡下设县,大县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9
  • 建筑理论与历史考研复习笔记整理
    建筑理论与历史笔记整理 主讲:常青 ◆建筑史观(第一讲、第二讲):这门课的意义 ◆建筑意匠(第三讲~第六讲): 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延续性的基本特征追究成因(地理、文化) ◆建筑演变(第七讲~第十一讲) ◆演变的现象(第七讲):延续中的变异  ◆演变的成因(第八讲~第十一讲): ◆丝绸之路:魏晋南北朝(第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9
  • 2007-2015历史统考考研真题及答案
    2015年历史学考研统考真题详细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国语》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的基础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结盟国 D.联姻国 2.西汉时,主张文治,反对ldqu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7
  •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历年考研真题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历年考研真题(20012016年) 目录 (按Ctrl点蓝色字体可快速链接蓝色字体位置) 1.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中国通史考研真题 2.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历史地理考研真题 3.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中国通史考研真题 4.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地理试卷 5.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中国通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6
  • 1997-2006年各大高校历史学考研真题荟萃
    2014 年以前的统考真题及各自主经典真题荟萃 其他学校 世界通史 北大世界史通论 迄今为止,农业文明占据人类文明史的时间最长,试分析农业文明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1998 年世界通史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试从亚洲史、欧洲史、 非洲史各举一例,署名这是一天永恒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6
  • 中国传媒大学2004-1999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考研试题
    北京广播学院1999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基础理论论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众传播 2.反馈 3.传播者 4.控制实验法 5.编码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创新扩散论的基本内容 2.简释传播选择的或然率公式 三、论述题 1.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哪些方面?可以分为哪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5
  • 2011年考研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真题
    2011年考研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沉默的螺旋 2。知识沟假说 3。新闻专业理念 4。时务体 5。每周评论 6。中国报学史 7。洋旗报 二,简答 1。宣传的七种策略 2。大众媒介的受众分类 3。1927年******新闻统制的主要措施,其核心是什么?? 4。简述邹韬奋的六刊一报 三,论述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5
  • 2007同济大学中外建筑历史考研初试真题
    同济大学建筑考研试卷07年回忆: 同济大学建筑考研试卷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建筑史(75分) 一选择(151=15分) 1华夏意匠中的核心观点主要参考了以下那本书?( ) A 中国的科学与文明 B中国古代建筑史 C图象中国建筑史 D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 2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生起侧脚主要见于哪个时期? ( ) A汉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