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远历史学专业课考研笔记之三重点问题(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9-04



    第三阶段,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最终南移并得到不断强化的阶段。由于社会和自然的原因,这一时期之初,北方经济继续凋敝,而南方经济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却更快发展,终于赶上北方,并使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经济重心完成南移进程,并不断巩固。其中,五代时南方经济的发展,南宋时期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发展,元朝为实现南粮北调而开辟漕运和海运,明清时期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时这种经济重心南移趋势的反映。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规律: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

2、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南朝时期开始赶上北方,南宋时期南方超过北方。具体过程是:①东汉末至三国时期,南方开始得到开发(秦汉时期南方就已初步开发);②东晋至南朝,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南朝时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③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经济相差无几;④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⑤南宋至元朝,南方经济完全超过北方;⑥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3、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明显特征:①北方农民的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②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期最突出;③政治重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

4、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从地理角度看:①气候影响,宋以前粮食主要以旱地作物小麦、粟为主,这些适宜生长在北方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北宋占城稻的引进,到南宋时成为主要农作物,明朝时产量提高、面积扩大,而水稻不适宜种植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适宜种植在江南地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这里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水利工程开发号。②江南多以平原丘陵为主,土层深厚,易于开垦和种植,茶树、柑橘、甘蔗等经济作物易于种植。③北方水土流失严重,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环境恶化,影响了农业生产。这主要是人为的烧荒滥垦造成的,结果使水土流失严重,土地面积减少。同时使黄河因淤积而经常泛滥,不适宜于农业的发展。

江南农业的开发(1)基本原因:①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不仅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而且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②南方战乱较少,有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③江南蛮、俚等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有一定发展;南迁农民同江南人民一道辛勤劳动。④江南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大都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⑤江南地区气候、日照条件好,水资源丰富,自然条件适宜农业生产的发展。

(2)主要表现:这一时期,江南农业开发的地区明显扩大,闽粤地区也得到开发,其中以长江流域的荆、扬地区农业发展水平最高;水利的兴修是江南开发的重要表现。由于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决定,这里的水利工程既有灌溉、蓄洪,也有防汛的;垦田面积增加;农业技术进步;农作物品种丰富。

(3)江南经济开发的意义: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广大地区,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但直到秦汉时期,中原地区仍是经济重心,而江南经济始终未能得到较好的开发。经过这一时期的开发,较为落后的江南经济开始发展,南北经济开始趋向平衡。正因为落后的江南经济开始赶上了中原地区,所以隋朝统一全国后,才有必要开凿大运河,把南北经济联系起来。这一时期江南的开发,为后来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提供了直接条件。

10.关于佛教盛行的问题

佛教盛行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这一现象,应注重从如下方面分析:(1)佛教盛行的原因:佛教自西汉末传入我国,三国两晋南北朝兴盛起来其原因有:第一,社会动荡不安,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为佛教流行提供了土壤,人民容易接受宗教信仰。第二,佛教本身有很大的欺骗性,佛教所宣传的“秉死、轮回”、“因果报应”的思想,把人们从眼前的苦难现实转移到无法验证的来世幸福上,很容易欺骗和麻痹广大劳动人民。第三,统治阶级的提倡。(2)佛教兴盛的表现:信奉佛教的人多,上至皇帝、王公、贵族和大臣,下至百姓,都信奉佛教,佛寺遍布各地,僧尼众多;佛教寺院在政治、经济上有很大势力。(3)佛教的影响:同佛教有关的建筑和石窟艺术得到迅速发展;佛教没有解脱人民的灾难,反而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出现了反佛教的斗争,以范缜最为突出,范缜的《神灭论》揭穿了统治阶级利用佛教进行的欺骗。

11..秦、隋两个不同朝代的比较可以作为一对典型的范例。

它们都在我国历史上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它们二者又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一)秦、隋都是我国历史上比较短命的王朝。秦自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开始,到公元前206年最后一个皇帝子婴投降农民军为止,共存在16年时间;隋从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隋称帝开始,至618年李渊建唐,取隋而代之为止,共存在了38年。

(二)秦、隋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了大统一。秦统一前,是春秋战国的诸侯纷争局面,人民深受其害,渴望统一。由于封建制生产关系兴起,地区经济联系加强,统一市场开始形成,为国家统一创造了物质条件。民族融合,民族共同体形成。秦变法后的力量发展超过六国,因而秦王赢政时兼并六国,实现了第一次大统一,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隋建立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南北对峙分裂时期,人民经历长期战乱,要求统一;民族融合加快;北方力量超过南方;隋朝结束长达几百年的分裂局面,再次实现大统一。

(三)秦、隋两朝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强统一。

秦始皇统一后,政治上首建“皇帝”称号,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独揽军政财文大权,设三公九卿,推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与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隋在统一后,政治上创立了三省六部制,推行州县两级制,改革府兵制,制订了《开皇律》;经济上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和租调制并增设庸制;文化上创立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做官,打击了士族制度。秦、隋的这些制度,基本上都为其后的王朝汉、唐所沿袭,史称所谓“汉承秦制”,我们也可以说是“唐承隋制”。

(四)秦、隋都兴建了规模巨大的建筑工程,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秦征发上百万人修筑了万里长城,后经多次兴修成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隋开通了南北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我国古代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长城与大运河虽然具有强烈的政治与军事目的,但在客观上对经济的交流和繁荣也起到促进作用。(五)秦、隋都实行了残暴的统冶。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外攘夷狄,内兴功业”,从而加紧对农民的压榨。农民交纳的田租、田赋,往往占其收入的三分之二,有“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的说法。在这样残酷的剥削下,农民虽终年辛劳也不获温饱,致使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的局面。秦的徭役十分惊人。秦始皇为满足自己的奢侈生活,无休止地征发徭役,大兴土木,建造离宫别馆及陵墓。阿房宫规模最为宏大,建阿房宫的材料,有北山之石、巴蜀之木等,光是运输这些材料就需要大量人力。骊山墓的修建,动用刑徒、奴隶达70万人。除了建造宫殿、陵墓外,筑长城、修驰道、通水路、戌五岭,都须征发大量徭役,总计达200多万人。秦王朝全国人口约2000万,其中被迫服役的壮劳力竟占人口总数的15%,在繁重的赋税、徭役压榨下,出现了“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刭于道树,死者相望”的悲惨景象。这使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秦王朝刑法苛严。一人犯法,罪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不仅广大农民、奴隶深受其害,连一般官吏也动辄得咎,全国几乎成为一个庞大的监狱,刑徒之多十分惊人。秦二世和赵高对人民的剥削压迫更为残酷,并进一步用严酷的刑罚来镇压人民。这使早已十分尖锐的阶级矛盾更趋激化,最后终于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隋炀帝在其统治的13年内,滥用民力,以满足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他用暴力驱使农民营建东都、开运河、掘长堑、筑西苑、修长城、治离宫、伐木造船等,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营建东都时,每月役使200万人,由于工程浩大,应役者因劳役过重,死者达十分之四五。开凿运河所用的民力更多,丁男不供,役及妇人。此外,隋炀帝三游江都,也征用大量民夫。隋炀帝在位期间,发动了三次对高丽的战争,征发民力无数,大大增加了人民的负担。为了发动对外战争,隋炀帝极力扩大军队。与此同时,竟然下令“逆折十年之租”,即预收未来10年的田租,大批农民倾家荡产。为了镇压反抗,隋炀帝采用了苛暴的刑罚。在隋的残暴统治下,广大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他们除了举起义旗,推翻隋朝残暴的统治之外,已无别的活路可逃。。

12.贞观之治与唐朝前期的繁荣

(1)原因:①隋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繁荣为唐朝加强中央集权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②隋末农民战争推翻了隋朝,沉重打击了统治阶级和士族势力,使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③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开明务实的驭政才干是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因素。④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促使社会经济繁荣的基础。(2)内容:政治方面:①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唐太宗用人“唯贤是举”,“量才受职”,精简政府机构,办事效率高。②革新政治。在隋制基础上,进一步革新、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制定唐律等。③抑制门第。进一步打击门阀士族势力,加强势权,提高寒门出身的功臣地位,扩大统治基础。经济方面:①轻徭薄赋。唐太宗继续推行均田制,输绢代役不再有年龄限制,并多次减免租税,兴修水利,促进生产发展。②戒奢从简。太宗贞观前期力倡节俭,减轻了社会负担,亦有助于经济发展和政风廉洁。文化方面: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这些文化措施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促进了教育及文学的发展,尤其是唐代专科学校的出现,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民族关系方面:唐太宗坚持反击突厥的侵扰,在“华夷一体”思想指导下,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任用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管理,密切了民族关系,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唐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立行政机构,加强与吐蕃的友好关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3)评价:贞观年间,唐太宗采取的各项积极措施,不仅造就了“贞观之治”繁荣局面,其各种制度、用人政策、重视发展生产的方针和民族政策等一直影响贯穿到武则天统治时期和唐玄宗统治时期,为唐朝持续发展,出现“开元之治”鼎盛局面奠定了基础。“贞观之治”调整统治政策,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并不能改变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治世”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广大劳动人民基础之上的。(4)唐朝盛世对后人的启示:①必须正确认识人民的力量,正确使用民力。②制度建设至关重要,一定要依法治国。③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任人唯贤。④多听不同意见,依据不同情况,随时调整政策,以适应实际情况。

唐太宗:

①在唐朝建立和统一的过程中,功劳最大。②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取政权。③即位后善于总结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政治方面,知人善任、勇于纳谏,革新政治、完善制度(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和府兵制);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戒奢从简;文化方面,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民族关系方面,通过军事、行政、和亲等方式加强和密切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基本解决突厥问题,设置安西都护府,派文成公主入藏,从而加强对多民族国家的官吏;对外关系方面,派人去天竺学习制糖法,多次接待来华的日本遣唐使,玄奘西游促进中印文化交流。④在位时期,社会秩序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形成“贞观之治”。

相关话题/历史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各大高校历史学2001-2014年考研试题(全)及考试范围分析
    2014考研湘潭大学703中国史试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8X15分) 长平之战、度田、《大唐西域记》、军机处、《马关条约》、谭嗣同、七千人大会 二、史料分析(20分) 关于禁烟的,大概是鸦片按药材进入市场,只能以货易货,禁止官员子弟百姓吸食,重罚。 加标点 问题1、材料禁烟是是哪派主张?2、评价这个主张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04
  • 2017年历史学考研大纲高清打印版
    2017年历史学考研大纲高清打印版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31
  • 历史考研(中国古代史)专题汇总考研复习资料
    一﹑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的措施: 1、政治上:在中央: ①. 皇帝制 ②. 三公九卿制,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事务,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三公之下设九卿,负责处理具体事务; 在地方:郡县制,将战国后期实行的郡县制推行至全国,郡下设县,大县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9
  • 建筑理论与历史考研复习笔记整理
    建筑理论与历史笔记整理 主讲:常青 ◆建筑史观(第一讲、第二讲):这门课的意义 ◆建筑意匠(第三讲~第六讲): 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延续性的基本特征追究成因(地理、文化) ◆建筑演变(第七讲~第十一讲) ◆演变的现象(第七讲):延续中的变异  ◆演变的成因(第八讲~第十一讲): ◆丝绸之路:魏晋南北朝(第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9
  • 2007-2015历史统考考研真题及答案
    2015年历史学考研统考真题详细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国语》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的基础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结盟国 D.联姻国 2.西汉时,主张文治,反对ldqu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7
  •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历年考研真题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历年考研真题(20012016年) 目录 (按Ctrl点蓝色字体可快速链接蓝色字体位置) 1.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中国通史考研真题 2.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历史地理考研真题 3.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中国通史考研真题 4.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地理试卷 5.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中国通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6
  • 1997-2006年各大高校历史学考研真题荟萃
    2014 年以前的统考真题及各自主经典真题荟萃 其他学校 世界通史 北大世界史通论 迄今为止,农业文明占据人类文明史的时间最长,试分析农业文明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1998 年世界通史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试从亚洲史、欧洲史、 非洲史各举一例,署名这是一天永恒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6
  • 中国传媒大学2004-1999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考研试题
    北京广播学院1999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基础理论论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众传播 2.反馈 3.传播者 4.控制实验法 5.编码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创新扩散论的基本内容 2.简释传播选择的或然率公式 三、论述题 1.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哪些方面?可以分为哪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5
  • 2011年考研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真题
    2011年考研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沉默的螺旋 2。知识沟假说 3。新闻专业理念 4。时务体 5。每周评论 6。中国报学史 7。洋旗报 二,简答 1。宣传的七种策略 2。大众媒介的受众分类 3。1927年******新闻统制的主要措施,其核心是什么?? 4。简述邹韬奋的六刊一报 三,论述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5
  • 2007同济大学中外建筑历史考研初试真题
    同济大学建筑考研试卷07年回忆: 同济大学建筑考研试卷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建筑史(75分) 一选择(151=15分) 1华夏意匠中的核心观点主要参考了以下那本书?( ) A 中国的科学与文明 B中国古代建筑史 C图象中国建筑史 D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 2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生起侧脚主要见于哪个时期? ( ) A汉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03